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编
48636000000122

第122章 息烽·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息烽集中营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设立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在阳朗灞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其前身是国民党政府的“南京军人监狱”,是当时军统所设立的三所秘密监狱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关押人员“级别”最高的一所。息烽集中营有水火交攻、电刑、锥钻指头、皮鞭毒打、坐老虎凳、重刑镣铐等骇人听闻的酷刑,从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消,先后关押了罗世文、车耀先、杨虎城、黄显声、宋绮云、马寅初等一大批著名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1220多人,其中有600多人被杀害和折磨至死。“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黑暗的囚牢和敌人的酷刑面前,英勇不屈,正气浩然,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不朽的革命气节深深地感召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1988年,国务院将息烽集中营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贵阳市投资修复了集中营营区旧址,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从1997年5月建馆对外开放至今,为了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贵阳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投巨资对该馆重新进行了改扩建,使新馆在总体布局、外部环境、旅游接待和服务功能等各方面都有较大改善。

纪念馆在目前集中营旧址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新增“四·一”合作社、特斋、原军统食堂等设施。营区外,重点建设通村公路、纪念活动场、声响教育馆、接待厅等。同时还建设石雕、铜雕等雕塑30座和3处碑林、20座蜡像,并派人前往重庆、成都等12省市搜集1946年息烽集中营撤销时,转押去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的72名被关押者的有关图片、遗物等资料。

新建的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完成了猫洞的发掘,征集珍贵文物资料30余件,其他文物500余件,制作完成了大型试验剧《七月的榴花》、《烽火不息》,声像教育馆、接待厅、停车场、绿化广场等也进行了改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