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中国肉类产业发展及其市场策略研究
48589100000024

第24章 国内外肉类市场的整合问题(4)

三、中国肉类市场与国外市场整合的结论分析

(一)中国牛肉与猪肉零售市场与国外市场关系的判断

1.整合关系

市场整合关系的检验证明,我国牛肉与猪肉零售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的整合,但不存在短期整合,也就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国内外的牛肉与猪肉市场之间互相影响,其价格之间的联系程度比较密切,但在短期内一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变化还来不及波及另一个市场。长期整合说明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贸易逐渐融入世界范围,其生产、经营和销售都要受到全球同类产品供需关系的影响,因此我国肉类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联系。但同时我国肉类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缺乏短期整合,说明我国肉类市场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国外同类产品供需变化的反映灵敏度不高,经营效率还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不能及时将价格信息传递给国内市场,这也说明我国肉类市场流通体制和外贸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关系

通过格兰杰检验,我们可以得到猪肉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国际价格变化要先于国内价格变化,这说明短期内猪肉国内价格变化并没有引起猪肉国际价格的变化,同样国际价格变化也并没有引起国内价格变化,同时和国内价格变化相比,国际价格变化的频率更为频繁,也更为敏感。我国一直是猪肉生产大国,并且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因此短期内其价格的变化更多的受到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

而牛肉国内价格变化并没有引起牛肉国际价格的变化,但是国际价格变化却影响下一期国内价格的变化。我国牛肉市场一直以来处于净进口,而由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牛肉消费量逐年增长,进口量也一直上升,因此国内价格更多的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牛肉国际市场上供需关系的变化会较为明显的影响到下一期我国国内市场牛肉的价格。

3.猪肉和牛肉市场国内外价格水平变化和比较

(1)猪肉

猪肉国内绝对价格一直低于同期国外价格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几个主要的猪肉出口国家和地区,如我国台湾地区等发生猪口蹄疫使国际市场猪肉供给大大减少,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而中国国内由于生产成本较世界平均水平低,因此市场价格很低,尽管近年来价格略有上升,但由于廉价的生产资料,仍然和国际价格相差一段距离;而从动态来看,国际价格的变化更为频繁,幅度也更大,这是因为受到全球猪肉主产地猪口蹄疫的影响,供需关系变化直接影响国际猪肉价格的影响,而我国一直是猪肉生产大国,并且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更多受到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少。同时从长期来看,国际价格的变化与我国国内猪肉价格变化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2)牛肉

牛肉的国内绝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价格,这也是由生产成本决定,同时由于牛肉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受到疯牛病影响,全球主要牛肉生产地区产量都有所下降,因此不论是国际价格还是国内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且牛肉的国际价格变化更为频繁,幅度也更大,同时我国牛肉国内价格很明显地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

(二)对改善肉类市场国内外关系的政策建议

我国农产品市场正处于国内外市场融合的初期,市场调整的效果已初见端倪。然而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关系的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环节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发展。

由于我国肉类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长期整合关系,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在长期内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因此随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对于提高肉类产品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面已谈到,中国的肉类产品主要出口地是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某些国家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肉类进口国,如俄罗斯和日本,因此国际价格左右着这些国家进口来源的选择。我国肉类出口最大的优势正是价格优势,除禽肉外,中国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因此如何根据国际供求关系适时调整产业政策,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对促进中国肉类生产和贸易发展非常重要。其主要的建议有:

1.促进肉类贸易体制的改革

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的目标。我们知道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贸易不应该只是作为满足国内供需平衡的一种手段,而应成为发挥本国优势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肉类产品要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尽快解决出口农产品质量不高、加工程度低、相关政策支持和服务不够等问题,着力提高竞争力,努力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2.建立肉类产品价格预警预报系统

我国肉类生产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尽快建立一个以价格和数量为重点的监测系统,定期对重要品种的国内价格、出口价格和数量以及国外市场该类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发现有削价销售和对某一市场出口大幅度增加的情形时,要发出“警报”或组织行业协会对相关出口企业进行通报,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张荣轩 张祖民2004)。同时,对进口肉类产品也进行价格和数量监控,对严重影响我国肉类产品生产的进口品种及早发现,并可作为我国对抗国外反倾销或反补贴措施的反制裁措施进行储备。

3.注重肉类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建立

中国肉类产品普遍存在质量低于国际水平的问题,这与我国缺乏科学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很大的关系。欧、美、日、澳等国高度现代化的农业,无不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提高农业标准化的水平,已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已像工业生产一样的严密。出口肉类商品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或进口国标准组织生产,才能有国际市场。同样国内消费的肉类产品应按照先进的国际标准生产,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4.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增强市场透明度

我国肉类市场与国际市场虽然存在长期的整合关系,但是并不存在短期的整合关系,这说明我国肉类市场对于国际相同产品信息反应并不及时,存在较长时间的滞后传递期,这对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很不利,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信息体系显得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可以对全球肉类产品供求和价格情况进行监测和预测,并通过各种渠道即使准确的传递给生产经营者,使其准确的把握市场,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5.顺应WTO规则,在其框架下展开对肉类产业的支持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产业政策必须遵守国际规则,逐步取消对农副产品的补贴与价格保护,完全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一旦价格放开,国外竞争者蜂拥而至,不难预见农副产品的价格到时波动会有多大,对国内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会有诸多不利。尽管WTO规则对农业生产的国内补贴支持做了明确约束,但据测算,在WTO框架下,中国有485亿元人民币的活动空间(武拉平2001),可以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农业生产环境投入等方面做文章;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农业保值和保险制度,例如建立相关产品的期货市场等,从而降低肉类行业的生产风险。

本章参考文献

1.万广华,周章跃,陈良彪.我国水稻市场整合程度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8)

2.刘少伯,石有龙,葛翔.我国肉类行业的国际贸易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4(11)

3.当前世界主要肉类产品供求形势的简要分析[J].中国信息报.2003(7)

4.朴之水,黄季焜,罗思高.从套利率、交易成本和贸易中断看中国粮食市场的发育[J].中国农村观察.2002(1)

5.张巨勇,于秉圭.我国农产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整合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9(9)

6.张荣轩,张祖民.农产品价格变化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浙江统计.2004(3)

7.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8.周章跃 万广华.论市场整合研究方法——兼评喻闻、黄季《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国粮食市场改革》一文[J].经济研究.1999(3)

9.武拉平.中国农产品市场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0.武拉平.我国小麦、玉米和生猪收购市场整合程度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9(4)

11.武拉平.国内外粮食市场相互影响的地区和品种差异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2)

12.赵凌云.论市场对经济的整合功能[J].学术论坛.1996(1)

13.黄盈堂.网际网络空间市场整合之研究[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台湾:台湾中原大学图书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