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89

第89章 亲历炮火——许杏虎(1968—1999)

生平简介

许杏虎(1968—1999),中国共产党党员,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1968年3月26日生于江苏省丹阳。

1990年,许杏虎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专业,后入光明日报国际部任编辑。

1993年2月入党。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

1998年7月赴南斯拉夫任光明日报外派记者,与妻子朱颖共驻贝尔格莱德。自北约轰炸南联盟以来,他就全身心投入到战地采访和报道工作中,经常前往北约轰炸最为集中的地区进行采访,发回了大量报道。

1999年5月7日夜,许杏虎在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时牺牲,年仅31岁。

革命活动

许杏虎赴南后就面临科索沃问题,他深入了解当地情况,认真研究形势,很快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并全身心投入了报道工作,截至北约对南联盟动武前,他已发表了90余篇有关消息和分析文章。在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前数天,他发回了《离轰炸还有多远》一文,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对科索沃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报道。

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后,他不惧艰险,忘我工作,哪里有炮火就出现在哪里,不但发回了大量有现场感的文章,还拍摄了很多有价值的照片。他曾经说:“我是学塞尔维亚语的,在这里进行战地报道是我的荣誉,更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再危险也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他多次深入到最危险的科索沃地区进行战地采访。每当北约的炸弹落在贝尔格莱德市时,他都立即驱车前往现场,力争获得第一手资料。有一次,他驾车外出采访途中突遇北约空袭,一颗炸弹在他前方不远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和横飞的弹片几乎将他的车掀翻,但他没有退缩,只是打电话给在家为他担惊受怕的妻子朱颖报了个平安,便又继续驾车前行。

许杏虎始终坚守新闻报道岗位,从北约开始袭击南联盟到他英勇牺牲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共发稿近百篇,对北约狂轰滥炸的野蛮行径、对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进行了真实、迅速、准确的报道,其中《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等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反响,使中国和世界上的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真相,受到国内外群众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得到报社领导和国务院新闻办的表扬和肯定。

从4月5日起,由他撰写,其中也有部分内容由朱颖撰写的长达三万多字的43则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在光明日报连续刊出。这组战地日记以其新颖的角度和真实感人的内容成为光明日报有关北约轰炸南联盟报道的特色栏目,获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许杏虎同志是优秀驻外记者,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光辉榜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战斗在炮火纷飞的最前线,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南斯拉夫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不惧艰险、不畏残暴、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了和平和正义忠实地履行了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的职责,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最壮丽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