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业精神:白金版(第2版)
48629800000017

第17章 专业=责任+能力(4)

2.企业价值观是一种强力粘合剂

企业价值观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融合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培养和激发人们的群体意识。在特定的信念氛围之下,员工们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企业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

3.企业价值观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管制

人们都生活在某一信念之中,接受价值指令而不能脱离价值规范。如果有人与自己的价值群体背道而行,那就会成为“价值异类”而被企业抛弃。

诸如世界500强这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几乎都严格地维护着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为之打造坚实的基础,不随时代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有些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已原封不动地保持了100多年。目光远大的公司的基本目标——存在的目的——可以连续几个世纪作为公司的指路明灯。这些公司在严格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表现出一种推动进步的强大动力,这种动力使它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4.认同公司价值观是创造卓越业绩的前提

只有把自己和企业的价值融为一体,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员工,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因此,培养自己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对员工而言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在以下几方面和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首先,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对自己所认同的东西会产生极大的热情。管理学则进一步强调,人只有在为自己所认同的目标工作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其次,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没有一个人能够孤立的生存,他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归属于一定的集体,这样才能满足其精神、物质、心理和社会的需求。而对组织团体的选择,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信任度。企业是员工的工作场所,这就为它成为员工所依托的归属的组织提供了可能。

第三,培养自己对于企业的自豪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值得自豪的地方,并以此为荣。当一个员工乐于在他人面前眉飞色舞地介绍自己的公司如何不同凡响时,可以说他的价值观已经和公司的价值观密切地融为一体了。这种“值得骄傲”的企业形象,一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员工成为企业正面宣传的重要媒介,同时可以证明员工作为“人”的价值。

总之,只有当一个员工和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并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员工的潜能才会发挥到最大值,才能创造出奇迹。

要做就做到最好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能做多好就做多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这样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的一切能量。

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承认这并不是你的最佳程度,千万不要挺身去扞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却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其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很让人感动的话。那句话是:“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如果每个人都照此实践,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利不知要增进多少。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粗劣的工作,就会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着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所以,粗劣的工作,实在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

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只是以做到“尚佳”为满意,或是做到半途便停止,那他绝不会成功。要实现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要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素质的人。

有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轻率这一点上,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做到尽善尽美。

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从而满足心中的愿望。

做完一件工作以后,应该这样说:“我愿意做那份工作,我已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来做那份工作,我更愿意听取人家对我的批评。”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分水岭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丝毫不会放松;成功者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不会轻率疏忽。

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员工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都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这也是具有专业精神员工之所以优秀、之所以绩效高的最根本原因。

因此,永远不要把“要我做”当作工作的前提,高绩效最喜爱“我要做”的那类人,并乐意为其效劳。鉴于此,你必须像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那样,发扬主动率先的精神,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无论面对的工作多么枯燥乏味,“我要做”的主动精神都会让你取得非凡的业绩。

但“积极主动”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强出头、富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积极主动的人反应更敏锐、更为理智、更能切合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只有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积极主动取得好的结果。

为了使几亿印度人民脱离殖民统治,许多印度议员纷纷谴责英国奴役印度人民。但印度圣雄甘地却未加入到奔走呼吁的队伍。他认为暴力反抗对于拯救人民是无益的,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非暴力不抵抗”,抵制英货,最终取得了胜利。从表面上看,那些奔走呼吁的议员似乎更积极,但实际上他们并未抓住问题的症结,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只有像甘地那样掌握问题的症结并积极地采取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积极主动”要落实到行动上!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均将“积极主动”灌注于工作的点滴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工作能力才日强一日,工作业绩才得以不断提高。总的来说,思想上的积极主动落实到现实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动熟悉公司的一切。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公司目标、使命、组织结构、销售方式、经营方针、工作作风……主动使自己像老板一样了解所在的公司,可让你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采取的行动更准确,效果更出色。

第二,不等待命令。如果你习惯于“等待命令”,首先,就会从思想上缺乏工作积极性而降低工作效率;其次,你还会养成“有所为而为”的工作态度,或者只做你喜欢的工作。一个人一旦被这些思想左右,任何时候他都很难要求自己主动去做事。即使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他也会想方设法去拖延、敷衍。事实表明,“等待命令”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平庸的结局。

第三,工作时不要闲下来。工作中不让自己闲下来,主动找点事做,你就能更加完善自己,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每当完成一项工作时,总去翻工作日记,问自己是否所有的目标都已达到?有什么项目需要加上去?还需要向别人学习什么,以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扩大和充实?总之在任何闲暇的时候主动处之,你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第四,主动做分外的事。许多着名的大公司认为,一个优秀的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不仅仅是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项目,并主动完成它,还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工作以外的责任。

比尔在一家商店工作时,一直自我感觉很好。因为他总能很快做完老板布置的任务。一天,老板让比尔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比尔很快就做完了,然后便与别的同事闲聊。这时老板走了过来,扫视了一下周围,然后看了一眼比尔。接下来老板一语不发地开始整理那批已经订出的货物,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理干净。

这件事深深震动了比尔,他瞬间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是多么的愚蠢,他明白了一个人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主动地再多做一些,哪怕老板没要求你这么做。这一观念的改变,使比尔更加努力地工作,他由此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工作能力突飞猛进,最终比尔成了公司的副总。

第五,主动提建议。也许你的老板或同事的某种处理事务的方式的效率不高,而他本人并未察觉或不知如何改进。这时,如果你有好的主意,就应该主动地提出来。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不但可以为你赢得好人缘,更有利于你与同事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推动整个组织绩效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主动了解和学习公司业务运作的经济原理,为什么公司业务会这样运作?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盈利?……主动关注整个市场动态,分析竞争对手的错误症结,可以避免思维的固化,从而提高你的工作能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的员工,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你必须把它变成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你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

重视务实执行,不尚空谈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员工,应该对老板或上级的托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落实到行动上去完成它。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专业的员工,就应该将自己的工作落实到行动上,去做一个不尚空谈的行动者。

作为企业中的成员,不管是领导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知道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获得成功,说得再好,如果不付诸行动,成功始终遥不可及。因此,专业的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杜绝一些空虚的口头谈论,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用自我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创造自我的职场前程。

凡事只有去做,才能达到自己想拥有的结果,说得再好也没有实际作用的。动手去做,永远比说空话更有影响力,能使人信服,从而使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团结一致,朝共同目标前进的团体,才能更加快捷地登上企业、个人的金字塔。

可是在现实中,往往是语言的巨人居多,真正能说到做到,实际去做的人很少。说得再好永远不如实际去做,这不仅是对领导管理者的要求,同样是一名卓越的企业员工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是说,无论你在企业中所处的是什么位置,你要做出成绩,独一无二的法门便是做,而不是说。

当盖尔·塞托受雇担任多伦多盖普公司的助理经理一职时,她注意到公司的标准政策和程序手册内容极不全面,几乎连一家普通商店日常事务的一半都覆盖不到。盖尔于是主动编写了一本简明扼要的训练手册,供那些盖普商店的经营者作为日常业务的快速指南。后来,加拿大所有的盖普商店都采用了盖尔编写的训练手册。自那以后,管理层为盖尔提供了更多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她不久便获得了提升。

凯瑟琳·贝茨在马萨诸塞州州政府工作。工作之余,贝茨研究了州政府的医疗规则和联邦公共事业部的工作指南,结果发现了一种能够让州政府获得更高比例医疗补偿的会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马萨诸塞州政府每年可以从联邦政府那里多拿四亿九千八百万美元的补偿。因为她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努力,贝茨获得了一万美元的奖赏,以及州长对她的再三致谢。

一位善于行动的员工,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职责的:“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有责任改变我自己以及我所在的公司和社会。这意味着我必须考虑到他人和我自己的各种行为与对策的长远后果。我必须努力争取双赢。我所在的公司把我看成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员工,一个能够大胆直言、提出问题和提供建议的人。虽然我正式的工作职责中并不包括这部分内容。我只能用实际行动来汇报我的公司,空谈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