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教您防治便秘
48623700000016

第16章 便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7)

(5)高渗性泻药:因高渗作用,增加肠腔内压,刺激肠蠕动。甘油直接注入直肠后,由于高渗透压刺激直肠壁引起排便反射,兼有润滑作用,几分钟内可引起排便。乳果糖经结肠细菌代谢为低分子酸时,降低结肠pH,增加肠蠕动。

(6)其他泻药:曾使用过的一些泻药还有甘汞、芦荟、牵牛、巴豆等,现已不用。处理便秘患者时,应熟悉上述泻药的作用,合理使用。

一般来说,慢性便秘以膨胀性泻药为主,仅在必要时再使用刺激性泻药。急性便秘可酌情选用小剂量的盐类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药等,但不要超过1周;如超过1周仍不能纠正便秘,应仔细寻找病因。凡有长期滥用刺激性泻药者,必须逐渐停用,并加服膨胀性泻药。作者曾多次处理长期滥用各种泻药者,停药后口服麸皮制剂,同时多饮水,逐渐恢复规律排便,此过程中,可酌情间断加用少量其他缓泻药,以帮助平稳过渡。

不少患者自行或按医嘱长期、连续服用各种泻药,其实,一次用泻药将结肠完全排空后,需3~4d结肠才能重新充满,因此,连续用药是不妥当的。一般泻药口服后需6~8h发生作用,故较合理的服药时间应为睡前,这样,次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排便,更符合生理规律。

二、常见促胃动力药物有哪些?

主要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促进肠道运动。增加结肠推进性运动,加快结肠内容物的传运,缩短结肠运动时间。常用药物有:西沙比利、莫沙比利、普卡比利等全消化道动力药物。新一代促胃动力药,如西沙比利,优尼比利,能加快便秘患者的盲肠、升结肠转运。

三、调节肠道菌群药物能够治疗便秘吗?

丽珠肠乐是经过生物技术驯化的双歧杆菌,属于乳酸菌制剂,服用后可纠正便秘时的粪便菌群失调。在代谢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可刺激肠壁蠕动,促进排便。丽珠肠乐可补充促进活菌在肠道定植和增殖的物质如低聚糖类,使菌群得以调整,纠正便秘时的粪便菌群失调;同时具有产生乳酸和乙酸的能力,降低肠内容物的pH和电位,抑制腐败过程,改善肠内环境,大量的乳酸可刺激肠壁蠕动,在肠内合成多种维生素,增加铁、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维持和促进肠蠕动,从而达到软化粪便和促进排便。

第六节 行为疗法与生物反馈疗法

一、什么是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指定时排便锻炼,借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增强排便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结肠内容物通过和大便顺利排出。行为疗法对排出阻滞型和结肠通过正常型便秘有一定效果,对结肠通过缓慢型则无明显效果。

二、行为疗法怎样进行排便锻炼?

在开始这一疗法前,应通过灌肠的方法彻底排出淤滞在肠道内的粪便,排便锻炼一般在早餐或清晨起床后进行,尤以早餐后为宜。因为这段时间内结肠推进运动较为活跃,易于启动排便,无论有无便意,都应用力做排便动作,反复多次,持续时间视个人的排便习惯而定,一般至少要比以往习惯的排便长5min左右。应模拟排便过程,将双手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加腹压,促进排便。此外,还应集中注意力,不要阅读报纸或做其他事情,也不要吸烟,如果未能启动排便,则在午餐或晚餐后再次进行,并适当延长时间,直至排便。以后再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内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行为疗法持续多长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采取个体化的原则。

三、行为疗法对预防和治疗便秘有何功效、意义?

通过行为疗法,其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不要忽视便意。有人统计,忽视便意是女性便秘患者中常见的现象。其中多因早晨忙于家务、急于赶路上班而来不及上厕所,部分则为工作中不便离开岗位而强忍便意。经常忽视便意将影响正常排便反射,导致便秘。坐在便器上看书看报是另一种不良排便习惯,不利于排便反射的连续进行。对于不习惯坐式便器者,改为蹲位排便较有利,因蹲位时,肛管直肠角增大,更有利于粪便通过,对于习惯长期服用泻药排便者,应立即停止使用泻药,在医师指导下恢复正常排便习惯。另外,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对便秘可能起一定有益作用。

四、什么是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指人体在进行某一生理活动时,通过特定仪器,同步观察和记录一些生理信息指标,如果这些指标不正常,则通过调节生理活动的强度、方式、协调性等来使那些不正常的指标达到正常,使其异常生理活动得以恢复。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患者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包括肛肠测压反馈技术和肛肠肌电图反馈技术等。

国外于1974年已将该技术用于临床治疗,该技术有纠正消化道运动障碍的明显疗效,在行为疗法中把自我调整,即身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反映于客观,为患者和第三者皆能感受或察觉到,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反馈疗法,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注意。

五、生物反馈治疗的机制是什么?

反馈的目的在于对控制部位传来的信息做出判断,并修正所发出控制信息而起反馈调节作用。通过监测器收集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信息显示,使受训者准确的感知,并通过大脑皮质、下丘脑产生神经和体液变化,调整生理反应,形成生理反馈通路。生物反馈治疗利用专门设备,采集自身生理活动信息加以处理、放大,通过人们熟悉的视觉或听觉信号显示,使受训者准确看到或听到自身生理活动,生物反馈治疗要求受训者“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条件下,通过数次的正反尝试,学会随意控制自身的生理活动,纠正异常的生理活动。生物反馈治疗的目的在于使受训者“改变自我”。生物反馈技术是借助仪器将人们体内各器官、各系统心理生理过程的许多不能察觉的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压、胃肠pH和脑电等加以记录、放大并转换成人们能理解的信息,用听觉或视觉的信号在仪表盘不断地显示出来(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通过对这些信号活动变化的认识和体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治疗就是通过测压和肌电图设备,使患者直观地感知其排便时盆底肌的功能状态,“学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在模拟排便的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予充气,再试图将其排出,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压力和肌电图、肛门直肠反射振幅及肛管压力等。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断调整、训练,以期使之达到正常。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首先应仔细向患者解释盆底解剖、生理,然后解释反馈治疗的方法、步骤,使其配合治疗。

六、目前治疗便秘常用的生物反馈方法有哪些?

目前,治疗便秘常用的生物反馈方法有动力学方法(测压法)和电生理方法(肌电图法)。

1.动力学方法 患者坐于有孔椅上,将肛管直肠测压导管之探头插入肛管内并固定于最大压力处。患者做排便动作,可见压力曲线上升,此为反常收缩。嘱患者设法使排便时压力曲线不上升或下降,从中学习放松盆底肌。根据压力变化调整用力,纠正排便动作,反复训练直至达到排便时肛管压力下降。

2.电生理方法 同样患者坐于有孔椅上,将塞形表面电极塞入肛管,开启肌电图仪,可见安静状态下的低频电活动,患者做排便动作时,电活动增多,此即为反常电活动。嘱患者设法使排便时电活动减少或消失,反复训练使其在用力排便时盆底肌肌电图的波形从治疗前的反常放电活动,转变为排便时的电活动减少。临床上以电生理(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应用最为广泛。

(1)电生理法应用的仪器与设备:电生理生物反馈治疗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肛管置入电极、主机和显示器。肛管置入电极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主机的功能是把通过肛管置入电极记录的肌电图信息进行储存、处理,转化为较直观的图像信号,如直方图、线条图或数字等,并输送至显示器进行显示。

(2)准备工作:通过图片或幻灯向患者说明正常的排便机制及便秘的发病机制,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有充分了解,同时介绍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使患者能够认识到在治疗中与医师的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关键。有资料表明,凡事先对自身病情及治疗方案有充分了解者疗效较好,否则疗效往往较差。

七、生物反馈疗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有哪些?

1.肌电图反馈疗法 具体步骤:①患者排空大便,取侧卧位,将肛管置入式电机用液状石蜡润滑后,缓慢插入肛门,患者取端坐位。将显示器置于患者正前方,使其能看到训练过程中肌电图的变化。②指导患者识别显示器上几种肌电图的特征(包括静息、缩肛和模拟排便时的肌电图)。③在显示器监视下,反复进行静息、缩肛和模拟排便动作训练,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运动规律。要求肛肠肌电图值达到:静息时<2μV;模拟排便时<2μV;或静息值降低则更为理想。而缩肛时肛肠肌电图值差异很大,但往往要求10s内平均值至少达到5μV。④训练每周1次,每次1h,共2~6次。⑤治疗期间,患者自行做缩肛训练,每日做5~10组,每组20次,每次缩肛动作持续10s,每次间隔10s。坚持1个月。

⑥患者写日记,详细记录每日的活动、排便、用药及饮食等情况。以此了解训练疗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测压反馈疗法 具体步骤:①将导管的3个气囊置于特定部位;直肠内,模拟粪便到达直肠的感觉;肛管近端,监测肛门内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的功能;肛管远端,监测肛门外括约肌的功能。②直肠气囊不充气,患者挤压肛门外括约肌,在1s内达高峰,如超过基础压强0.7kPa 4次,进入下一步治疗。

③直肠气囊内注入10~15ml气体,患者收缩肛门,超过基础压强0.7kPa4次,再向直肠气囊内充入气体10ml,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直肠气囊压力达7.7kPa。④关闭视觉或听觉信号,了解无视觉或听觉反馈信号时,受训者对直肠扩张的反应。⑤、⑥步同肌电图反馈疗法。

第七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

一、现代医学如何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类?

无论是急性便秘、慢性便秘、顽固性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女性便秘、儿童便秘等都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都必须在找到明确病因的前提下才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从病因上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两型:

1.慢传输型便秘 粪便在结肠中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吸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这有3种情况:一是结肠无力性便秘,见于老年体弱者,表现为肠鸣音减少,便次减少和粪量少。二是排便动力缺乏性便秘,见于膈肌衰弱,如慢性肺气肿者;腹肌衰弱,如多次妊娠、肥胖、急剧消瘦者;肛提肌衰弱,如经产妇。三是肠壁刺激匮乏性便秘,多因饮食中食物渣滓、纤维素、活动量太少导致,见于人为抑制便意、环境改变、精神抑郁、精神病、神经性厌食等。四是肠蠕动抑制性便秘,如长期应用泻药、神经节阻断药、镇静药、镇痛药、麻醉药、制酸药、抗胆碱药、解痉药、利尿药、降压药、肌肉松弛药及抗抑郁药等抑制肠蠕动导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