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名人事迹选编
48635500000022

第22章 抗日名将——杨虎城(1893-1949)

生平简介

杨虎城(1893-1949),原名忠祥,号虎臣,后改为虎城。杰出的爱国民主将领。陕西省蒲城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军长,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十七路军总指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感召下,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于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逼令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协助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但是,蒋介石却软禁了张学良,又解除杨虎城兵权,逼令其出国考察。在国外,杨将军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七七事变”后,多次要求回国,请缨抗战。

1937年11月,由法国启程经香港抵达南昌,戴笠即派军统特务将其逮捕,1939年5月转至湖南益阳。

为了照料杨将军狱中生活,1938年1月,杨将军妻子谢葆贞携子杨拯中及副官阎继明、张醒民,由西安抵汉口,辗转到达益阳。从此,一行人均遭关押。不久又转到贵州息烽玄天洞。1946年7月,又由贵州转到重庆杨家山秘密囚室。在杨家山,谢葆贞身患重病,不治而逝。

1949年1月,李宗仁上台后,下令释放杨虎城,但蒋介石在幕后操纵,杨将军又被骗回贵州。1949年9月,杨虎城及其子杨拯中被周养浩从贵州骗至重庆白公馆附近戴公祠,由特务杨进兴等杀害。同时,他的秘书宋绮云及其妻徐林侠、儿子宋振中,杨将军女儿杨拯贵,也被特务杀害于戴笠警卫室。

1950年1月15日,“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大会”在重庆中华路青年馆隆重举行。之后,杨虎城将军及其秘书宋绮云等9位烈士的灵柩被送回西安,安葬于长安县烈士陵园。

革命活动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杨虎城在家乡组织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杨虎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与清军作战。1915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世凯军。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先后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和第三路司令。1922年拒绝直系军阀收编,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陕北。

1924年北京政变后,杨虎城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先后率部击败镇嵩军和陕西督办吴新田部。遂任国民军第三军第3师师长,延聘共产党员在其举办的三民军官学校和所属部队任职。1926年,与国民军第二军李虎臣等部联合坚守西安孤城达8个月之久,以不足1万兵力抗击7万镇嵩军,从战略上策应了北伐战争。1927年初就任国民军联军第10路军司令,旋改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率部东出潼关会攻河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拒绝在所部“清党”。1928年11月就任第二集团军暂编第21师师长。次年蒋介石与冯玉祥关系濒于破裂,率部附蒋,任新编第14师师长,先后参加蒋冯战争和蒋唐(生智)之战。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相继任蒋军第七军军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率部攻击冯军。同年10月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积极主张抗日。次年1月,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6月,其所部与川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默契。

1935年初,杨虎城奉令调兵在陕南阻截红二十五军,遭到痛击。同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杨虎城逐渐倾向联共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并与东北军张学良消除隔阂,从而在抗日救国的基础上在西北形成红军、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三方合作的局面。

“兵谏”亭

1936年12月,杨虎城趁蒋介石亲临西安督逼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剿共”时,在与张学良多次向蒋进谏无效后,于12日同张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经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参与谈判,与蒋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六项协议。由此为蒋所嫉恨。

1937年1月,杨虎城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6月被迫出国“考察”,游历美、英、法、德等国,宣传抗日主张。“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多次电蒋要求回国抗日,遭拒绝。11月底回国,被诱至南昌囚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在重庆惨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