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成事最常用的招儿
48588400000005

第5章 第04招儿找个借口——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有理由

招法简析

古人云:“假借舟者,能以乘江海;假借马者,能以致千里。”在中国人成事的手法中,找借口往往是成事的良方。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里的找借口更多是“没理找理”,借此找个说法给个交代,这样,一切都显得很好办了。

用招要点

1.找遁词、说歪理

不可否认,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定的理论依据,即使是那些喜欢胡搅蛮缠的无赖之人,也不愿让人说自己无理取闹,他们总会有自己的“理”。由此看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是没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一定要为自己找个遁词,这样才能办好事。

有一天,乾隆想找一个办法考验考验纪晓岚的机智,对纪晓岚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呀?”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回答完,乾隆皇帝接过话来:“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一开,绝无戏言。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

这时,乾隆就想:“这纪晓岚可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死了就真是太可惜了,自己手下便少了一个栋梁之材呀。”当然,乾隆知道纪晓岚不会让自己轻易死掉的,必定会有什么办法解救自己。于是他静观其变。

半柱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扑通地给乾隆跪下。乾隆装作很严肃地说:“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了吗?为什么你又跑回来啦?”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听到这里,乾隆哑口无言:你让他去死去吧,你就是昏庸无道;可是让他活着吧,自己皇帝的面子又下不了台。最后,乾隆不得不解嘲说:“好一个纪晓岚,你是真能言善辩啊!”

纪晓岚真是找寻借口的高手。在我们看来,纪晓岚应该是理屈词穷,不会想到他还有什么可以诡辩的了,但他却能理直气壮,并能说出一定的逻辑,倒确实不简单。从这里,起码可以看出纪晓岚在险恶环境下所拥有的镇定和机智。

当然,这里所说的找遁词、说歪理并不是是非不分、不长眼色。不明世事,胡乱找借口,就会惹大麻烦。因此,找遁词、说歪理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不同的对象见机行事,多长几个心眼。

(2)说歪理也要有技巧,比如:粗话雅说、反话正说、恶话好说、直话曲说;“怎么说都有理”;那样说没理,这样说就有理;歪理上千,做到真伪难辨。

(3)找的遁词大多都是歪理,因此说歪理更要比说正理要理直气壮,做到先声夺人,在声势上先镇住对方。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记住只要能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占住了上风,往往就是做事的好理。

2.“名”正则“言”顺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名正言顺,比如嗜酒者喝酒,常以“只有你一人,我陪你喝”,或者“我奉陪到底”、“舍命陪君子”等这类借口达到心愿。

成功做事,往往不能师出无名。

刘备与关羽、张飞等人肝胆相照,与诸葛亮鱼水相得,同曹操比较的确可称忠厚,但也并非心无芥蒂。

当年攻取四川时,刘备曾与刘璋在涪县会面,刘璋部下从事张裕在座。张裕脸上多须,刘备拿他开玩笑:“我从前在老家涿县,那地方姓毛的人特别多,县城东西南北都是毛姓人家,县令说:‘诸毛怎么都绕涿而居呢?’”

张裕回敬说:“从前有人为上党郡潞县县长,迁为涿县县令,调动之际回了一趟家。正好这时有人给他写信,封面不知道如何题署好。如果题‘潞长’,就漏了‘涿令’,题‘涿令’,就漏了‘潞长’,最后只好署‘潞涿君’。”张裕借‘潞’为‘露’之谐音,讽刺刘备脸光露嘴无须。

后来张裕归刘备。他对天文、占卜皆通,曾劝刘备不要取汉中,说取汉中于军不利。刘备不听,出兵攻取汉中,证明张裕预言不准。张裕又私下向人泄露“天机”,说魏文帝黄初元年刘备将得益州,九年后将失去益州。刘备不忘当年受辱,借机要杀张裕。诸葛亮问张裕犯了什么罪,刘备说:“芳兰当门而生,不得不锄去。”

显然,刘备杀张裕,是为了报当年受辱之仇。可是刘备很聪明,身为“领导者”,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滥用职权,所以他得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杀张裕。这一招,就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拿他没办法。

那么,怎么才能名正言顺呢?下面几点可以借鉴:

(1)首先要想好“名”在哪里,找准要点,不能出师无名,只要先把“名”找好,才会把事情做得顺畅。

(2)说出的理由要足够使人信服,不能信口开河,以便给别人留下反驳的口舌。

(3)要训练一副好口才,有时你的名也许并不正当,但是要想把事情做成,理由一定要恰如其分、无懈可击。

3.找引子,再渐进

有些时候,人们做事情不能直来直去。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往往会让别人没有思想准备,结果自然就把事情办砸了。因此,不论在与人合作还是在求人办事上,都要先把要谈的事的引子找好,然后就顺着引子步步为营,直到重点。

有一位中学老师,工作中很讲究策略。班上有一位姓胡的同学,人很聪明,升初中的考试成绩是全班第1名。可仅过半年,期末考试却落到全班第26名。这位老师左思右想,怎么也找不出他退步的原因。

后来,他了解到,这孩子有尿床的毛病,被褥尿湿了,家长很恼火,这“丢脸”的事使他自惭形秽。原来是精神上的负担,影响了学习成绩。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呢?

一天放学后,这位老师找到这位学生问:“听说你会尿床,是不是?”学生一听,脸一下红了,头也挂得低低的。老师握住这位学生的手说:“其实,尿床没什么大不了。老师研究过,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尿床,只不过是许多家长不声张罢了。”他一声不吭。

老师继续说:“我也尿过床。”“真的?”学生惊奇地问。

“怎么不是,而且一直延续到初中快毕业。有时一夜尿两三次,睡梦中,我急死了,到处找厕所,找到一个墙角,拉开裤子就尿,结果就尿了一床。”

“哎呀,我也是这样。”学生仿佛找到了知音,羞怯之情一扫而光。接着,师生你一句我一句地扯开了“尿经”,讲到好笑的地方,一起放声大笑。

“后来你是怎么不尿床的?”学生突然问。

“我啊,到了15岁就自然不尿床了。”老师装着回忆的神情说,“那时我初中还没毕业,不知不觉地就好了。”他掰着手指算着:“我今年13岁,再过2年,我也会好了?”“那当然!”

后来,由于家庭、老师的默契配合,那位学生终于摆脱了困境,学习大有长进。

可见,这位老师解决学生尿床的这件事情,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他找准了解决事情的引子,然后渐渐地展开,最后把事情圆满地解决了。这样既没有伤了学生自尊,又为学生解除了心理负担。

做事情找对引子是决定事情是否办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么,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做事情先要看准事情的苗头,揣测对方的大致心理和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引子只是你做事的敲门砖。当你打开了话头的时候,要注重下面的衔接,以免造成短路,半路把事情办砸。因此,找的引子一定要对路,不能指引你向错误的方面发展,避免适得其反。

(3)引子找好后,后面的工作也要缓急适当,不能让别人轻易识破你说话的目的,因此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