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补脾胃养生法
48623200000018

第18章 补脾益气(2)

【制作】

(1)将干鹿筋用火燎去粘在上面的鹿毛,洗净后,剁成15厘米长的段。将铁锅(或炒勺)放在微火上,倒入花生油1000毫升,烧至三成热,放入鹿筋,炸15分钟,炸到鹿筋弯曲、起泡,并已较透明时捞出,沥出油。将炸过的鹿筋放在热碱水(开水1000毫升加碱1克)盆里,盖上盖,泡1小时后,洗去油污,沥干水,再用同样的热碱水泡洗1次,然后用开水泡10分钟,捞出。将每段鹿筋竖着破成两半,放在开水锅里氽一下,再浸泡在冷水里,备用。

(2)将鸡里脊肉剔去筋,剁成鸡泥,放在碗里,加入鸡蛋清、盐,搅拌均匀。将山药片煮熟,葱破开,切成3厘米长的段。

(3)在铁锅内放入猪油750毫升,置于旺火,烧到五成热时,将发好的鹿筋挤去水分,放入锅中,炸1分钟左右,捞出,放在盘里,锅内留猪油90毫升,油温保持在四成热的状态,投入拌好的鸡泥,翻炒1分钟左右,倒入漏勺中,沥去油。

(4)把铁锅(或炒勺)再放在旺火上,舀入猪油15毫升,烧热,下入葱段、姜末、蒜片,煸炒出香味,随即放入鹿筋、鸡汤、盐、料酒、白胡椒粉及山药片。烧开后,淋入调稀的淀粉勾芡,并将炒好的鸡泥倒入锅中,炒匀,淋上鸡油即可出锅。

【功效】本品色白汁亮,柔软滑润,鲜嫩醇香,强筋壮骨,补精益血,益脾补脾。适宜于脾虚气弱而致的神疲头晕、四肢无力、风湿性肌痛等症患者食用。

莲米茯苓糕

【原料】莲米500克,麦冬500克,茯苓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

【制作】

(1)将莲米用温水泡后去皮、除心,茯苓切片。将莲米、茯苓片、麦冬一起研成细末,加白糖、桂花,拌匀,再加清水适量调和,做成糕坯。

(2)将糕坯上笼,用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

【功效】补气补心,健脾安神。适用于脾气虚所致的口渴、心悸、怔忡、食少、乏力等病症。

人参山药糕

【原料】人参3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芡实10克,莲米5克,糯米粉1000克,大米粉1000克,白糖1000克。

【制作】

(1)将人参、山药、莲米(用温水泡去皮、除心)、茯苓、芡实研成粉。

(2)将药粉末、糯米粉、大米粉、白糖一起放入盆内,混合,加清水适量,揉成团、制成糕状,上笼,用大火蒸25~30分钟,熟透即成。

【功效】本品色白味甜,粑糯适口,补脾胃、补元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身体羸瘦、病后体虚、食欲缺乏、大便稀溏、小儿不思食等病症。

蜜枣扒山药

【原料】山药1000克,罐头樱桃10粒,蜜枣150克,猪网油1张(碗口大),猪油、白糖、桂花卤(桂花酱)及湿淀粉各适量。

【制作】

(1)将山药洗净,煮熟,冷后剥去皮。用热水洗净蜜枣上的泥沙,将蜜枣剖成两半,去核。洗净猪网油,晾干水分。将樱桃去核备用。

(2)在扣碗内抹上猪油,将网油平垫在碗底,放入樱桃,把蜜枣围在樱桃周围。再将山药切成寸余长段,顺长向一剖两半,用刀轻轻拍破,码在蜜枣上,码一层山药,撒上一层白糖,依次把山药码完,稍淋些猪油,最上层加上桂花卤(桂花酱),上笼蒸透。

(3)上菜时把扣碗取出,挑净桂花渣,翻入盘内。扣碗拿掉,挑去网油渣,同时在另一锅内注入清水,下白糖,烧开、溶化,用湿淀粉勾成稀芡,浇上即成。

【功效】补益脾胃,补肾养心。适宜于脾胃虚弱而致的食欲缺乏、心悸、腰膝酸软等症患者食用。

茯苓饼

【原料】茯苓粉200克,米粉200克,白糖200克。

【制作】将上述3物加水适量,调成稀糊后,在平底锅中用小火烙成薄饼即成。

【功效】本品色白味甜、酥脆、补气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心悸气短、食少神衰、浮肿便溏等病症。

松鼠鳜鱼

【原料】活鳜鱼(或黄石首鱼)1条(约750克),虾仁18克,熟笋12克,水发香菇12克,青豌豆15克,熟猪油1000毫升(实耗250毫升),香油9毫升,料酒15毫升,精盐6克,绵白糖12克,香醋60毫升,番茄酱60克,蒜末1.5克,香菜段6克,干淀粉36克,猪肉清汤60毫升。

【制作】

(1)取活鳜鱼,宰杀后去鳞、鳃、内脏,洗净后,滤干水分;然后将鱼齐胸鳍斜刀下去,在头下巴处剖开,用刀轻轻拍成稍扁形,再沿鱼身脊骨两侧用刀从头至尾平劈(尾不能劈开、劈断),去掉鱼头、脊骨,再切去胸骨,成两片鱼肉(称鱼叶子);把鱼叶子的鱼皮向下放在案板上,片去胸刺,再在鱼叶子上均匀地用刀直划,再斜划至鱼皮处,使鱼肉呈菱形小花刀;用料酒、精盐涂在鱼叶子和鱼头上后,再拍上干淀粉,抖去余料,待用。

(2)把番茄酱、清汤、糖、醋、料酒、精盐、水淀粉放入碗里,调成汁,待用。

(3)将猪油放入锅里,烧至八成热,用左手提鱼尾,右手用筷子夹住朝外翻卷的鱼叶子,慢慢放入油锅里,随即把鱼头也放油锅里炸,并不断用勺子舀热油向鱼尾上浇,使鱼叶子均匀受热,视炸至淡黄色时捞出;然后再将油温烧至八成热,将鱼和鱼头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再把鱼叶子与鱼头拼在一起,使其成形,然后装盘。

(4)在炸鱼的同时,另用炒锅上武火烧热,放熟猪油60毫升,油热下虾仁,熘熟后,倒入漏勺;原炒锅留少许油,油热放香菜段,略爆后捞出,再下蒜末、笋、香菇、豌豆,炒熟,烹入调味汁,加熟猪油(45毫升)、香油、虾仁,炒后出锅,浇在鱼上即成。

【功效】健脾益肾,健体强身。适用于脾胃虚弱而致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脘腹不适、口淡无味等病症。或平时服用,用以保健强身。

参芪闷鸭

【原料】党参15克,老鸭1只,黄芪15克,猪瘦肉100克,陈皮10克,味精、食盐、料酒、酱油、姜片、葱段、熟菜、油各适量。

【制作】

(1)将老鸭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在鸭皮上用酱油抹匀,放入盛有八成熟菜油的锅中,炸至皮色金黄时捞出,用温水洗去油腻,盛入沙锅内(锅底垫上瓦碟),加水适量。

(2)将猪瘦肉切块,下沸水氽一下就捞起,洗净血污,放在沙锅内,加入党参、黄芪、陈皮、味精、食盐、料酒、酱油、姜片、葱段,再将沙锅放于炉上,用文火将老鸭焖到粑烂时再取出,沥出原汤后待用。

(3)将鸭子剔去大骨,切成长4.5厘米、宽1.5厘米的条块,放入大汤碗内,摆好,倾入原汤即成。

【功效】有益气健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一切气衰血虚证,如纳呆神疲、便溏腹胀、内脏下垂等。亦可作为肺结核、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身体虚弱者的辅助治疗药膳。

人参蒸鲫鱼

【原料】活鲫鱼250克,火腿25克,人参12克,虾仁15克,鸡汤、味精、姜、葱、白胡椒粉各少许。

【制作】

(1)将活鲫鱼除去鳞及内脏后洗净,放进沸水中氽一下。人参用温水洗一下,将火腿洗净、切片。虾仁亦用温水洗一下。

(2)将鲫鱼、人参、火腿片、虾仁放入汤盅中,加拍破的葱、姜,掺入鸡汤,加少许盐,盖好盖后上笼蒸熟即可。

(3)食时拣去葱、姜,加味精、白胡椒粉即可。

【功效】补脾消肿,大补元气。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气短神乏及产妇缺乳等病症。

八宝红鱼

【原料】鲜鲤鱼750克,湿淀粉5克,白糖250克,醋5毫升,青红丝、江米、栗子、莲子、大枣、甜杏仁、核桃仁、芝麻仁、瓜子仁各少许。

【制作】

(1)将鲤鱼去鳞,用竹签从口中绞去内脏,洗净,两侧划浅刀,但不可将鱼肉划透。

(2)把江米、栗子(切碎)、莲子、大枣(去核)、甜杏仁、核桃仁(切碎)、芝麻仁及瓜子仁拌好,加入白糖(150克)、青红丝和成“八宝料”。用匙将以上材料从鱼口装入鱼腹,填好。鱼身外面用湿淀粉抹一层稀薄糊。

(3)将炒勺放在火上,加菜油,烧至七成热,放入鲤鱼,炸至挺身、表皮呈黄色时捞出,再放在盘中,入笼蒸熟,取出后滤去水。

(4)向炒勺里加油(25毫升),烧至七成热时烹醋,加白糖,加水,熬成稀汁,浇到鱼身上即可。

【功效】本品鱼身完整、色味俱佳、补脾补气、补血养阴、营养丰富。可用于脾气虚所致的食欲缺乏、食少神乏、体质弱等患者。亦适合作健康人滋补强壮剂、保健剂。

砂仁烤鹿肉

【原料】鹿肉1500克,砂仁末6克,葱头、胡萝卜、芹菜各少许,生菜叶、精盐、味精、白兰地酒、香叶、黑胡椒及生菜油各适量。

【制作】

(1)将鹿肉剔除杂质,洗净后,切成大块,置于容器内。

(2)将葱头及胡萝卜切片,芹菜切段,放于鹿肉块中,加精盐、味精、白兰地酒、黑胡椒腌4小时,待鹿肉烤至红褐色且熟烂时取出,改刀装盘,浇上烤盘中原汁,撒上砂仁末。另取生菜叶,洗净,消毒后围在鹿肉旁边。

【功效】本品色泽褐红,软嫩香松,有补益气血、补肾益精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弱而致的身体瘦弱、身倦乏力、产后乳少、肾精不足等病症。

【注意】阴虚火旺及发热性疾病患者忌服。

参苓造化糕

【原料】人参30克,茯苓120克,白术90克,莲子120克,山药120克,芡实90克,粳米5000克,白糖适量。

【制作】

(1)将人参、茯苓、白术、莲子、山药、芡实等一并研成细粉,粳米磨成粉。

(2)将药粉与粳米粉拌匀,加入白糖,并加水适量,搅拌后制作糕粉,上笼蒸熟。

(3)每次吃150~200克。

【功效】补脾益肺、滋肾固精、利水渗湿。适用于脾胃气虚而致的纳少腹泻、神疲乏力、浮肿遗精、心悸气短等病症。

【注意】阴虚火旺、内有蕴热者均不宜食用。

莲米猪肚

【原料】猪肚1具(约1000克),莲米40粒,麻油、盐、葱、姜、蒜各少许。

【制作】

(1)将用水发好的莲米装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缝合后放入盆内。

(2)将盛猪肚的盆放入锅内,隔水蒸熟,捞出放凉,然后将猪肚切成细丝,与莲米一起放入盘内。将麻油、盐、葱、姜、蒜等放入盘内,与猪肚丝拌匀即成。

【功效】健脾益胃、补虚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而致的心悸失眠、脾虚少食、尿频消瘦、面色不华等病症。

八宝猪肚

【原料】猪肚1具(约300克),猪皮300克,猪后腿肉900克,精盐、味精、酱油、白糖、料酒、花椒、米醋、香油、白豆蔻、砂仁、丁香、桂皮、八角茴香、草果及白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

(1)用精盐、米醋反复搓擦猪肚,去掉黏液,再去掉油膜,出水后刮净白皮、洗净,捞出。

(2)将猪肉剔去皮,切薄片。将豆蔻、砂仁、丁香、草果、八角茴香、桂皮及花椒碾成粉,过筛。将猪皮出水,刮洗干净,去肥膘,切细丝,然后将切好的肉片、香料粉和猪皮丝一同置于一容器内,加精盐、味精、酱油、白糖、料酒、白胡椒粉及香油,拌匀。

(3)将拌好的填料装入猪肚内,用竹签别严缝隙。将煮锅置于火上,加适量清水,放入葱段、姜片、精盐、料酒及酱油,待煮沸后撇去浮沫,下酿好的猪肚,移小火上慢煮(需盖严),煮3~4小时即可。

(4)将煮熟的猪肚捞出,用重物压住,并放冷,切片装盘,食用时可刷些香油即成。

【功效】本品色酱红、味感鲜、补脾益气、固精缩尿。可用于脾气亏虚而致的神疲乏力、遗尿、尿频、肝肾不足及食欲缺乏等病症。

人参爆山鸡片

【原料】山鸡肉200克,黄瓜25克,鲜人参15克,鸡蛋1个(只用蛋清),冬笋25克,盐、黄酒、水生粉、葱、姜、芫荽(香菜)、鸡汤、猪油、麻油各适量。

【制作】

(1)将鸡脯肉切成4.5厘米长、1.2厘米宽的片;将人参洗净,斜切成片;将葱、姜切丝;将芫荽切成小节;将鸡片用盐、味精码一下,码匀后加蛋清、水豆粉上浆。

(2)在炒锅内放植物油,待烧到六成熟时,放葱、姜丝、笋片、人参片煸炒,再下黄瓜片、香菜、鸡片,烹上兑好的汁水,翻炒几下,淋麻油,起锅。

【功效】本品黄绿相间、色味俱佳,有补脾益胃、补肝明目、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而致的饮食减少、肝虚眼花、肾虚尿频、肢软乏力、咳嗽气喘等病症。

山药黄芪蒸鸡

【原料】嫩母鸡1只,黄芪30克,山药30克,葱、生姜、白胡椒粉、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

(1)杀鸡,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再用凉水冲洗,沥干。

(2)将黄芪、山药洗净,装入鸡腹中。

(3)把鸡放入盆中,加葱、生姜、黄酒、精盐、味精,并加水适量,盖好,上笼蒸2小时。

(4)加白胡椒粉,佐餐食用。

【功效】有温中益气、养血补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而致的食少纳呆、气短无力、头晕心悸等病症。

【注意】温热内盛、腹胀脘痞、纳差口苦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