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48622900000017

第17章 早睡早起习惯好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1.认识睡眠是必不可少的,充足的睡眠是学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2.完善自己的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改掉睡懒觉的坏习惯。

(二)训练目标

1.让学生明白不按时作息带来的各种害处。

2.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睡懒觉而产生的种种消极情绪(如后悔、沮丧等)。

3.掌握按时作息与消除睡懒觉等习惯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和体验睡懒觉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影响或情绪,学会一些形成良好起居习惯的方法。

2.难点

诱发学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以及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让学生自检目前是否具有良好的起居习惯,并了解不良起居习惯的危害,从而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

2.操作程序

“想一想”环节,通过引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他们的同感,并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生读完案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讲一讲自己是否和彤彤一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习惯是什么样的状态。

(二)观点意识

“告诉你”环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环节主要是告诉学生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不好的生活习惯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要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学会使用闹钟,增强自己的时间观念。

(2)懂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起居时间,并学会自我监控。

(3)能够抵御周围事物的诱惑,增强自觉性。

2.操作程序

(1)根据鉴别诊断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将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形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让学生回顾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所思所想,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学到的内容。

2.程序

(1)“说出你的心声”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掌握养成良好起居习惯的方法,学会管理时间。

(2)“手指游戏”环节,提供一首儿歌,同时伴有手指上的动作,目的在于让学生游戏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从而再次加深对早睡早起好习惯的理解和认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策略操作

(一)“闹钟是个好帮手”策略教学建议

1.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让每个学生从家里带一个可使用的闹钟。

2.可以先让学生起来谈谈他们对闹钟的认识,认为闹钟都有哪些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判断他们目前的一些认知状况,在后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让会用闹钟的同学上讲台给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学会使用闹钟的。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但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讨论。

4.教师需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然后再进一步教给学生正确使用闹钟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其正确使用方法的学习。

(二)“对进步予以奖励”策略教学建议

着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塑造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即不断地利用奖惩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促使其做出好的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要想塑造他们好的行为,对进步予以奖励的方法无疑是首选。

1.教师可以先让几位学生(优、中、差)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起居时间表,然后再分别讲述自己是如何制定这一时间表的。

2.让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即认为其制定的时间表是否合理以及原因。

3.教师点评,并向学生说明每个同学都应该按照自己的需要或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4.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然后告诉爸爸妈妈,让父母对自己进行监督。

(三)“凡事都贵在坚持”策略教学建议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名人学习和做事持之以恒、不断坚持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然后告诉学生有关好习惯养成的科学原理,让他们知道要养成一个好习惯绝非难事,但一定要有毅力和恒心,同时自我监督和暗示也非常重要。

3.让每一个学生都制定一张21天的自我监督表格,对自己的起居情况进行检查。

四、活动设计建议

1.本课要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例子,针对性要强,真正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受到启发,并愿意改正以前不良的作息习惯。应采用学生发言、学生演示对比、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活动。

2.教师的言语要有启发性,可多举一些例子或者多提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策略,并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

3.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品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奖品的设置可以以卡片的形式出现,在卡片上教师可以亲自写一些鼓励的话。

4.教师在课外可进行评比“单项标兵”活动,评比出作息制度执行得最好的人。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健康的人格,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学生由某一方面的优点与特长带动其全面发展。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睡眠不足的危害

我国中小学生普遍睡不够,这背后有学业重、压力大、娱乐多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原因。对此,研究青少年问题的权威人士纷纷呼吁,睡眠远比营养更重要,让孩子们睡个饱觉吧。睡不够觉危害很多,调查发现,长期睡眠不足是导致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金星明就曾说过,睡眠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深度睡眠才能有利于身体免疫力的提高。如果睡眠不足,就会造成精神不振、食欲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身高。如果孩子长期睡眠不足,就会影响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不容易长高。甚至可以说,剥夺孩子的睡眠就相当于剥夺了他们的“生长权”。

2.导致肥胖。研究表明,孩子缺觉造成的肥胖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肥胖不同,这是因为睡眠不佳会影响与食欲和饱腹感有关的激素,结果就是慢慢变胖。

3.破坏记忆力。孩子越小所需的睡眠越多,睡眠不足的孩子往往学习时精力不集中,容易减缓认知能力的发展。

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睡眠处在“生命金字塔”的最底端。这种最低层次的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引发精神上的烦躁、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问题。轻则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重则情绪会变得反复无常,破坏人际关系,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情绪不稳而容易冲动,产生攻击性。

睡不够比缺营养更危害孩子。其实,世界上其他国家为解决青少年睡眠不足的问题也是煞费苦心。英国一些中小学将睡眠作为一门课程引进学校,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睡眠对身体的重要性,还要求任课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睡眠情况,以便教会他们如何好好睡觉;美国的很多高中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不惜将上课时间推迟了15分钟至1小时。

那么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呢?在升学压力普遍较大的亚洲,牺牲睡眠时间用来学习还是较为普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孩子学会睡觉。父母在培养孩子睡眠习惯上要起表率作用,减少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其次,尽量避免垃圾睡眠。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睡前用电脑、看电视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是上网,容易让人神经兴奋。所以在晚上9时后,家长要监督孩子尽量不要进行这些活动。此外,别让“择校”“兴趣班”加剧睡眠不足。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跨区域上重点学校,但如果上学路途过远,会在无形中挤掉孩子的睡眠时间。很多孩子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但家长应该考虑会不会影响他们休息,要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选择,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摘自邳州教育论坛网)

改善孩子睡眠的具体方法

一些具体的方法介绍:

首先营造良好的睡觉环境。先将电脑、电视机、过亮的灯以及玩具等移出卧室,给孩子营造舒适的睡觉环境;然后和孩子一起定个时间表,督促他们及时完成作业。睡前让孩子做些准备工作,如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对孩子进行“该睡觉了”的心理暗示;最后,在睡前建立“缓冲期”,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活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该睡觉了,帮助他们安静下来。高质量睡眠的保证,寝具在其中起了尤为关键的作用。“健康睡眠”的核心首先是要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寝具。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枕头软硬要适中、床具更要慎重选择,选择一张能有效让您孩子的骨骼得到充分舒展的床垫。

推荐教师阅读书目

1.《早睡早起》,唐克编,太白文艺,2007年版。

(二)问题思考

1.有的同学说:“我在睡了懒觉后总是感到很后悔,下决心以后改正,可是到了关键时候又赖床了。”怎么办呢?你打算如何帮他(她)解决这个问题?

2.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如何对待经常迟到、上课打瞌睡的学生的?应该怎样帮助这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