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新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48606400000013

第13章 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能独立(3)

小立4岁时,妈妈把他送到琴行,让老师教他弹钢琴。刚学时,他的热情很高,却只有3分钟热度,过了3分钟,就不愿意再弹了。渐渐地,他觉得学琴成了一种负担。小立又是哭,又是闹,妈妈看着儿子心疼,几次都想放弃了。琴行的老师对小立的妈妈说,这是正常现象,是学琴五个阶段中的必经之路,只要坚定信心,咬牙挺住,这个坎一定能过。妈妈和小立又安下心来,小立也慢慢上了路子。但有一件事让妈妈很头疼,就是小立弹一会儿,甚至一首很短的曲子都弹不完,他就要喝水、吃东西、上厕所,反正总找事起来一下。尤其是遇上外面有他熟悉的孩子在玩耍时,他就心不在焉,一心想出去玩。对此,妈妈想出了一招。一天,儿子弹着琴又想出去玩,她对儿子说:“这是一首短曲子,你只要坚持把它弹完,而且必须认真弹,就可以起来干点自己的事,也可以出去玩会儿。”

妈妈这招果然灵验,小立弹完后出去玩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两周过去了,小立不用妈妈提醒,就能自觉弹完这首曲子了。慢慢地,妈妈让他弹稍长一点的,他也能坚持下来。后来,小立能把《梦中的婚礼》弹得特别熟练。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世界名曲《秋日私语》。

“龟兔赛跑”是个众人皆知的小故事,它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小立能有今日对钢琴的兴趣,并能主动坚持去弹,这要归功于他想放弃时的咬牙坚持和自我控制,也要感谢妈妈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其实,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前方,只要不放弃,它就属于你。然而“坚持”二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却相当有难度,对小孩子而言,就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处于好动、好奇、可塑性高的时期,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里对他们进行坚持性的培养与训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家长应该树立“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念,然后针对孩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1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坚持的动力。孩子坚持性的强弱取决于对活动兴趣的强弱,他们往往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坚持较长时间。妈妈可以经常和孩子玩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比如“老猫、小猫抓老鼠”,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再如,和孩子一起做一件比较费力的家务,如剥毛豆,然后煮好、分享,或者和孩子一起在花盆里种一粒会有生命萌芽的种子,促进他在兴趣中坚持长期观察与爱护种子,或者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拼版、按要求涂色(涂完后能呈现美丽的画或小动物)等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延长坚持的时间,养成坚持的习惯。

2精神强化+物质强化=坚持

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强化、逐步提高的过程。许多家长发现,经常使用口头表扬等精神强化,时间长了孩子会不感兴趣,导致强化手段效果减退,出现强化价值被贬低的现象。对此,家长应在使用精神强化的同时,适当地运用一些物质强化。比如,孩子在完成某一活动后可给他买一些图书、玩具等,或一些本来就要购买的生活用品,或满足孩子想要外出游玩的愿望,以同时达到孩子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满足。

3从小目标开始,层层递进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些合理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层层分解,从小目标入手,指导他逐步完成。小目标就是孩子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目标。比如,这次画画坚持了3分钟,那么鼓励孩子再坚持1分钟,可能是能够完成的。慢慢地,每次坚持的时间稍延长一点,孩子逐渐会养成坚持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小目标的设置不要让孩子觉得太远、太难,让他们在实现每次的小目标后,体会到“我坚持了,我成功了”的兴奋之情,树立“我能坚持住”的自信心,形成“我要坚持”的信念。

4给孩子讲讲名人的故事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所熟悉的日常用品,给孩子讲述它们是怎么来的,让孩子了解坚持的重要性。比如,人尽皆知,电话是贝尔发明的,可事实上电话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由爱迪生等许多科学家完成的,但他们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放弃了电话,唯独贝尔坚持了下来,他仅仅将一颗螺丝多转动了4.1周而已。

另外,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或故事书等,让孩子多了解一些意志坚强的人物,作为虚拟榜样。用名人坚持后成功的事例激励孩子,给孩子带来更大的自信。

懂得舒缓急躁情绪的孩子才会“自制”

急躁情绪,人人有之。不同的是,有的孩子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心平气和;而有的孩子会陷入急躁情绪所带来的烦恼之中,无法自拔。教孩子学会舒缓急躁情绪,释放内心的不快与压力,这其实就是在锻炼孩子的自制力,也是为培养独立能力做基础工作。

一天,胖胖在家里自己拼小坦克。拼得差不多时,他拿着一个零件左看右看,就是不知道往哪儿插。而这一切都被在旁边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但妈妈没有帮他。这时,胖胖变得急躁起来,他跑到妈妈身边狠狠地咬了妈妈一口,然后又去接着玩。可是,那个零件还是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于是胖胖拿起自己拼好的那一部分扔得老远。爸爸回来了,他捡起儿子还没拼完的小坦克,对着它说:“好可怜的坦克,是谁这么欺负你呀?”然后,他看着急得都要跳起来的儿子说:“来,爸爸帮你。”胖胖执意不肯,他抢过爸爸手中的小坦克,使劲地在地上磕。“那你觉得是生气好,还是出去玩好。我认为是出去玩好,因为生气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心里很难受;出去玩是在享受时间,而且心里很痛快。”胖胖还是不动。“你在这儿砸东西,时间也过;你去玩,时间也过。你选哪个?”胖胖看都不看爸爸一眼。“我刚回来时,看见乐乐在外面玩,他还问你在不在呢。你出去和乐乐玩一会吧。”胖胖还是很不情愿。“走,爸爸带你出去玩一会儿。”这时胖胖才站起来,穿上鞋,和爸爸出去了。到了小区,乐乐真的也在。不一会儿,两个好伙伴就玩上了,他们玩得很开心,之前的不愉快也一扫而光。

玩回来后,趁着胖胖那股高兴劲,爸爸对胖胖说:“以后生气了,要想办法不让自己生气,你说对不对?”“对,我找好朋友玩。”“你还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我们都会帮你的。”胖胖点头表示同意。

从胖胖咬妈妈这一点看,这是孩子在宣泄急躁情绪,只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确宣泄而已。而胖胖的爸爸对孩子进行了开导,并及时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帮助孩子舒缓了急躁情绪。他还趁热打铁,教孩子知道急躁时如何能让自己静下心来。爸爸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尝试。

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得很急躁,他自己又不会处理,也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引导,孩子就会乱发脾气,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容易主观臆断,形成急躁的性格。这样长期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表现出急躁情绪,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委屈通过正常的方式宣泄出来,而不是呵斥孩子立刻停止哭闹,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冷静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技巧。

1是什么让孩子如此急躁

孩子急躁情绪的成因非常复杂,很多孩子在4个月大的时候就表现出极度的急躁,见到陌生人就哭泣或害怕,稍大一些后表现为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急躁、多虑。这其中有先天气质的作用,也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有关,如父母性格急躁,他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急躁的,对孩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让孩子学会察觉自己和他人的各种情绪

家长可在孩子情绪平稳时,通过设计活动、观察影像或照片、阅读故事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人物的表情或动作,为各种情绪命名并解读。例如,“莎莉生气了,因为汤姆撞到她了。”“你看,小明在笑,因为他很喜欢妈妈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小文正在哭泣,他可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接着,引导孩子分别针对不同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安抚或舒解不同人物的情绪。比如,引导孩子学着安慰一下小文,“小文不哭,妈妈抱抱。小文笑的样子真好看。”这样,孩子在发脾气时,就可能联系到自己哄小文时的情境,急躁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让孩子学会倾诉

孩子乱发脾气一定是他的内心需要满足,家长首先不要急躁,不要跟着孩子一起发火,而要试着接近他,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引导他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或写下来,倾诉以后孩子就能感到轻松。这样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有类似的情况时,他就知道如何正确发泄了。

4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也是缓解急躁的一个不错做法,如家长告诉孩子可以自己出去找小伙伴玩一会儿,或者和自己的遥控汽车玩玩,或者给自己喜爱的芭比娃娃穿衣服,或者听听自己喜欢的故事。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知道心里急躁时可以先去干点别的事情,心情就会变好。

5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往往是从父母那里学会对待他人的方式。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父母应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将“技巧”传达给孩子。例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中间父母就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达沮丧、兴奋、悲伤和愉悦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渐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6告诉孩子急躁是不好的表现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孩子也有生气的权利。然而,如果任由孩子的这些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孩子很可能就会养成暴躁、焦虑的性格,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对他说:“爱发脾气的孩子不可爱、不讨人喜欢”,“爱发脾气对身体健康不好”。他们在再发脾气时,就会拿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控制自己,争取不急不躁。

延伸阅读:培养孩子自制能力的训练

一棵生长在狂风暴雨中的小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才能长直成材,而这个支撑点就是良好的自制能力,家长不应对孩子控制得过于严、过于死,以免使其在离开家长的控制时变得非常散漫、为所欲为。正确的做法是,家长要从小对孩子进行自制能力方面的科学训练。训练要针对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结合兴趣和其他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1社会认知提示法

社会认知提示法是指在社会性认识(如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道德法律等)上给孩子以提示和教育,使孩子能够时刻想到他应该遵守的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例如,带孩子去超市时,为防止孩子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家长可以在超市门口对孩子进行社会认知提示:“咱们今天说好了,今天什么都不给你买,你只看看就行了,因为你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假如你想买什么东西,回家后咱们好好商量一下,下次再来买。”

2趣味游戏训练法

趣味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而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经常开展趣味游戏,可以使孩子慢慢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自制力也就会得到明显地发展。

3抵抗诱惑训练法

生活中,最紧要的不是保护孩子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是要教会他学会抵制诱惑。消极被动的保护,往往会限制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也免不了要受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家长可以创设情境,对孩子进行抵抗诱惑的训练。

训练题目:如何抵抗蛋糕的诱惑

训练人物:妈妈:观察、指导

孩子(方方)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的坚持性、自制力

训练过程:(爸爸今天过生日,妈妈准备了一个“大蛋糕”,摆在桌子上。“大蛋糕”其实是用大盒子装的一块小糕点。)

妈妈:桌子上的蛋糕你不能吃,等爸爸回来了才能吃。

方方: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妈妈:下班以后,大概6点。

(方方看了一下表,这才5:30。)

方方:还要这么久啊。

(方方又走到蛋糕跟前,闻了闻香味。)

妈妈:想吃蛋糕就帮妈妈摘菜,要不然爸爸回来了,菜还没做好,还是不能吃。

(方方一边往厨房走,一边还瞅着蛋糕。)

方方:我能不能先吃一小点?

妈妈:不能。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必须等他回来才能吃。

(方方帮妈妈摘完菜,时间刚过了10分钟。)

(方方又走到蛋糕跟前看了看,伸手想解开蛋糕上的彩带。)

妈妈:你又馋了吧,只能解开彩带,不能打开盒子啊,要不就不新鲜了。

(方方解开彩带,转着圈仔细打量着盒子。)

妈妈:咱俩唱唱生日快乐歌,一会儿唱给爸爸听。

方方:好啊,好啊。“祝你生日快乐……”

(方方又看表,还有10分钟。)

妈妈:对了,我还没准备水果,你帮妈妈好吗?

(方方和妈妈一起去洗草莓、苹果,还切了西瓜,最后把盘子、筷子全都摆好了。)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是爸爸的声音。)

妈妈:方方,开门,爸爸回来了。

方方:哦,能吃蛋糕了。

(爸爸指导方方把蛋糕盒子轻轻取下来,并让方方插上蜡烛。)

方方:现在能不能吃呀,我都流口水了。

妈妈:还没唱生日快乐歌呢!

(大家一起唱。)

(切蛋糕,吃蛋糕。)

(妈妈给方方的表现打90分,另外10分要看临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