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编
48636000000007

第7章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1950年6月25日,美国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将战火引向我国边境。我国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连续取得胜利,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志愿军官兵艰苦卓绝,屡建奇功,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谱写了中朝人民友谊和国际主义的凯歌。

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坐落在沈阳市北陵公园东侧,始建于1951年初,占地24万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烈士纪念馆、录像厅等设施组成。地处陵园最高点的纪念碑主体高23米,顶端是铜制的中朝两国国旗,国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像下刻有董必武同志的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身背面刻有471字碑文,是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后的松林中安葬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及各级英雄模范志愿军烈士123位。烈士纪念馆有6个展室,内容分为“走向硝烟”、“扭转战局”、“英名永存”、“依依惜别的真情”4个部分,展出抗美援朝战争史图片420余幅、烈士遗物200余件。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刚建园时,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纪念碑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了471字的纪念碑碑文;郭沫若同志为陵园题写园名并赋诗颂扬烈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烈士所在部队的首长为烈士们撰写了碑文。每逢清明节,辽宁省、沈阳市、驻沈阳部队、辽宁省军区领导和各界人民群众都要到此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平时前来扫墓者也是络绎不绝,每年都达十几万人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国家不断投资改善烈士陵园的设施。仅从1996年到2001年,沈阳市政府就投入1267万元巨资,沈阳市民政局投款156万元,为陵园重新修建了烈士纪念馆、广场和录放厅等设施,对更好地弘扬烈士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999年10月落成的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总投资1100万元。内有12个展室,展出珍贵历史照片181张,烈士遗物240件,录像资料片4部;以常规展出为主,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为辅,将历史的真实性、陈展的艺术性、场景的可视性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发挥了极大的教育作用。建园以来,这里的职工始终牢记并认真履行“褒扬烈士、教育后人”的神圣职责,认真维护陵园的设施和环境,从而使这里做到长年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翠柏掩映着繁花,苍松覆罩着绿草,丰碑迎接着朝阳,既庄重肃穆,又艳丽活泼,有力地烘托了烈士们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前来参观、扫墓者肃然起敬。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198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评为沈阳市“文明单位”;1995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国家民政部、教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辽宁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开始被确定为省、市“国防教育基地”;1998年被辽宁省评为“花园式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同年被中共辽宁省委确定为“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