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48622900000009

第9章 想象世界真奇妙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本课主题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既能够流畅地自由联想,学会用组合和拟人化的方式来形成新想象,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又能体验想象带来的无限乐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潜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愿想、爱想、会想。

(二)训练目标

1.体验丰富、生动的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2.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想象。

3.会运用组合的方法想象新事物。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体验想象带来的无限乐趣;学会运用自由联想,以及“组合”这种重要的想象方式。

2.难点

使学生养成积极想象、善于想象的习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1)了解自己的想象力水平

(2)体验想象活动的奇妙和乐趣,激发想要得到想象力训练的意愿。

2.操作程序

(1)本课的引入方式很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既生动有趣,又能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活动来导入新课。下面提供几种可以选择的引入方式:

A.动作表演。教师准备一盒动物饼干,请学生从盒里随便摸出一块(不许看),观察这块饼干的形状代表什么动物并吃掉饼干,然后模仿这种动物的动作,请其他同学猜出动物的名字。

B.绘画游戏。教师说一个有具体实意的词(如鸭子、台灯、火车等),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来;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抽象的词(如春天),要求学生画出它的象征物(如长出新芽的小树等)。

C.手工制作。教师准备好彩色橡皮泥,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橡皮泥捏些物品或动物的模型。

(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想一想,画一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得越与众不同越好。

(3)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回答“测一测”中的问题,计算自己的分数。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总结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观点意识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想象的重要性,重视想象的作用,喜欢想象,需要由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体会。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能够调动身体的各个官能进行想象。

(2)能够用组合的方式形成新的事物想象。

(3)能模仿生活中有创意的物品进行创意联想。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感受。

(3)教师要尽量多地介绍生活中运用想象的实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充分运用想象力。

(4)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然后由教师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1)感受到想象活动带来的奇妙体验。

(2)再次体验想象力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3)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如何形成想象的方法。

2.程序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学习前后的不同心情,巩固学习想象的积极情绪。绘画内容要求不复杂,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也可,只需要表现心情状态就好。

(2)名人名言栏目,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想象的名人名言,然后在上课时分享。教师也可以搜集一些写在卡片上,制作成名人名言的书签,要是有同学的回答和教师制作的书签内容一致,教师就把相应的书签送给学生,以资鼓励。

三、策略操作

(一)“体验想象真美好”策略教学建议

1.播放抒情、优美的轻音乐,在音乐背景下运用放松、冥想技术使学生在充分放松的基础上展开自由想象。教师的语言应尽量轻柔,语速放慢,整个指导语的基调是轻松、快乐、美好的,并注意教师从语言中传达的情绪与描述的场景和谐一致。教师的描述可以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根据需要展开,呈现更加丰富的场景,给学生带来更生动的体验,整个过程要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2.想象结束之后,请学生将刚刚想象的场景用一幅画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也是进一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画得丰富、奇特。

3.分小组讨论,4~6个人为宜,首先各自介绍和分享自己的画,在介绍的过程中也描述一下自己在想象中有哪些感受,讲述得越细微越好。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想象的感觉是怎样的,用一些词来描述,让学生充分体验想象带来的美好感受。

(二)“不同组合想象多”策略教学建议

1.由教师讲解并示范拼图的规则:只能用两个三角形、两条线段和两个圆形,但是三角形的边长、大小没有规定,同样线段的长短、圆形的大小等也没有规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尽量拼出更多的图形。

2.拼完之后,教师请几位学生把自己拼好的图形画到黑板上,然后让同学们检查黑板上的图形是否有重复之处。

3.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形状可以拼出这么多的新图形?为什么每个人拼出的新图形都不同?从中总结出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想象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组合得到自己独特的图形。

(三)“运用想象到生活”策略教学建议

1.教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教材上的图片所呈现的,美女和鱼组合产生美人鱼的形象,用这些例子说明新事物的发明都是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得来的。

2.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还有哪些事物是通过组合的形式得来的?有没有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方格,可以画在草稿上。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介绍一些儿童发明大赛的资料给学生,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和进行发明创造的热情。

四、活动设计建议

1.本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编故事、绘画、图形联想、小组智力大比拼、表演、手工制作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在训练中不要对学生想象的成果急于评价,不要过多干扰学生的想象活动,只有当学生的想象发生阻碍时才及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启发,尽量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画,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潜能。

2.活动操作方式和调控:

(1)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讨论时把握学生的讨论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策略。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一天晚上,一位日本妈妈和1岁10个月的女儿一起眺望夜空。这时,云彩把月亮挡住了。

“为什么看不见月亮了呢?”女儿问。

“月亮被云遮挡起来了。”妈妈回答。

这时,女儿忽然指着自己的嘴说:“月亮,被吃掉了。”

妈妈觉得很有趣,就随声附和道:“真的吗?”

“我把月亮摘下来,揉得圆圆的,吃掉了,很好吃。”女儿舔舔嘴,好像尝到了月亮甜甜的味道。

这就是1岁10个月孩子的想象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善于用右脑思维进行想象,她会把月亮当成一种食物“吃掉”,而且会觉得“很好吃”。经过右脑训练的孩子,会通过右脑优势,“五感之间可互相转化”,将视觉上的月亮,转化成“揉得圆圆的”触觉上的月亮,又转化成很好吃的“味觉上的月亮”。这位日本妈妈将女儿说的“这个月亮”的内容画在一张纸上,女儿一看很高兴,又提升了妈妈讲故事的兴趣。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他还说,“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正是从婴幼时期右脑潜能开发中获得的。有些事情,只有小孩子能想得出来,因为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

想象的功能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想象的过程和种类

1.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形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2.想象的种类按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它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理想是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幻想和理想都是指向于未来,与人的愿望相联系。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观规律作依据,因而不一定具有实现的可能;而理想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没有实现可能的想象。

(二)问题思考

1.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已有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教师应如何丰富学生的表象、以提高其想象力水平?

2.想象力的激发和培养需要一个自由、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怎样在课内课外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想象力发展的氛围,尽量减少限制想象力发挥的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