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23

第23章 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傅连暲(1894—1968)

生平简介

傅连暲(1894—1968),字日新,1894年农历中秋节出生于福建长汀县城外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因不堪当地土豪的欺压,流浪到汀州城,入了基督教。他一出生就受了洗礼。在汀州福音医院的內科医师英国人希布莱尔的接济下,他读完中学,考取了亚盛顿医科学校。

1918年,傅连暲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汀州红十字会的主任医师,从1920年起又在医校任教并开办诊所。1925年“五卅运动”后,福音医院外籍医生撤走,傅连暲当了院长。同年底,他结识了在闽西建立党组织的龙岩教员邓子恢,思想开始倾向革命。他成了名医之后,国民党曾表示愿委以少校医官处长,他没有答应。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与国民党军在瑞金、会昌等地激战,傅连暲在汀州救治了300多名起义军伤员。红军于1929年到长汀后,毛泽东等人又与他结下深厚友谊。1933年,他举家迁到红色之都瑞金。

1940年,傅连暲荣获朱总司令亲笔题写的“模范妇孺工作者”的称号。他50岁的时候,中央在延安为他召开了祝寿会,《新华日报》还专门发了消息。1945年,中央军委成立总卫生部,傅连暲出任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军委总卫生部(后改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和中华医学会会长等职务,当选为党的“八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文革”开始后,他受到冲击,曾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批示:傅连暲不是“当权派”,应予保护。但是到了1968年3月,他再次被抄家,并遭到林彪反党集团的迫害,于3月29日去世。毛泽东临终前一年,特别怀念傅连暲,于1975年5月17日批示:“傅已入土,呜呼哀哉”,“应予以昭雪”。随后,解放军总后勤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灵仪式。

革命活动

红军长征时,傅连暲负责中央的保健。途中药品用完后,他便利用基督徒的特殊身份,在沿途的教堂中找药,解了燃眉之急。

1963年10月8日,傅连暲(左)接见意大利心脏外科专家多格利奥蒂。

到达陕北延安后,他担任中央总卫生处长兼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在那里,他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成了好朋友。白求恩在延安只住了3个星期就去晋察冀边区,临行前得知他患有严重的痔疮,还主动为他做了手术。白求恩的精神状态和事迹,直接促使傅连暲写下了入党申请书。1938年9月7日,他被批准加入共产党,完成了一个基督徒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说,一个基督徒成为共产党员,很有教育意义。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做了傅连暲的入党历史证明人。

1929年3月,朱毛红军从井冈山进到闽西,恰值当地天花流行,对部队形成最严重的威胁。傅连暲马上提出建议,给战士们普遍接种牛痘。毛泽东、朱德不仅同意,还专程到福音医院去当面道谢。考虑到赤白拉锯的复杂环境,毛泽东要他保留教会医院的招牌。后来国民党占领汀州时,住在福音医院的几十名红军重伤员受此掩护得以幸免。

在红色根据地受到包围和封锁的情況下,毛泽东托他以宗教医院的名义向外界订报纸,从而掌握了外面许多信息。当时,红军虽有几所医院,却很简陋,连显微镜都沒有。后来,傅连暲索性把福音医院迁往瑞金,改为中央红色医院。因傅连暲不会骑马,中央特许他坐着轿子进了瑞金。在苏区物资匮乏的情況下,傅连暲用个人多年积蓄的4000多块银元,到白区购买了很多急需物资。

在瑞金,傅连暲不仅给中央首长看病,也给战士和苏区群众看病,还给红色医务学校学员讲课。他编了外科、内科、急救、处方、药物学、绷带学等6种讲义,发给学校和红军部队。因根据地医药保障非常困难,他就地取材,用中草药、民间药方防病治病。比如用大蒜治痢疾,用花椒水或茄子秧水洗脚治冻疮。长征过雪山时,部队普遍没有棉衣,他想出了用吃辣椒增加御寒力的方法,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