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34

第34章 偏师借重——黄公略(1898-1931)

生平简介

黄公略(1898-1931),原名汉魂,字家杞。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湖南湘乡人。平江起义领导人。

1916年参加湘军,当过排长。1922年秋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8月结业后回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任副连长、连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湖南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副校长、第3团第3营营长。1928年7月参与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13师第14团党代表。后任第2大队大队长,湘鄂赣红军游击支队支队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29年任第五军副军长。1930年1月调任第六军(后改为第三军)军长,在赣西南地区使分散的游击区联成一片,成为大块的革命根据地。黄公略曾率部在中央苏区反击国民党军第一、二、三次“围剿”。

1931年9月,黄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县东固与国民党军的作战中牺牲。

革命活动

1928年3月,黄公略回湖南任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副校长、第3团3营营长,在官兵中宣传革命思想。7月,同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13师4团党代表,中共红五军军委委员。后任红五军2大队大队长、第2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五军主力赴井冈山后,黄公略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曾先后组织发动了毛田、鲁家湾、老乌缎、金坑等地暴动,指挥了白沙、大胜、永和等战斗,消灭大量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1929年4月任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支队长,9月初彭德怀率部返回湘鄂赣边区与红军支队重新合编为红五军,他任副军长。黄公略参与制定和指挥红五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他率部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曾咏赞:“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同年6月,任红一军团第六军(7月改称红三军)军长,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后率部参加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斗。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三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黄公略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一个旅一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第九师独立旅。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又歼国民党军第52师等部,在指挥所部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他身负重伤,当晚牺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决定,在中央苏区设置公略县(今吉水、吉安、泰和各一部),在吉安东固和瑞金叶坪分别修建公略纪念亭,并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