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专业精神:白金版(第2版)
48629800000016

第16章 专业=责任+能力(3)

在处理电话时应简短扼要,不要在电话中扯上与主题无关的事情,养成能在3分钟内把问题解决并挂掉电话的习惯。

在参加会议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发言必须简短,内容必须充实,会议必须做出“结论”,不能无果而终。参与会议的每一位成员,必须一方面缩减会议发言的时间,一方面要有实际的工作汇报,不能使会议流于形式。

在回复信件时也应尽可能简短扼要,不要拖泥带水。关于简短扼要,丘吉尔给出了一个标准:“不能在一张纸的范围内把想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的,就不能算精简扼要。”这个标准,可以作为处理信件时的参考。

此外,善于管理时间的员工总是能够给自己留下处理意外事件的时间。尽管火车、飞机、公共汽车、轮船等都依时间表运行,但依然会有意外发生。同样的,意外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为意外事件留时间是很明智的。

聪明的员工有三个预防意外事件发生的方法:第一,每件计划都留有多余的预备时间;第二,努力使自己在不留余地,又饱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工作;第三,另准备一套应变计划。

掌控自己的时间

管理学大师海德·塞弗说:“不能掌控时间的人,到头来将一无所获。”一个连自己的时间都无法有效掌控的员工,其工作必然是无效的。

作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电力公司的总经理,卓列克管理着手下5千多名雇员。卓列克常常认为:即使与资本和劳动力这种两大公认的资源相比,时间依然是不能替换的。

卓列克回忆自己从事企业管理的多年经历,总结出了经验:人们学会了管理一切资源,只有时间除外。这无疑是影响了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障碍。其次是人们常常倾向于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再者就是一些漫天而来、毫无价值的文件,这些文件正在吞没每个人的时间和效率。因此,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去拣选文件,并坚持简化文件处理。

卓列克和大多数成功经理人的经验告诉人们:提高工作的效率既要有效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又要重视并且有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就像穷人抱怨钱不够花一样。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任时间宰割,不能发挥时间效率,会让你成为时间上的穷人。金钱失去尚可再得,而时间丢失却是千金不换的。

我们不妨在时间掌控的方式里加入一些经济观念,你会发现管理时间与理财是一样,仅仅将所有工作罗列出来,再一一完成是远远不够的。

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时间的掌控上也有“二八定律”:80%的收获来自20%的时间,80%的时间创造了20%的成果。管理学家的忠告是:“将时间用在那些让你真正感觉快乐、成功和满足的事情上,而不要让枯燥、低效的例行公事占据你时间的绝大部分。”

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大的成绩,你就需要抛开那些低价值的活动,将你的时间花在高价值的活动上。低价值的活动包括:别人希望你做的事,千篇一律、例行公事的事,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出你的预计但还是没有完成的事,枯燥乏味的事,还有你并不擅长的事。而高价值的活动则包括:关于你人生重大目标的事,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事。

上天给我们最公平的东西是时间。相同的时间资本,如果两个人有差不多的起点和资质,一个人工作时间比另一个人长,绩效却没有另一个人高,那么就有可能是在时间运用上出了问题。我们不该忘记,在许多因素不可控制的条件下,只有时间是自己可以真正牢牢掌握的。

时间未必是金钱,但时间组成了生命。确切地说,我们要掌控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要将时间的掌控提升到掌控生命的高度。

判定时间的掌控是否有效的关键是,你是否将自己每分每秒的生命都用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如果你现在所做的并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那么其他的所有努力都属白费,因为如果走错了路,就算拼命跑又有什么用?

有的人觉得自己沟通能力差,于是就参加沟通技巧训练的课程;有的人觉得自己自信不够,就去参加一些自我激励的课程;有的人认为自己领导力需要提升,就去学习如何提升领导力……诚然,学习的心态是值得赞许的,可是,如果你走错了路,所有这些努力都只能让你错上加错。

世界上到处充斥着失败者,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在极其盲目的状态下选择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个老板,干着和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自然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更不会从中获取快乐,结果就是一次次地跳槽、一次次地被解雇。也有很多人为了经济上的稳定,而宁愿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生活快乐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研究发现,有90%的人不清楚自己一生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忙来忙去究竟要到哪里去,如同水面上的浮萍一样,糊里糊涂地过了一生。

显而易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也就是说,是我们的目标造就了我们的人生。

除了目标明确,把低价值活动和高价值活动分开,在保证必须完成工作的同时,把时间资本投入到高价值活动中之外,专家还建议,对时间的掌控与理财一样,做到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挤时间”。尽量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利用等车、坐车的时间读报纸,睡觉前的空闲看书,散步时与友人讨论一些问题。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是善于开发时间资源的能手。

“节流”就是“省时间”,列出一张时间“收支表”,把每天的日程记录下来,全面评估时间的使用情况,删除那些不必要做的事情。然后,再把时间进行计划管理,分成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块进行合理安排,切实达成每日的目标。

许多员工不喜欢做计划,他们的口头禅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但研究表明,做计划仍比不做计划要好。把时间管理养成为一种习惯,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观念,自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掌控自己的时间,远远胜于掌控金钱。任何一个想干一番事业的员工,都必须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学会掌控时间,利用时间。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对于专业的员工来说,正确的时间,就应该出现在正确的地方,面对正确的对象,做正确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是专业员工高效率工作并获得成功的根本。

所谓的错过,就是没有在“保质期”里消化该消化的东西,就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如果是买一袋牛奶或者一块蛋糕,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及时地消灭它们,以免过期,但遗憾的是,在人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人们却未必这么理智和积极。

就像一位作家所说的那样,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正确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才能在正确的时刻,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好的姻缘,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由于自己没有把握住正确的时间,而错失机会。

例如,一些大学生在即将走上社会时,才发现四年来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认真地学好自己的专业,也没有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由于本专业学得不好,又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对工作的事情没有把握,感到很迷惘。由于未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他们错过了人生最具意义的起点,此后他们也许需要补很多课,才能赶上那些有效度过大学生活的人。往往是,在大学里错过的一年,走上社会后可能要很多年才能“补”回来。

生活是无情的,你错过了,就要付出代价,小的代价是东西过期,大的代价是蹉跎岁月,是与真爱擦肩而过。为了不错过,就要有一双明亮的眼,有一颗积极的心。

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战机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上。同样的,在正确的时间抵达正确的地点也是所有新闻记者永远要面对的挑战。这也是那些优秀记者往往可以胜任多种工作的原因,因为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商海,他们都善于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太阳公司的创始人萨姆·菲利普斯的“运气”实在是很好,他“碰巧”在一个正确的地方(田纳西的孟斐斯)、正确的时间(战后的繁荣期)遇见了该遇见的人(猫王),这使他得以在孟斐斯录音服务部的基础上一举成为美国国内数一数二的娱乐业大亨。其实,在所有遇见“猫王”的人中,都有同样的运气,但并非都有同样的眼力,是菲利普斯而不是其他人意识到“猫王”的价值,提前发掘了这座“金矿”。

在香港,人们对李嘉诚的崇拜几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嘉诚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秘诀,并有着令曾与他共过事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李嘉诚的“运气”也确实不错:从1980年到1997年,香港当局出台了限制供给新建筑用地的政策,致使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李嘉诚也由此富上加富,他在港口和集装箱业务方面同样也大获成功,并直接带动香港成为国际贸易枢纽。但运气远远不能说明问题,当时,有许多人和李嘉诚有一样的运气、机会。但只有李嘉诚成功了。因此,确切地说,是因为他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地点,并做了正确的事情。

懂得了珍惜目前的机会,有了预见力,似乎还不足以取得成功,因为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并非只有你一个,一个员工要想在这个资源稀缺的时代胜人一筹的话,就必须像优秀的记者一样,抢先到达正确的地方。

在美国,迁徙简直就是一种魔法,它使美国人对无限机会和最终成功保持极高的希望,这一点在西进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的情况是,广袤的西部在等待着开发,它属于最先到达的人。为此,人们都拼命地向前赶,因为如果你不能赶在别人前面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来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土地和资源供你开发,让你拥有了。

那个时期也是美国公路和铁路发展最快的时期,人们热心道路建设,是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即使不能成为第一个,也要尽快到达那里,因为除了土地还有别的机遇。这也使得汽船、大篷车等交通工具被迅速发明和普及了,整个国家都被带动了起来,成为了一个快节奏、不甘人后的极富现实主义精神的国家。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美国社会始终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拼命赶也是新经济的特征。在IT业中有句很有名的话,那就是“你必须做前三名,否则你便没有什么机会”。我们看到,在这个业界中,无论是经营思路的变化,还是技术的更新,都在飞速地进行着,因为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在努力成为第一人,最起码也要成为前三名,以便在大部队还没有涌到的时候占据有利地形。今天的英雄如果不能快马加鞭,明天就会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正是因为意识到抢占有利位置的重要性,现代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表现出一种锦标精神,为了成为前三名而不遗余力,因为经济学家已经测算出,在几乎所有领域,20%的人分享着80%的利益,而在个别领域,5%的人甚至占有着95%的利益。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自诩自己是一个在正确的时间,出生在正确的地点的人。他很庆幸自己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得以经历美国史上最强盛的一段时期,能够恭逢其时,得到了那么好的机会发展,而如果是出生在别的地方或是诞生在17世纪的话,那么他就可能什么也不是。

全球会员制仓储店鼻祖普尔斯马特的经营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只提供正确的商品”,不让顾客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里浪费时间,只提供同类商品中最好、最经济的商品。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的确应该成为员工的专业追求!

时刻与企业价值观保持一致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成员所追求的固有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信念的综合,它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应对挑战的力量源泉,对企业的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步建立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念,并成为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体系。

1.企业价值观是吸引力和向心力

企业价值观最大的作用便是强调企业目标和企业成员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群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的趋同,强调企业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和企业对成员的向心力。

企业价值观好比方向盘,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员工就追寻什么。

一种价值观可以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自觉努力,使之向着企业有利的方向进行。此外,企业还可以直接引导员工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通过整体的价值认同,来引导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