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conomics of the US Chicken Meat Industry》(Paul Aho)向我们介绍了美国鸡肉产业的发展状况。作者从美国鸡肉产业发展的历史开始介绍,回忆了从1920年开始的美国鸡肉产业的发展状况,然后向我们介绍了美国鸡肉产业的产业结构,整个产业呈现纵向的垂直整合,主要的大型企业基本拥有鸡肉生产的各个阶段的生产单位,如屠宰房、饲养房、孵化房以及销售部门等。最后作者介绍了鸡肉产业的市场分配情况以及价格的变动情况。
影响某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但国际上普遍认为成本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爱尔兰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A.Lara,P.W.Kelly和 B.Lynch教授专门就爱尔兰的生猪产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状况作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成本构成对其竞争力的影响,而此研究对我国的生猪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作者大篇幅地研究了成本因素,并和丹麦、挪威及英国间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因为这些国家生猪行业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并且和爱尔兰同属于欧盟国家,比较起来更有说服力)。作者在进行比较之前,对各个比较国的行业状况先作了详细地介绍,并且比较的成本包含了整个行业可能面对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消费、贸易、动物权益保障费和环境污染控制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问题日益关注起来,与此同时人们的饮食选择目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单纯地追求数量上的满足逐渐转变为口味、质量上的追求,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的口蹄疫以及二恶因等食品污染事件的出现,使人们对安全、无污染、高品质的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对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加上环境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新的养殖方式的变革。《Is there a future in organic/pasture pig production?》(《Issue of Agri-News》,2003,2)一文指出,由于近二十年来世界养殖业的发展更加趋于集约化和大型化,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带来管理以及饲喂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养殖模式。抗生素的滥用、粪便的污染以及封闭狭小的环境是传统养殖方式的最大问题,因此现在国际上普遍提出了有机生猪养殖(organic pig production)的概念。
John E.Hermansen 在《Development of organic pig production systems》中详细叙述了欧盟在发展新兴养猪模式——有机养殖业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标准。由于近年来有机产品在欧盟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开始从事有机生产,因此新的生产标准也随之制订。2000年8月欧盟通过了EEC(欧盟共同商标条例)第2092/2091号规定了标注有机商标的食品所必须达到的要求,整个标准包括猪舍环境、动物营养、饲料喂养、动物看护以及疫病防治等,力图在平等、合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有欧洲国家都适用的有机养殖生产以及食品加工的框架。
Gerold Rahmann 在《Institute of Organic Farming》中设想了有机农场的运作模式。作者认为建立和运行一个有机农场首先要从一个整体的观念出发,强调对有机牲畜生产的管理以及设施的配合,以此作为先决条件,建立一个有机生产系统。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1.产业的概念与范围
产业经济学中认为,产业(industry)泛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等,均可以称为产业(刘伟根2001)。在当代经济学基本理论中,“产业”概念是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企业与居民)与宏观经济的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2.肉类产业的概念与范围
肉类产业(The meat Industry),本文将其定义为围绕泛指的肉类产品所展开的一系列上中下游产业链,包括饲料、生产、加工、贸易、消费等等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门所形成的经济混合体。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立足于促进中国肉类产业发展,讨论解决产业目前面临问题及制订未来中国肉类产业发展方向的目的展开,首先分析国内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接着分析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表现,紧接着分析了我国肉类产业国内区域市场平衡现状,然后扩展至国际市场的外部竞争环境,从而整体上探索促进肉类产业发展的政策方法。
本论文试图借助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学以及数理经济学等学科,对我国的肉类行业发展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在分析我国肉类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分析我国肉类生产与需求平衡、上游原料供给能力与下游加工产业发展对肉类产业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状况、国内外肉类市场的整合和国际市场环境等问题,最后对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三)论文结构
(第一章)导言主要阐明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先从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肉类产品消费需求现状,并根据影响消费若干因素运用回归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中国肉类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容量,对未来5年内的消费潜力进行了预测;接着讨论了中国肉类产品的生产情况,并运用灰色模型预测法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国内生产能力;最后对供需平衡状况给予分析,并对解决未来5年内中国肉类产品国内市场平衡给出对策建议。
(第三章)对肉类产业的上游产业——饲料产业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二次指数模型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饲料粮供需平衡状况,从而分析对我国肉类产业产生的影响、未来5年的生产潜力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对肉类产业的下游产业——肉类加工业进行分析,分析我国肉类加工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从国内市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肉类产品的区域贸易情况,对各省份的不同肉类品种历年来的调入调出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讨论了肉类产品国内贸易如何按照市场化标准打破地区贸易障碍,提出促进地区间流通的对策及给出相应建议。
(第六章)为中国肉类零售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整合研究,通过对肉产品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两个品种——猪肉和牛肉的国内外市场整合程度的研究,分析加入WTO后中国肉类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并对改善我国肉类市场国内关系以及在WTO框架下参与国际竞争给出对策。
(第七章)先介绍了WTO框架下国际市场的肉类贸易政策以及市场准入情况,探讨了处于WTO后过渡期的中国肉类产业如何能顺利应对随之而来的更为严峻的压力。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落脚点为第八章,给出了促进我国肉类市场的发展,提升肉类产业发展活力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为重点,在实证分析中注重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等数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在研究中试图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力图综合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以期对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运行情况做出深入的分析,为促进我国肉类市场发展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为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1)综合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4)计量经济模型、统计工具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创新点主要是:
1.运用相关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肉类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饲料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
论文通过对影响肉类需求量最主要的若干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对未来5年内中国国内肉类市场的消费容量进行预测;利用灰色模型对未来5年内的中国肉类生产量进行预测;进一步比较未来5年内中国肉类市场的国内供需平衡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2.论文对各肉类品种(猪肉、羊肉和禽肉)在各省区间的流通情况进行了分析
论文对不同年份的肉类品种(猪肉、羊肉和禽肉)在各省区间的流通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简单的需求运算和供需平衡比较,详细说明了不同肉类品种在过去10年以来流通变化的特点以及各省区肉类产品调入调出变化、成因以及流通规律。
3.首次对我国猪肉、牛肉的零售市场以及国际猪肉、牛肉零售市场进行整合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利用市场整合理论,采用了共聚合法,首次对中国猪肉、牛肉的零售市场以及国际猪肉、牛肉零售市场进行整合分析,得出了中国猪肉、牛肉零售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长期整合的关系,并分别分析了其在存在长期整合关系的前提下,是否存在短期整合,以及相互之间价格变动的影响关系,给出了改善国内外市场关系,在WTO框架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对策建议。
本章参考文献
1.曹庆波.我国畜产品生产、市场和贸易的现状及展望.中国农村经济[J].1999(5)
2.陈超,罗英姿.创建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模型的构想.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2003(1)
3.德力革尔桑,达来.我区羊肉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化发展途径.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0(4)
4.胡定寰.影响我国牛肉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各因素研究.中国农村经济[J].2000(9)
5.江里程,李萍萍.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探讨.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1(3)
6.蒋乃华,辛贤,尹坚.中国畜产品供给需求与贸易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李恩山.中国肉类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J].2002(8)
8.李水龙.我国肉类市场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商贸[J].2000(3)
9.刘伟根.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0.陆文强.加入WTO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影响.中国农垦经济[J].2002(1)
11.孙东升.中国饲料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2.王贵际.当前国内肉类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家禽[J].2002(21)
13.辛贤,蒋乃华,周章跃.畜产品消费增长对我国饲料粮市场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3(1)
14.辛贤,谭向勇.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因素测定.中国农村经济[J].1999(5)
15.徐斌,张芳.我国肉类市场将如何发展.中国食品[J].2000(8)
16.杨伯萱.加入WTO与我国禽肉产销.中国禽业导刊[J].2000(15)
17.张英汉.关于中国畜牧生产结构与肉牛经济的几个问题.黄牛杂志[J].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