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44

第44章 坚强战士——李硕勋(1903—1931)

生平简介

李硕勋(1903—1931),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之一。1903年生于四川高县。1919年他投身五四运动,参加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先驱者。

1924年他在上海大学得到邓中夏、瞿秋白等革命者的教育和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领导学生运动,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主持召开了第七、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成为上海反帝大同盟主席。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积极投身于上海街头的反帝爱国斗争,被选为上海学生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同时他还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领导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的工作。

1926年冬,李硕勋受党派遣来到武汉,这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了,李硕勋投笔从戎,担任过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春率师主力之一部继续北伐,在河南上蔡战役大败奉军,后又回师武汉,参与平定夏斗寅叛乱。7月参加东下讨蒋。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第十一军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曾参与指挥会昌战役并取得胜利。同年10月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党中央请示工作,后被党中央留在上海从事党的白区工作。

1928年4月被党中央派到武汉工作,因被敌人注意旋返上海,改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同年夏秋又到杭州,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军委书记,后又任省委代理书记。

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沪西区区委书记。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苏省军委书记,和省委书记李维汉一起领导江苏的武装斗争,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

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市)军委书记。

1931年春党组织决定调他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政委。5月下旬到达香港,因病留在香港。不久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

1931年7月,李硕勋在去琼州指导工作的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直至壮烈牺牲,时年28岁。

解放后,朱德曾为李硕勋烈士题跋写道:“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革命活动

李硕勋同志是我党领导的反帝反封爱国学生运动杰出领导人和革命家。李硕勋出生在四川庆符县(今高县庆符镇)一个开明士绅家庭,在饱经民族忧患和军阀混战的年代度过了青少年时代。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启蒙了他幼小的心灵,他立下了“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家”的远大志向。

1919年,他走出家乡,来到成都寻求救国真理,义无反顾投身“五四”运动中去,迅速成长为四川学生爱国进步运动的骨干。建党初期,他在早期共产党人的引导下,参加马克思读书会,创建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先驱者之一。

1924年春,他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得到邓中夏、瞿秋白等著名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培养,他从一个共青团员成长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党的事业紧密地连在一起。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后,他受团中央的委派,组织和领导上海和全国学生参加罢工、罢课和罢市斗争。由于他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连续两届被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并且担任了中共全国学联党团书记,成为二十年代中期全国爱国学生运动的领袖。

李硕勋同志是卓越的军事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早在青年时代,他不堪忍受帝国主义列强对暗弱中国的欺凌,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川军骑兵团。但他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实,愤而离开了旧军队。“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发生后,他深切认识到武装斗争的紧迫性,发起创建了学生军,支持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北伐战争时期,他被党中央派往国民革命军担任高级将领,和著名将领叶挺、周士第等并肩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国革命到了危急的关头。党中央果断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前敌委员会领导和部署下,李硕勋和聂荣臻、周士第带领起义军主力——国民革命军第25师回师南昌,打退了反动军阀张发奎的追击,保证了南昌起义的胜利。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李硕勋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立下了不朽功勋。

1927年10月,李硕勋受命回到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上海沪西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和江南省委军委书记等职务,1930年任中央军委委员。他运用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直接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武装斗争。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李维汉同志指出:“建立红十四军、红十五军、红十七军,是李硕勋及其他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一大贡献。”

从1928年秋到1930年底,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带,通海、如泰地区的八个县市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红十四军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一支强大的力量,它像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刺痛了反动派,引起了敌人的极度恐慌,他们纠集数倍于我的军队进行围剿。在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陈云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李硕勋和刘瑞龙、何昆、李超时等省委军委同志一起,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和战斗,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而失败。国统区的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势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打破了国民党统治的严密封锁,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战线。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李硕勋征战南北,驰骋疆场,磨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成为我党我军一代名将。“义举南昌,战赣粤闽。分途找党,话别天心。白区工作,奋不顾身。牢狱不屈,遗书义深。公之鲜血,解放人民。忠心浩气,永耀不泯。遗志未尽,吾辈仔肩。革命必胜,公可安眠。”这是周士第同志对李硕勋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饱含着党和人民对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江泽民同志指出:“李硕勋烈士革命精神永存”。李硕勋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在从容就义的前夕,写给妻子赵君陶的那封著名的遗书,展示了一代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精神世界。他写道:“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也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他把自己的青春、才智和宝贵的生命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把未竟的事业留给了战友、同志、妻子和儿女,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忠贞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