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法简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制订方案计划的意思。做事情要想成功,一定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按照预定方案,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一步,未雨绸缪才能保证事情做成功。
用招要点
1.方案设定: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方案是实现目标的保证,是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到达成功巅峰的途径,策略固然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周密完整的方案去执行,往往徒劳无功。相反,实施一个科学的方案,往往会事半功倍。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看到的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察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调整了用人方案: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香火很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孟子说了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句话直接道出了方案周密完整的关键所在。孟子强调“权”和“度”。“权”的意思是“称一称”,称一称后知道轻重;“度”的意思是“量一量”,量一量后知道长短。事物都是这样。孟子提倡对比鉴真伪,实践出真知。
有了方案设定的方法——“权”和“度”,那么,方案的“轻重、长短”怎么去确定呢?也就是说,从客观上说,所设立的方案,怎样才能成为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呢?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方案要规划得好,必须讲究下列事项:
(1)首先目标要明确。目标必须完整、具体,不可混淆不清,不能让人产生误解。
(2)要注意分阶段。方案计划若不分阶段,则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着手。
(3)方案的设定,要根据具体工作有所侧重,做到可用、可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方案简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方案一定要便于实施。如果过于烦琐,执行的人就不便于操作,或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这样对方案的完成不利,有时还对全局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烦琐的方案还会提高成本。所以说,简易原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保障。《易经·系辞上传》中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换句话说,一个方案,简单让人容易明白,简化之后会变得结构清晰、内容明晰,使人容易掌握和贯彻。
一家着名的酒店打算增加一部电梯,但在建好的楼宇里增添电梯,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于是,他们召集建筑专家,要他们草拟一份实施方案。专家们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提出了很多方案,但很快发现,这些方案不是影响了楼宇的结构,就是影响了酒店的正常营业。最后,他们经过复杂的论证,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酒店安全与盈利都兼顾的情况下,在每层楼上打一个大洞来安装电梯。尽管很多人对这个烦琐的方案不满,但酒店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于是,酒店的负责人要求大家各司其职,克服困难,共同完成这个安装计划。
就在动工的那一天,一位清洁工看到来来往往的工人在酒店干净的地板上留下脚印,便抱怨说:“你们要把电梯装在楼外,这里就干净多了。”恰巧一位工程师听见了这句话,一下子惊呆了。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的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这便是“复杂”和“简单”的对峙。一位着名学者曾说:“最简单的东西,要是拿那套宏观或微观的理论术语,以至某种数学模型一编排,就谁也看不懂了。”在行事之前,我们的方案往往是粗糙的,逻辑构造较为“复杂”,常常使我们失去了统观全局、辨别真相的可能,而实际的效果往往也与良好的愿望南辕北辙。当我们去追索成功的方案,不难发现,好的方案大多简单朴实、通俗易懂,而且还很高效。那么,怎么做才能使方案简易呢?
(1)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化难为简。要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2)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使执行方案的人便于操作。
(3)在把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遗漏方案中的任何环节。
3.方案推行:放之四海而皆准
方案是组织执行的一个程序,也就是说,再好的方案,各部门每个人的一致执行才是最关键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方案顺利地在组织内推行呢?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三兄弟公司是一个近千人的民营企业,公司在领导班子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后,制订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在起初一直进行得都还不错,但不久,随着企业的发展,原先制订的改革方案很难执行下去。人力资源部抱怨说,薪酬改革方案很难推行,员工意见很大;市场部抱怨说竞争机制很不合理,影响员工工作情绪……除了技术部以外,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对改革方案有意见。
公司领导仔细研究了改革方案后发现,其中的很多举措,有的只对某个部门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而对其他部门却不能;有的只能对企业之前的状况有效,而不能适用于企业目前的现状。看到这种情况,公司及时修改了改革方案,做到了既有普遍适用性,又有延续性。很快,新方案得以顺利推行,改革进行得很顺利。
三兄弟公司在改革之初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行改革方案,原因就在于所制订的方案不能普遍推行。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一个方案得以有效推行的关键。中国人很早就注重方案实用的普通性,所以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句话出自《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是“准确”。意思是说,不论用在何时何地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才能在组织内很好地推行。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得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呢?
(1)方案制订过程中,要考虑到执行方案的人群情况,要兼顾到不同群体。
(2)让更多人参与方案的制订,吸收众多人的智慧,从而使制订的计划、方案更加可行。
4.让计划做行动的先导
人们常说成功是靠辛勤的汗水和努力换来的。当然,努力确实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光知道努力还不行,我们的行动还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而方法是什么?效率从哪儿来呢?答案就是:计划。
一个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周游世界,他坚信自己能如愿以偿。罗伯特找出一张纸,写下他为80美元的旅行所做的准备计划:
(1)设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
(2)去警方申请无犯罪的证明;
(3)取得YMCA的会籍;
(4)争取考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地图;
(5)与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样品;
(6)同一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可免费搭机,但要拍摄相片为公司做宣传……
当罗伯特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上述的计划后,年仅26岁的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结果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虽然这不是整个旅行的计划,仅仅是一份旅行前所要做的准备行动的计划,但却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一次80美元的环球旅行决不是随意就可以完成的,是否能成功就全看准备是否妥当了,而准备是否妥当,自然要看准备行动的计划是否周详。
制订计划就是行动前的最重要工作,而效率也正是从合理的计划中得来的。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无论开展什么行动,只有预先作好了安排,有了准备,有了计划,行动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当我们有了一个目标后,尤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时,还需要制订一个详尽的计划,以此增强我们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我们可以依此计划合理地安排行动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从而使各项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所以说,有计划才有效率,让计划成为行动的先导,成功的目标才不会迷失,才不会越来越远,才不会遥遥无期,行动起来才更有方向感、更有节奏感、更敏捷轻快。
那么,计划该怎样制订呢?
(1)用计划帮助我们选择最好的完成方法。制订详细计划时,要确定实现行动目标的具体方法,有时行动的路线不只一条,但如果能多做几份运用不同方法完成行动目标的计划,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来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2)计划要详尽,并且要突出最重要的事,而不能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在所有事上。有些人在执行计划时常常被各种琐事、杂事纠缠,并且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致使行动效率不高,效果不显着。
(3)别忘了为计划安装一个“监督之眼”。没有督促,任何计划都难以实现。人是有惰性的,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必须要创造一种机制来督促自己,每天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校正行动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