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法解析
恩威并用,即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往往指对手下同时给以小恩小惠和惩罚的两种手段。“宽严得宜,恩威并用”的意义,并不是恩、威各占一半,而是说依事情的情况而定,恩威配合,这样就能驾驭他人为自己做事。
用招要点
1.打一巴掌揉三揉
有些人特别赞赏遵循恩威并用的用权规则,他们把这作为驾驭人心的法宝。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人治之术最有心计的,莫过于恩威并施、刚柔相加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大棒加胡萝卜”、“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政策。
朱元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险恶。他当上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了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为此,他以各种手段铲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着称。开国初,组织制订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善长比作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任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后,便对李善长的态度大变。李善长过去被朱元璋称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朱元璋特许李善长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德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测之变,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机清除的伎俩。
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了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就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歉意,二来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他却来个顺水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离了相位。
朱元璋削夺了李善长的相权,免除了对自己的威胁,但不少人心中暗骂他寡情毒辣。为了笼络人心,安抚李善长,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本棋为妻,朱李两家又成了国戚。
朱元璋就是这样各种手段并用,后来终于消除了李善长的势力。
虽然民间有句俗话叫“打一巴掌揉三揉——虚情假意”,但这是管理人的基本技巧。仅仅用巴掌打人是管不好的,还必须适时地揉三揉,这样能更好地收服人心。在运用“打一巴掌揉三揉”这一策略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1)打:在责罚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有法可依。让被责罚的人心服口服,千万不要滥用责罚手段。
(2)揉:在责罚之后,安慰被责罚的人一定要及时。既要让被责罚的人受到惩罚,又要让被责罚的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
2.先扮黑脸,再扮红脸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聪明的古人早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你要是身为领导的话,对待下属绝不能只是板起面孔教训。要知道人是有一种逆反心理的,那样做只怕恰好会弄巧成拙。更不要做老好人,在下属面前没有一点领导的姿态。那样下属对你没有丝毫敬畏,你恐怕也就很难控制自己权力范围内的局面,起不到一个领导的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恩威并用,先扮黑脸,再扮红脸,既让下属受到应有的惩罚,又得让他感恩戴德。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迅速攻下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降了姜维,一时大震关中。他派马谡率军守街亭,迎击魏军,并为马谡制订了作战部署。谁知马谡自恃饱读兵书,不依丞相之计,终于失了街亭,大败而归。
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败了。诸葛亮与马谡私交甚厚,但马谡失了街亭,依军法当斩,诸葛亮便狠着心下令处死了马谡。执法后,诸葛亮又挥泪亲自祭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文,令士兵们大为感动。
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应当执法如山,不徇私枉法,否则就很难树立威信,令众人臣服。但从个人角度讲,他和马谡交情又很深,如果一斩了之,肯定会被认为六亲不认,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差,没准哪天犯个小错便被就地正法。于是很可能人们就开始畏惧、疏远他。但他亲自哭祭,以祭词晓之以理,以眼泪动之以情,效果就不同了。士兵们就会觉得,丞相是个重情义的人,杀马谡是因为万不得已,是因为刚正不阿、不徇私情,这反而更体现出丞相的可贵品质。就这样,既树立了威信,严明了法纪,又不伤人情,可谓两全齐美。
在现实生活中,你不妨学学诸葛亮,先扮个黑脸,再扮个红脸。
(1)在扮黑脸的时候,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处理问题要有理有据,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感受做事。
(2)无论扮黑脸还是扮红脸,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早了,时机不成熟,对方不一定能接受;晚了,问题已发生,时过境迁,再扮就是马后炮了。所以,要掌握好扮脸的时机。
(3)在扮黑脸的时候,一定要果断,不能有半点优柔寡断,要有“六亲不认”的勇气。
3.重赏严罚
一味重赏容易使人只盯住奖赏,而且,有些人也未必把奖赏看成自己上进的动力,必须进行严罚。清朝的乾隆皇帝在驭将方面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为了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清朝江山的稳固统治,运用“赏固信,罚亦严”的驭将方法,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乾隆即位后,边疆叛乱不断,人民起义也相继而起。乾隆善文好武,自称文治武功为古今第一人。为振励戎行,巩固自己的统治,他重视驭将励士,注重明赏严罚,一改过去封赏较低的做法。
为了明确赏罚之制,乾隆帝颁布了《行军简明军律》,严格规定了几十条赏罚条例,用以“整饶戒行”。《行军简明军律》阐明:“赏与罚,皆为军令所重,兹以军令各条谨加登载,至于计功叙赏,亦有一定之典,所以鼓励戎行,振兴士气。”将士在战场上只要勇于作战,都可获得从赏银到授予世职的不等奖赏。
高天喜是乾隆帝一手破格提拔起来的一位清朝名将。乾隆二十二年高天喜以甘州守备,随参将迈斯汉援副将军兆惠击噶尔部于北路,风雪道梗单骑往探,奋欲赴援,为迈斯汉所阻,乾隆诏革迈斯汉职,即以高天喜代为参将,寻迁金塔协副将,再迁西宁镇总兵,授领队大臣。一年之内由守备升至总兵,连跳数级,在明清一代也实属罕见。高天喜在乾隆二十三年回疆之役中战死。乾隆御制诗悼之,称其为“绿旗中第一人”,“祀昭忠祠,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图形紫光阁。”乾隆御制赞曰:“爪牙之将,用不拘资,感予特达,授命何辞?百战百进,义弗旋踵,怒则面赤,是为血勇。呜呼!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听磐声,则思死封疆之臣。”爱将之心溢于言表。
乾隆帝破格用将,不次拔摧,重封重赏高天喜之例最为典型。在这种重赏拔摧政策下,乾隆一朝涌现出一批打仗勇猛、能征善战的将领,取得了一系列战争的胜利。
乾隆帝驭将,赏固信,罚亦严。对有功之将予以重赏,对于无功败将则处以重罚。
乾隆二十一年,平定阿睦尔撒纳之战,清将军永常及蒙古王额林沁拥精兵数千,坐视清大臣班第失败而不救。乾隆下令诛额林沁,逮永常治罪,以玉保、达尔赏阿为参赞大臣,分道进攻阿睦尔撒纳。玉保与将军策愣,互相推诿,停军不前,致使阿睦尔撒纳逃逸。乾隆大怒,将策愣、玉保撤职,逮拿槛送京师。
乾隆一朝武功极盛,大的战役有十次,均获胜利,乾隆帝为此志得意满,夸耀“十全武功”,晚年自号“十全老人”。
魏源在《圣武记》中总结说:“赏不遗贱,而罚不赀贵,故能使将士用命,四征不庭。”乾隆四十九年颁布的《行军简明军律》也说:“本朝武功之盛,战必胜,攻必克,所向无敌者,皆由号令严明,赏罚必信故也。”乾隆帝重赏严罚的驭将方法和严明治军的精神值得加以总结和借鉴。
重赏严罚时要做到:
(1)对该赏的人要赏,对该罚的人一定要罚。
(2)对同一个人,该赏的时候要赏,该严该罚的时候也不能姑息。
(3)做到宽严相济、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让下属忠诚。
4.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火
俗话说,“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火”。采取阴柔的手段对付强硬分子既是一种策略,也是给对手的一种奖赏。对于顽固的对手,不能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样的话即使能制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所以,我们必须奖赏他一根软绳子,让对手心悦诚服地束手就擒。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当地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和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勾结,推举雍闿为主帅,趁蜀国对吴国作战失败,元气大伤,刘备刚死的机会,煽动少数民族,杀死蜀国派往这一地区的官吏,公开发动武装叛乱。
南中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三国时候,那里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是今天彝族、壮族、傣族、独龙族的祖先。汉朝时,他们被称为“西南夷”。他们和汉族人民一起,用劳动和智慧开发了中国的边疆,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获等人在南中地区的叛乱,既破坏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也严重威胁到蜀汉的政权,妨碍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计划。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于公元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地区进军。
在开始出兵的时候,诸葛亮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这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把那些叛乱分子斩尽杀绝,占领他们的城池,而是要征服当地领袖人物的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蜀汉的统治,以后不再发动叛乱。这叫做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区的叛军内部起了变化。雍闿被部下杀死,孟获做了主帅。接着诸葛亮杀高定、破朱褒。这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军队渡泸水,追击孟获。
由于孟获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服从他的指挥,所以诸葛亮命令不准杀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获见蜀军打了进来,就起兵迎战。蜀将王平跟他对阵,开战不久,王平掉转马头往后撤走,孟获驱兵前进,沿山路追赶。忽然喊声大起。蜀兵从两旁杀出,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活捉孟获。
军士们把孟获押解到大营来见诸葛亮,诸葛亮问孟获:“我们待你不错,你怎么反叛朝廷?现在已被生擒,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接着他亲自带领孟获参观蜀军军营,问孟获:“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一看,蜀军阵营整肃,军纪严明,士气旺盛,心里暗暗佩服,可是并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被打败的,只是不知虚实,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的。现在看了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真要硬打硬拚,我们是能够取胜的。”诸葛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放你回去。你整顿好队伍,再来打一仗吧。”说完吩咐士兵们摆上酒席,招待孟获吃了一顿,然后把他放回去。
孟获回去以后,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满谷烈火熊熊,把孟获的将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孟获被蜀兵活捉。
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孟获七次成为诸葛亮的手下败将,作为阶下囚丢尽了脸面。本来,可杀可剐,全凭他发落。但是诸葛亮非但没有杀他,甚至没有羞辱的言辞,反而以贵宾的礼遇对待他。这给了他多大的面子!如果给脸不要,不识抬举,只能自讨苦吃,也对不起人家的一片诚意。何不借坡下驴,也不失武将的体面。诸葛亮这种一次又一次欲擒故纵的奖赏用得真是恰到好处。
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火是一种有效的人际交往手段,但是实施起来也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要想用软绳子捆住人,也要因人而异。只有对于那些强硬的对手,才可以使用以柔克刚的战略。
(2)这里的软绳子,往往是一种无偿的付出或是一种没有回报的奖励,因此,必须要有一种宽大的胸怀,切莫小肚鸡肠。
(3)使用软绳子,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手为你做事,或者成就自己的事,那么就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心理,既不能让对手感到是在束缚他,也不能放虎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