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小学.上册
48622900000012

第12章 上课听讲要认真

一、主题分析

(一)训练意图

1.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专心听讲,改善学生的注意品质。

(二)训练目标

1.能描述自己的听课习惯,从中找出不足之处。

2.体验专心听课与分心听课两种状况下的学习效果的差异。

3.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和技巧,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并掌握认真听课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

感受专心听课与分心听课两种状况下的学习效果的差异。

二、板块剖析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形成关于认真听课的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剖析自己听课分心的问题及其表现。

2.操作程序

(1)“实话实说”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明确上课时的分心现象及其表现,然后由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自我探索”环节,让学生评价自己听课时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进。此环节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五角星数量及其感受。

(二)观点意识

先通过“专家观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认真听讲重要性的理解,然后教师再讲述课本上的案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1.小刚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小红为什么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2.小刚应该向小红学习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其小组成员可作补充。最后由教师引出:

专心听课比分心听课效果好。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掌握提高注意力的方法与策略。

(2)感受本课所介绍策略的实际运用效果。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将训练策略灵活运用到现场练习、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等多种活动形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回顾在本课中的活动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牢记克服听课分心的方法与策略。

2.程序

(1)“心灵驿站”环节,针对学生上课不认真的具体行为,在同桌之间签定互不干扰、互相监督的协议,促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儿歌诵读”环节,通过唱“听课歌”使学生牢记专心听课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先带唱几遍,然后由学生自己唱。

三、策略操作

(一)“注意力训练方格”策略教学建议

同桌之间进行,一位同学按1~25的顺序指读出来,另一位同学计时,然后交换,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少。此策略不仅在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学生回到家后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完成。每次练习都记下所用时间,坚持每天练习一遍,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二)“抵抗无关因素的干扰”策略教学建议

1.教师先让学生按自然状态(即先不告诉学生)表演一遍课本上的两个情境。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这两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抵制干扰?

3.教师请几位学生把讨论的对策说出来,与全班同学分享。

4.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听课干扰源,让学生置身其中,积极探究抵抗干扰的方法,并不断练习,提高听课的质量。

5.在玩小游戏时,教师先请几位学生当木头人,其他的学生对其进行干扰,比比谁更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

6.教师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个活动中的感受。

(三)“心花怒放,策略总结”策略教学建议

1.教师设计一个“自我曝光”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描述自己上课时分心的表现。

2.要求各小组把本组成员的听课分心表现汇总,并向全班报告。

3.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针对同学们所讲的分心表现,出点子克服它,然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点子最多。

4.请学生把同学们讲的点子记录下来,写在“注意之花”卡片上。

四、活动设计建议

本课程的活动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心花怒放,策略总结”活动中,教师应打消学生的顾虑,学生才会进行深入全面的自我剖析。

五、参考资料和问题思考

(一)参考资料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主要特点如下:

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在他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注意力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教学的客观环境和小学生的情绪状态。因此,上课时如果教师对教材组织得不好,或教学方法不当,小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看看这,摸摸那,低声说话,做小动作,甚至玩些小玩意儿等等。所以,对低年级的小学生需要老师及时提醒和督促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深入,老师要求对所讲内容要深刻理解,对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同时要求他们不但要注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还要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这样,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便逐渐发展起来。到了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已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学习任务,从而使自己的有意注意从一种被迫状态转化为自觉状态。

2.对具体直观事物的注意占主要地位,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抽象的、不具体的事物就不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就更为突出。如上语文课时,他们比较注意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行为,而不太注意故事的意义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上数学课时,他们比较注意具体的算法,而不太注意运算法则、概念和原理。

但随着他们知识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他们对抽象内容的注意能力也日益发展起来。

3.注意伴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小学生最容易为一些新异刺激所激动,并从外部流露出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如果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听得入了神,脸上就会表现出一本正经的神色。如果听得高兴,脸上就会露出笑嘻嘻的样子。正因为小学生的注意伴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所以教师应随时掌握他们的注意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4.注意品质迅速发展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注意的范围是很狭小的。如一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是用手指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读,是以字为单位进行阅读的,注意的范围很小。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才逐步一句一句读,注意范围有了一定扩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是很不稳的。实验研究表明,7~10岁儿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的时间是20分钟,10~12岁儿童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是12分钟左右。不过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得较好时,小学生注意稳定的时间还会更长一些。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在学习数学时,注意了演算进度的求快,就注意不了演算结果的正确性。在学习语文时,他们聚精会神地注意写字,就顾不了写字的姿势。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小学生在一笔一画地写字时,往往是歪着脖子、扭着腰、弯着手和脚,甚至咧着嘴。但是随着各科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地获得发展。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注意的转移极不灵活,如果在课间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即使到了上课的时候,他们还是津津有味地议论着,老师再讲多么重要的话,他们也听不进去。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目的日益明确,学习自觉性逐步提高,注意的转移能力也会发展起来。

注意与教学

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小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由于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与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等主观状态引起的,所以,一方面应尽力防止学生对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教师服饰等讲课以外的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难易程度要适当,新旧知识要衔接。对重点内容要加重语气,适当重复,并写好板书。教学方法活泼多样,防止呆板。讲课声调的快慢与高低,也应随教学内容和学生听课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甚至学生不注意听讲课时,教师突然停止讲课,也会把学生的注意重新吸引到教学上来。

2.发展有意注意

教学中仅仅依靠无意注意是不行的,只有有意注意的参加,学生才能获得系统的知识。根据有意注意是由自觉的目的所引起、靠意志努力来保持的规律。教师在讲授新的课程或新的内容时,要说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讲授重点和难点时,要说明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但提出的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同时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因学生的实际操作、实际活动越复杂,对有意注意的要求也就越高,越能把有意注意保持在与实际操作相关的智力活动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发展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方法。

3.引导两种注意交替进行

教学中仅仅依靠有意注意也不行,完全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产生疲劳,难以坚持长时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学生在理解目的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另一方面也要设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用无意注意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引导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使学生的注意始终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一般说来,在一节课中,刚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往往还会停留在课前发生的活动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讲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当讲到重点、难点时,教师的提醒与要求,又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在巩固新知识或布置作业时,学生容易分散注意,这时需要教师再次提醒学生,这样又加强了有意注意。一节课就这样有松有紧,有张有弛地交替进行着,保持了注意的稳定性。

(摘自:《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刘电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问题思考

1.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才能避免由于教学失效而导致学生分心?

2.对小学生的多动症应如何诊断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