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痔的医疗研究成果
痔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具有很强的中医特色。我院肛肠科自1955年建科以来,一直致力于包括痔在内的肛肠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中医特色“消痔注射疗法”的研究成果(朱秉宜、张仁福、巢玉秀)
痔的注射疗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就其作用来说,不外坏死(枯痔疗法属于此类)、硬化两类。以坏死目的的注射疗法因有继发性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在国外现已少用。而硬化注射治疗目前在国内外被视为Ⅰ、Ⅱ内痔的首选疗法,一般多采用10%~20%酚甘油、明矾液,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继而产生纤维化,使痔血管紧缩、闭塞或栓塞而达到痔核纤维化萎缩,同时因纤维化形成,使已松弛的黏膜与肠壁肌层粘连固定,从而消除痔出血、脱出等症状。但硬化剂常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引起肛管直肠狭窄或继发性出血等。
基于中医学对痔的病因病机有“血脉不行”的认识,我们开展了以改善血液循环为主要治疗机理的消痔液注射疗法的研究。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开发了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机理的药物“603消痔液”,开创了“消痔注射疗法”这一新的中医特色疗法。
“消痔液”及其“消痔注射疗法”主要适用于内痔(混合痔的内痔部分)、静脉曲张性外痔的治疗对内痔出血、脱出,静脉曲张性外痔的静脉曲张隆起。消痔液治疗内痔及混合痔130例的总治愈率为94.61%,平均注射次数2.06次。治疗天数:最长25天,最短3天。平均11.10天。在注射消痔液后1~2天内即可见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并且对肛管紧缩的患者,有使其松弛的作用。
“消痔液”及其“消痔注射疗法”还适用于肛裂、肛窦炎、直肠脱垂的治疗。对肛裂的出血、疼痛、肛管紧缩,肛窦炎时的肛门坠胀刺痛、肛门潮湿,肛管直肠脱垂的脱出症状,直肠黏膜内脱垂时的肛门坠胀、排便困难有效。治疗39例二、三度肛裂的治愈率为(92.3±4.27)%。平均注射1.21次。治疗天数:最长21天,最短5天,平均10.17天。治疗100例肛窦炎,近期疗效为:64例治愈、35例改善、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9%。6个月后随访,疗效为:25例治愈、53例改善、22例无效。治疗直肠脱垂、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总有效率为90.5%~92.3%。所有研究病例均未见痔组织坏死、大出血、肛门狭窄或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有:少数病人有治疗后发热、疼痛、坠胀、头晕等不适,但均为暂时性反应,不需治疗,可以自消失。
动物实验表明:消痔液有扩张血管、使兔耳血管灌流量增加及搞血凝等作用。这说明消痔液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动物实验还证明,消痔液还有直接松弛肠管平滑肌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以见到:消痔液“外肌”注射后可使紧缩的肛管得以松弛,解除内括约肌痉挛,降低肛内压,从而改善静脉的郁血回流。
本疗法有简、便、廉,副作用小,对重脏器无损害,制剂稳定等优点。“消痔注射疗法”提高了痔注射疗法的效果,减少了硬化注射的并发症,在理论上提出痔治疗的新观点,在治疗上提供新途径,在国内外肛肠界产生极大反响,并于1980年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
(二)保护肛垫悬吊缝合治疗环状混合者的临床研究成果(史仁杰、谷云飞)
该成果以痔的“衬垫下移学说”为理论依据,运用保护肛门衬垫和肛管上皮的悬吊缝合新技术,结合消痔注射技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时通过将向下移位的肛门衬垫及肛管上皮向上牵拉悬吊并缝合固定,回复其原来的位置。该技术保证了环状混合痔的治疗的彻底性,同时又注意保护肛垫及肛管上皮,对正常生理结构破坏少,符合肛门局部生理解剖结构,术后肛门平整,很少发生水肿,同时由于悬吊缝合肛管内外的创面,减少了术后出血的机会和粪便等外在刺激物对创面的刺激,术后疼痛及排便时疼痛其等明显减轻,有利于手术创面早日愈合。
本成果适用于环状混合痔及混合痔的治疗。对环状混合痔的脱出及出血等症状有效。对环状混合痔的治愈率为100%。
疗程平均为11.4天,较分段齿形切扎术提前近4天。术后疼痛较轻,排尿障碍和排便障碍少,排便时疼痛较轻,出血少,恢复快。肛管直肠测压表明保护肛垫悬吊缝合的治疗方法对肛门直肠功能无不良影响。
本成果目前已经在江苏省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受到了患者的欢迎。降低了医疗费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三)保护肛管上皮治疗痔的临床研究(钱海华、何雯玉、黄继诚、陈邑岐、孙桂东)
肛肠科对于痔瘘等肛门局部的手术因切口易受粪便污染,容易导致切口感染,因而通常手术切口不予缝合,任其敞开疤痕愈合,切口愈合时间较长。部分肛肠科医师为减少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将手术切口缝合,但最终因感染问题而未能在临床推广。根据祖国医学肛瘘挂线疗法的原理,设计了挂线引流加桥形缝合的技术,运用皮筋的引流和异物刺激作用,通过挂线引流加桥形缝合肛门局部手术切口,在缝合手术切口的同时,皮下放置橡皮筋引流,极大地减少了缝合创面的感染几率。
本研究技术适应于混合痔术后切口缝合或皮桥缝合,使术后早期皮下和皮桥下留有空隙以利引流,使切口一期愈合,减少感染和水肿的发生。经过临床随机对照分组研究证实了该方法明显提高了痔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为100%,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9.2天。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节省了费用。同时由于手术创面缝合,术后出血少,疼痛轻。
(四)龙脑消痔露治疗痔疮肿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钱海华、陈红锦)
痔为常见病、多发病,据文献报道成人发病率为67.9%。
痔急性发作时局部疼痛剧烈,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另肛门局部手术亦易引起局部淋巴回流障碍,局部水肿疼痛。我们依据《医宗金鉴》所载“田螺水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研制成“龙脑消痔露”。通过动物试验证实龙脑消痔露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降低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体外试验证实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龙脑消痔露适用于痔病患者,对痔的水肿、疼痛有效。据对60例病例的观察,对肛门Ⅰ度水肿的有效率为100%,对2度肛门水肿的有效率为95%;对肛门Ⅰ度疼痛的有效率为100%,对2度肛门疼痛的有效率为95%。对照证实其减轻水肿、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该药前期工作已完成提取工艺、流程、方案及其药理、毒理反应,为进一步的新药研制奠定了基础。
(五)痔的ApoE检测及其意义(史仁杰)
现代医学认为,痔的病因除了与肛门直肠的解剖学因素(如静脉无瓣膜、人常于直立状态)、饮食因素、便秘与排便方式等有关外,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发现痔与肛门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低排高阻性淤血、高黏状态有关。痔患者组的血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这种差异主要由于痔患者的血液处于高黏滞、高聚集状态所致,痔病的发生发展与其血粘度异常增高密切相关,高血黏度很可能是痔病因之一。说明,痔不单单是一种局部病变,还与全身情况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有较密切的关系。而载脂蛋白E(ApoE)参与脂蛋白的吸收,在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运输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poE的多态性是人类多种疾病的决定因子,与个体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关系疾病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