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48622900000038

第38章 对待他人要真诚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1.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

2.教会学生坦诚对待他人,不说假话、空话。

3.锻炼学生懂得真心称赞别人和勇于指出同学的缺点。

(二)训练目标

1.正确认识和理解真诚的含义。

2.感受真诚待人产生的舒畅感、愉悦感;体验不真诚所带来的担心、害怕、孤独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感受。

3.能认识真诚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真诚对待他人。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真诚(或不真诚)待人引起的情绪体验,学会真诚待人的方法。

2.难点

教会学生实事求是、不说假话;信任他人、敢说真话。

二、板块剖析

(一)判断评价

1.目标

引导学生意识到真诚待人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反思自己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是否足够真诚。

2.操作程序

“小故事”环节:通过给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诚,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并促使学生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具有这种品质以及它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环节主要使同学们理解真诚的含义,懂得真诚待人在人际交往和巩固友谊中的重要作用,并教给他们真诚待人的方法,引起他们的同感,激发他们主动实践的强烈愿望。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纠正说假话、空话的习惯。

(2)感受真诚待人所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不真诚待人引发的消极情绪。

(3)掌握培养真诚待人品质的方法。

2.操作程序

(1)根据鉴别诊断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角色扮演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和感受。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和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使学生回顾一下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回音壁”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与人交往的实例,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强化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2)“智慧园”环节,提供一些名言警句供学生阅读,并结合这些名言警句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是怎样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是否做到了真诚待人以及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加强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三、策略操作

(一)“学会诚实受欢迎”策略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尝试着积极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余同学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回想教材中的主人公小亮因不真诚待人而遭同学疏远的问题,思考应该怎样帮助他进行改正。

2.表演结束以后,可以大家一起讨论,自由发言,说说帮助小亮的具体方法。

注意:角色的选择应尽量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并鼓励学生尽量逼真地再现出真实的情景,表现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二)“榜样示范效果好”策略教学建议

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曾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这些观察结果会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从而来帮助他们模仿和学习社会行为。观察学习主要包括了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过程。本策略的目的就在于让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在班上塑造好的榜样,给学生带来较好的参照标准和示范效果。

1.教师讲故事或请同学讲故事,谈历史名人、榜样人物是如何培养诚实品质的。如果能配上动画或图片,并以一定的音乐为背景,效果将更好,会起到营造气氛、烘托心理感受的作用。

2.评选“诚实小标兵”。各组先推选出一名“最诚实”的同学,由老师给他们一定的奖励,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并请“小标兵们”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诚实品质的。

(三)“诚心指误促成长”策略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先引出情景,让大家体会一下:如果自己是小明,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小刚沉溺于游戏,不专心学习时,自己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别对小明指出或者不指出小刚缺点的两种不同后果进行分析。

3.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说说小明害怕向小刚指错的心理原因,并让同学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是否也和小明一样,以及自己以后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四、活动设计建议

该课的活动是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如讲故事、自由发言、角色扮演、谈话、讨论、竞赛、评选“诚实小标兵”等。因此在上课期间,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组活动时,要求学生尽量发言,以使全班同学都有所收获,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②开展竞赛活动前要声明将进行奖励,以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调动学习热情并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③课堂结束时,为肯定同学们的表现,可给每个人赠送小礼品(如将有关名言警句制作成精美书签或图画等形式)。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真诚待人-架起心灵之桥

完善的人格魅力,其基本点就是真诚。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亦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真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依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合作,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依赖的朋友,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点真诚,少一些戒备。你完全没必要对你的那些完全值得信赖的朋友真真假假、闪烁其词、含糊不清,因为这种行为会阻碍继续交往的顺利进行。我国着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有真诚,总是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有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以诚待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的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大门,并肩携手,合作共事。真诚实在,肯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去猜疑、戒备,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其实,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着内隐封锁的一面和开放的一面,人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真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在人们发展人际关系,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防备猜疑被诚信取代,就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1)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批评的确不大讨人喜欢,但你不妨换角度理解接受,从而沟通彼此心灵、发展友情。

(2)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何许人也,不应该对不可依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3)要想拥有自己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怀。只有讲真话、实话、不遮掩、不吞吐,才会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要懂得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相互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真诚待人,敞开自己的心扉,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所以真诚在友谊宫殿中的光泽不仅未因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减弱,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增添了光彩。

如果为人处世离开了真诚,则无所谓友谊可言,一个真诚人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真诚人的共鸣。“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的生活应充满真诚,养成真诚待人的习惯,只有这样,心灵才会美好而快乐,才会愉快地生活每一天,才会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真诚的帮助。

(摘自生活百科网)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1.《凯琪的包裹》,弗莱明着,刘清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鼹鼠的月亮河》,王一梅,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版

(二)问题思考

1.自己平时对学生是否能够做到坦诚相见?

2.特殊情况下,需要人们不要过于诚实(如对病人隐瞒病情、不要向坏人说实话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做法与诚实品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