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58

第58章 传奇的抗日英雄——白乙化(1911-1942)

生平简介

白乙化(1911-1942),字野鹤,满族人,1911年3月7日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县石场峪村。1928年,怀着武装救国的志愿,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为寻求真理,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1930年,加入。“九一八”事变后,回辽阳以教书为名,联络四方志士,组织抗日义勇军,转战于辽西、热北、锦西,连战连捷,得绰号“小白龙”。

1933年,抗日义勇军被国民党32军骗入冷口缴械。他含愤复回北平中国大学读书。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被称为运动中的“虎将”。1936年夏,奉党的指示赴绥西东北垦区工作,历任中共绥西特委委员、垦区工委书记、垦区特委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领导了垦区武装暴动,组织了“抗日民族先锋队,任总大队长。1939年4月,奉命率抗日民族先锋队挺进到平西,与冀东抗日联军合并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任副司令员。在这期间,他指挥了沿河城战斗,击溃日军大岛大队,击毙奥村中队长。1940年1月,该部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一军区步兵第十团,任团长。改编后即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十路围攻的战役,屡创敌寇,并在东胡林阻击战中击落敌机一架。

1940年4月,为完成“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任务,他奉命挺进平北,率十团到伪满国和伪华北统治区的接合部――密云潮白河以西地区,经大小100余次战斗,开辟了平北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起白河游击队、白马关游击队、四海游击队等地方抗日武装。协助地方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救国会、自卫军、儿童团等抗日团体,领导丰滦密抗日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武装斗争。同年9月至11月,他指挥十团粉碎了4000余日伪军对丰滦密78天的大“扫荡”,连续在冯家峪、水堡峪、梨树沟、白道赂等地取得一系列战斗胜利,重创“扫荡”之敌,并在反“扫荡”中率部开辟新区,使丰栾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由初创时的4个区一下发展到8个区,进入了巩固发展的新阶段。

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710余人沿白河向我根据地进犯。白乙化指挥十团与敌激战于密云县马营西山,将敌击溃,毙俘敌117人,胜利地保卫了根据地。但在战斗指挥中,白乙化不幸被敌子弹击中头部,以身殉国。

革命活动

1928年,他为报国,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又考入讲武堂。由于他反对军阀内战,被学校发觉,遂于1929年逃离东北到北平,考人北平中国大学,改学政治经济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进步师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的著作,立志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930年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我东北,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白乙化受党的委派回辽阳组织抗日武装。他联络抗日志士,凭两支枪突袭辽阳伪警察局,缴枪二十余支,由此声势大振,很快发展到三千多人,号称“平东洋”义勇队。白乙化领导这支队伍转战辽西、热北、锦西等地,连战连捷。每次作战,他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以自己的行动取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拥护。这支抗日队伍,苦战两年,历尽艰险,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1932年,这支队伍被蒋介石从冷口骗至关内缴了械,白乙化愤怒不已,匿名返回北平,回到中国大学从事学生运动。1933年在北平香山举办学生夏令营,他任总队长,成为青年学生的领袖。他以自己在东北讲武堂学的军事知识和义勇队作战的经验,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军事活动,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的炮声,惊醒了中华儿女,全民抗战的烽火燃遍整个中国。白乙化在垦区号召革命青年起来抗日,组织抗日先锋队,并亲任司令员。他高举抗战大旗,率领抗日先锋队渡过汹涌的黄河,踏过无边的沙漠和荒无人烟的蒙古草原,克服重重困难,向抗日的战场进发。他们迎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与人侵的日寇同时到达河曲县。在隆隆的炮声中,有的主张留在河曲;有的主张随友军(国民党的军队)退渡黄河。白乙化在这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对大家说:“大家今天要抗日,明天要抗日,抗日终于来到了,我们决不能动摇,决不能迟疑。”他动员之后,率领抗日先锋队在煤窑沟地与敌人展开一场战斗,获得全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晋西北。

1939年11月,冀热察党委和挺进军政治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战略方针。华北抗日联军改编为挺进军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

白乙化满怀信心地接受了任务。到最艰苦的抗日前线去,打回东北去,这是白乙化的宿愿。而今就要亲自率部去开辟挺进东北的前哨阵地—丰滦密了,白乙化感到由衷的高兴,胸中澎湃起难以抑止的战斗激情。

外线作战的条件极其艰苦,但白乙化始终与战士同甘共苦。一次,部队已经一天多没吃上饭了,后来从农民手里买了一些青玉米,煮熟了,每人两根当饭吃。团部一个参谋拣了两根大的玉米送给白乙化,白乙化认为这是搞特殊不肯吃,亲自送还伙房。这位参谋只得又给他拿来两根小点儿的,白乙化才肯吃。在外线游动作战,伤员没有地方安置,白乙化便把他们带在身边。行军时,他身边又是担架驴驮,又是伤员病号,团部变成了卫生所,可他毫不厌烦。喇嘛栅子战斗中,一营副营长长冯克武负伤,白乙化特意安排他和自已住在一起。冯克武夜间不断呻吟,白乙化不顾劳乏,彻夜不眠地守护他,安慰他。

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白乙化率领一营终于在五道营一带与七团会师。七团到平北后,不断遭到日寇的围攻,不久撤回平西,白乙化也率十团一营返回长城以内的密云地区。

为配合“百团大战”,8月下旬,白乙化率十团出击平古铁路,攻克了小营车站,烧毁了程各庄铁路大桥,又在芹菜岭设伏全歼日军一个小队。这是十团进入丰滦密以来第上次歼灭成股日军,它给丰滦密人民以很大鼓舞。9月,为配合“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战役,白乙化率部再次出击平古铁路。他运用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人在金叵罗一带有意传出我冀东部队将要过潮河的消息,同时又令一营烧毁了石匣附近的潮河木桥,造成我将围攻石匣的假象。敌人见状慌忙抽调军队北上增援,而这时,白乙化却率军突然南下,乘虚直捣怀柔火车站,焚毁了停在车站上的运军火的车辆。两次出击平古路,起到了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牵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的作用,受到了晋察冀军区的表扬,并被授予奖旗一面。

反“扫荡”结束后,白乙化提出“向78天的每一次战斗学习”的口号,总结此次反“扫荡”斗争中的胜利经验。经过全团干部和战士的认真讨论,最后由白乙化概括成几条基本经验:一、“利用好敌人眼皮底下的地方,当敌人围攻时靠外线打击敌人。”二、“能打就狠狠地打,不能打就放脚,以极大的毅力和灵活的战术拖疲、耗干敌人。”三、“只有有关键所在的保存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消灭敌人。”这些经验对以后十团在环境极其残酷的丰滦密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41年春节前夕,十团在马营村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白乙化又提出了把丰滦密“由长的变成方的”的目标,指出十团应该进一步向伪满统治区挺进,开辟丰宁的云雾山区,把革滦密由现在的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形根据地扩建成方形根据地。参加会议的干部一致同意这个意见。会上,白乙化还就周围敌情做了分析,要求部队在过春节时提高警惕,加强戒备,严防敌人的突然袭击。

果然不出白乙化所料,2月4日,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重雄(日本人)指挥道口讨伐队170余人沿自河川向我进犯,妄图乘我军民过节之机捞点便宜。敌人刚到张家坟即与我丰滦密游击大队发生战斗,我游击大队小有损失,且战且退,敌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白乙化命令游击大队退至鹿皮关南面的山岭阻敌;又命令驻马营的三营抢占鹿皮关以北白河西岸的峭壁截敌后路,防止敌人逃跑;命令驻赶河厂的一营赶到白河东岸山梁布阵,准备全歼敌人。可是,敌人进至五道岭后由于害怕我军伏击,没有再沿着河川走,而是顺着马营西北面的降蓬山山脊向南面直插过来,与我一营相遇,激战随即在降蓬山山梁上展开。战斗刚打响,白乙化就赶到前沿,手执令旗站到降蓬山顶一块大青石上指挥。跟随他的警卫员害怕发生意外,硬把他拉下大音石。敌人很快被一营击溃,部分残敌退到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我军的进攻受阻。白乙化见状又跃上大青石,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营长:“王亢,冲锋——!”就在这时,长城楼子内的敌人一枪击中了他的头部。白乙化魁伟的身躯无声地倒下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生前的誓言:“如能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

马营战斗,我军虽消灭敌人117名,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白乙化的不幸牺牲也使我军遭到了无可弥补的损失。噩耗传开,军民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