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48610700000019

第19章 一座没有围墙的心灵学院:菩提书院(1)

我们的愿景,是把菩提书院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佛教院校,让不同程度的修学者都能得到有效引导。我们提供的这套模式,一方面是为大家确定一套修学次第,知道各个修学阶段的重点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方面是让各地形成一种修学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和带动下,就不至于因为懈怠、挫折而轻言放弃。依照这个模式修学,不论身处何方,都可以按部就班地次第深入。

一、菩提书院成立的意义

——2010年秋为上海修学处成立开示

菩提书院的建立,目的是引导广大信众有次第地深入佛法,从中获益。最初的缘起,叫作“四个一”工程,即一个修学组织、一套修学模式、一群辅导员和一个基金会。这“四个一”,都是以修学和弘法为核心。其中,以修学组织为依托,以修学模式为途径,以辅导员为桥梁,以基金会为后盾。

在今天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大量南传、藏传的修学资料先后涌入,以往难得一见的经典法本也纷纷现身,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让人应接不暇的信息,虽然给修学带来某些便利,但同时还带来更多让我们难辨真伪的困惑,以及不知何去何从的抉择。与这种巨大信息量相对应的,则是教界在具体修学引导上的薄弱、缺失,甚至是空白。

很多寺院或是发展旅游,或是热衷经忏,多不具备完善的弘法功能,这就使得有心修学的信众难以得到有效引导。即使有些道场在开展弘法活动,但多半只是根据自身条件随缘地做一做,缺乏对佛法修学体系的完整引导。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日益浮躁,人心日益动荡。当这种浮躁和动荡愈演愈烈,终于使人难以承受时,人们必然会进行反思,必然会寻找出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尘封多年的、贴着迷信标签的佛教,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经历发现——审视——探寻——了解的过程后,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认识佛法的需求。

那么,这种需求如何才能得到引导?如何才能像萌芽的种子那样,得到适时的阳光雨露和悉心守护?以目前的弘法师资来看,根本就是杯水车薪,难以顾及。所以,多数人的信仰需求未能得到健康发展,或是迷妄,或是混乱,或是不得要领,或是着魔出偏。

看到这些现状,一方面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惋惜,另一方面,也让我更加体会到自身的责任。

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学佛是我们的目标所在,而弘法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否则,何以担当如来家业?

今天是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称得上是高度无明的时代。由这种无明所滋生的不善力量,可以说,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表现得更强悍,更无所不在。这种力量就像席卷一切的洪流,挟持着我们,让我们随之沉浮,身不由己。

我们要发展,但不知道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快乐,但不知道快乐的根本是什么;我们要自由,但不知道自由的内涵是什么。因为无明,我们越走越累,越走越迷惘,越走越找不到方向。

正因为如此,佛法对今天的我们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帮助我们从迷乱中觉醒的智慧,也是帮助世界从狂躁中平息的希望。

佛教认为,我们目前所处的是末法时代。

什么叫末法?其实,法的本身是法尔如是,亘古亘今的,没有正法或末法之分。所谓末法,末的是人而不是法。一方面,是学人根机驽钝,刚强难调;另一方面,是环境诱惑重重,迷乱颠倒。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修行,远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困难。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觉得,特别需要为自己,也为大众创造一些修学的善缘。这些善缘能惠及多少人,能对社会产生多大影响,关键就取决于我们的努力。世界是由众生的共业所感,如果这种善缘不断扩展,不善的力量就会随之减少。

菩提书院有修学、传灯、慈善三大内容。

首先,通过修学点亮我们内在的智慧。然后,通过传灯和慈善将这一光明传递出去,灯灯互映,照亮大千。在我看来,世间没有任何事比这种努力更有价值的了。因为这一努力不仅可以使我们自己走向解脱,同时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走向解脱。这对每个生命来说,都具有永久而非暂时的意义。关于这一点,大家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应该有了不同程度的体会。

佛教传统的传播方法侧重师徒间的单独传授,虽然有因材施教、量身定做的独特优势,但这种个性化也恰是难以大量复制的局限所在。而在教界师资严重缺乏的今天,这种模式显然是无法平衡供求需要的。

菩提书院的建设,则着重于连锁式的、可以规模化的教育模式。这代表着佛教在当代传播的探索,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照搬。所以,我们把今年作为菩提书院的试行年,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关于书院的架构和运作,我们在去年初步形成了一套方案。

2010年元旦在西园寺进行了一次讨论,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方案有了更为务实的一些修改。这一年来,在组织开展上虽然没做太多事情,但我们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想法。接着要做的,就是把各地修学处成立起来。

依照这个模式修学,不论身处何方,都可以按部就班地次第深入。今后,我们还会把这套模式搬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来开展佛法普及教育。

学校,通常由教职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菩提书院也是同样,包括分管教学的辅导员团队和分管修学、传灯、慈善的行政团队。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法的传承不会偏离。这个团队主要从学员中产生,我们将把那些学得比较扎实并有心参与弘法的学员选拔出来,进行辅导员的课程培训,再由他们带动大众共同修学。此外就是行政团队,主要负责日常事务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包括管理修学的团队、管理传灯的团队和管理慈善的团队。

所有这些工作,都是以修学为核心。传灯,就是修学的外延,当我们和他人分享佛法,分享修学路上的成长感悟,哪怕仅仅分享一本法宝,一句法语,也是对自利利他的实践,是从自身受益到帮助大众共同受益。而慈善也可视为传灯的组成部分,从内部来说,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扶持,彼此帮助,这样才会有凝聚力。而从社会来说,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地开展一些慈善活动,这不仅是关于菩提心的修行,也能使团队更有向心力。

对于修学、传灯和慈善这三大内容,大家首先要形成共识。在这个前提下,积极地、齐心协力地去付诸实践。我们做事的目的,固然是要达成某种结果,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做事过程中发起菩提心,长养菩提果。

从佛教界现状来看,很多人的修行都偏向自利,似乎修行只是自己念佛打坐,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其结果,就是修得很自私,很冷漠,甚至我执很重。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就是因为忽略了利他的意义。其实,利他不仅是菩萨的专利,也不仅是长养慈悲的修行,同时也是解脱的重要助缘。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利他,就是不曾认识到利他和自身的关系。佛法修行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解脱。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正是因为陷入强大的我执,陷入自我中心的状态,从而遮蔽了原有的觉悟本性。

其实,我执的存在是没有基础的。但由于我们不断在乎,这个被假想出来的东西才会变得很真实,很强大,使我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不断想着自己的过程中,我执又会反复得到强化,被遮蔽得越来越深。反之,如果我们处处想着别人,处处以众生为中心,我执就会不断被弱化,被瓦解。当我执的堡垒轰然倒塌,原有的智慧本性才会脱颖而出,绽放光芒。从这个意义上说,利他正是我们成就解脱的捷径。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利他过程中,如果对自己观察不足,也可能带着一种串习去利他,觉得我很高尚,很优越。如果这样的话,虽然在客观上能达到利他的效果,但在主观上,这种有漏而染污的利他行同样会使我执得到强化。而这种强化,因为有着一层光彩的包装,更难让人发觉,更难加以对治。所以说,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丝毫自我色彩的利他,才能成为解脱的增上缘。

我们不仅要创造一种善缘,还要让这个善缘越来越纯洁,其中没有任何自我,也没有任何利益色彩。然后,把这种纯净的善缘无限扩大。这种努力不仅对于我们自身、对现前的生命有益,乃至对整个世界、对尽未来际的生命也是利益无穷的。

正是这样的善缘,使我们成为菩提道上的伙伴,一起修学,一起发愿,互相提携,不离不弃。即使今生未能解脱,未来也不易落入三恶道中。

从目前来看,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发心和信心也非常好。这样一个事业的开展,没有任何世间利益在推动,也不是因为谁强迫你这样做,而是我们大家从佛法中得到受益,推己及人,希望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在很多组织和团体中,难免有人我是非,有不和谐的声音。但我们这个团体是以法为核心,我希望,每个人都学会用法来检讨自己,调整自己,都能凝聚在佛法中,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健康如法的团体。如果一个修学团体还有世俗纷争,那么,又如何给大家以正面引导?

我们还要学习普贤菩萨的大愿,以尽虚空、遍法界的有情作为所缘境,作为我们的利益对象,同时像普贤菩萨那样,“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愿王无有穷尽的,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照亮世间的一盏明灯,进而点燃身边的灯。在各地开班过程中,第一个班特别重要,需要进行一些跟踪关怀。这个班办好,就能成为种子班,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这样才有能力去办第二班、第三班。

传灯和慈善,虽然是和修学并列的两大内容,但又是围绕修学这个核心展开。通过不同途径,把更多的人带进来,引导他们进入三级修学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灯和慈善可以说是走上三级修学的前行。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传灯是一种慈善,是心灵的慈善;慈善是一种传灯,是慈悲的传递。

二、菩提书院的建设和成长

——菩提书院成立大会分组讨论开示

今天,大家的分享都很精彩。在这些分享中,回顾了菩提书院在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

关于菩提书院的运作,并没有一个现成模式可以套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这种探索不仅能成就个人修学,更是为一切有心学佛者找到契合当代的修学模式。所以,它应当具有操作性、普及性和推广性。唯其如此,才能大量复制,使更多人从中受益。

目前,教界的修学现状总体比较混乱。相关问题,我在《汉传佛教的反思》、《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一个根本、三大要领》等文中有详细说明。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怎样才能为大众提供一套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修学模式?怎样才能使广大佛子在菩提路上稳步前行,渐次深入?都是我近年思考的重点所在。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弘法实践,思路已逐渐清晰。但要将这个思路落到实处,成为可以运作的模式,还需要大家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实践过程中,除了遵循总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和想法进行尝试。

当然,各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最初探索过程中,我总是告诉大家:现在是筹备阶段,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都可以尝试。所有的经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对菩提书院的未来发展都是有意义的,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在十方三宝加持下,菩提书院已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修学模式。从个人学习的进度到集体共修的方法,从对待学习的态度到实际修学的方法,都在实践和交流中逐步取得共识。

关于菩提书院的架构,我们最初是计划由下而上地发展,就是以班级为重心,以辅导员为关键,以修学处为纽带,以总部为后盾。

在这一指导理念下,各地先是按照各自的方式办班。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步总结出现行的修学模式。

如何让大家从凡夫心走出,真正地走上解脱道,走上菩提道?需要有一套模式进行规范,否则就会跟着感觉走。而凡夫的感觉是颠倒错乱的,走来走去,还是在凡夫心打转。这套模式,就是根据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建立起来的三级修学。

实践证明,只要忠实地按这套模式去做,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后来发展的上海、厦门等地,都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反之,如果个人想法太多,或是对客观环境过于迁就,往往就会偏离目标,偏离修学的初衷。

菩提书院由辅导、修学、传灯等委员会组成。这些委员会的职能,就是从建立模式到推广模式。

菩提书院的基本模式,是初中高三级修学。在这个框架上,还要形成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套路,对办班和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规范,以此保障修学的顺利进行,保障书院的未来发展。

我们目前正在编写各种教材,包括辅导员手册、传灯手册、慈善手册等。这些手册就是修学模式的执行标准和检验标准。有了标准,还可依此培养落实这套模式的人才。辅导部,根据辅导员手册培养辅导员;修学部,根据修学手册培养办班人才;传灯部,根据传灯手册培养传灯骨干。

总部的职能,则是根据这些模式对优秀学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个人修学的同时,尽己所能地参与到弘法中,由自利进而利他,由利他而成就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