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法简析
所谓走曲线儿,就是指在不能直接达到目的时,绕点圈子、拐着弯儿从侧面下手,这样往往能把事情办成功。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走曲线儿战术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懂得走曲线儿,就不会硬碰硬,从薄弱处下手,这样容易把事情做成。
用招要点
1.“曲”意逢迎,树情在先
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地位显赫或富有,往往具有高高在上的心理。在这些人面前,如果你把自己与他放在同一个高度上,自然得不到对方的帮忙。因此,做事之前,要先联络感情,这样做事才能顺利。
一天,朱元璋在皇宫偏殿内接见一位从乡下来的穷朋友。当朱元璋问起“我们有何交情”时,该人直通通地回答:“皇上,你不记得我们吃豆的事了?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也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汤也都泼在了泥地上。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里,噎得你直流眼泪。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吞青菜叶子,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去……”还没等他说完,朱元璋早就不耐烦了,大怒道:“什么放牛、吃豆,全是一派胡言,分明是想攀结官家。来人,将此人推出去斩了!”
“穷朋友揭皇上短被杀”这件事,让朱元璋的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他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我去拜见,定能大富大贵。”于是,他也来到京城看望他小时候的朋友——当今的皇上。
见过皇帝后,这个人便说:“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您的大驾,骑着青牛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出兵我们大获全胜啊!”朱元璋认出了眼前之人是孩提时的朋友,听他把自己当年的丑事说得含蓄而又动听,顿觉脸上有光,不禁大笑。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一激动,就把来人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加封他御林军总管之职。
你看,后来的“穷朋友”将一件无趣甚至低俗的事说得多么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芦花荡成了“芦州府”,瓦罐成了“罐州城”,煮豆的汤汁成了“汤元帅”,豆子成了“豆将军”,红草叶子成了“红孩儿”,青菜叶子成了“菜将军”。立刻使当年饥寒交迫、乞丐般的苦难岁月,变成了“金戈铁马、攻城略地”的“光辉记忆”。脸上被贴足了“金”的朱元璋,怎能不“龙颜大悦”而对来人大加封赏呢?“曲”意逢迎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
所以,我们求人办事,就必须先打好感情基础。如何打好感情基础,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去做:
(1)谈寒暄、评气候。寒暄是必要的,是联络感情的第一步。
(2)叙往事、追旧谊。这是双方感情深入的必要过程。这一步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很融洽。
(3)谈时事、发感慨。这一步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甚至会到相见恨晚的地步。
(4)入正题、托“小事”。最后,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比如现在有一小事奉烦等。
2.先拉近距离,后求人办事
与人交往,求人帮忙,首先要学会搭讪,知道该如何与人套近乎。如果你采取开门见山的做法,往往会遭到别人的反感,甚至还会吓到别人,结果必然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相反,懂得套近乎,就能在不经意中拉近和他人的距离。
在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提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
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总理题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敬一丹很聪明,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套子”,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套近乎”是办事的入门关,如果要想先与人建立一种比较亲近的关系,求人办事,那么就要注意套近乎法的几个要点:
(1)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初次见面,如果能提前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而且还能加深对方的好感,以便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2)避免否定对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贸然否定对方的言行,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
(3)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对方得意畅谈,你与对方的关系也就会融洽起来。
(4)以笑声支援对方。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表达情绪,可以使对方消除陌生感、紧张感。即使对方说的笑话并不怎么好笑,也应以笑声支援,因为双方同时笑起来,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亲密友人一样的气氛。
(5)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比如同一故乡或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伴意识、同族意识而亲密地联结在一起。同乡会、校友会的产生正是如此。
3.打好老人、孩子这张“牌”
有求于人的时候,如果我们正面去求他们,有时可能会碰钉子,并且会伤了自己的自尊。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打一打老人、孩子牌,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往往能很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七个年头。
经理到了退休的年龄,老板准备在公司里一批青年骨干中挑选一名来接任老经理的位子。可是,在公司里,连同小王共五名青年骨干适合经理一职。
晚上,小王下班回到家里后,和当医生的妻子商量如何才能得到经理的职位。妻子思索道:“我们应该走正道,不能送礼。你不是说你们老板的父亲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吗?正好这段时间我们医院邀请了一批国际着名的专家来会诊,你可以向你的老板推荐一下,到我们医院来就诊,而且手术费还能优惠。”妻子一语惊醒梦中人。
第二天,小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板,老板听小王说有这么好的机会,简直是喜出望外,立即联系医院。
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老板的父亲得到了小王妻子的悉心关护,康复的进程也比正常的要快,很快就出院了。老板看到自己的父亲重新获得了健康,知道小王夫妇是热心可靠的人,不久后,小王被提升到了经理的位置。
小王成功打出了老人牌,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就取得了老板的垂爱。中国人往往重孝道,在老人身上下工夫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孩子也是一张王牌,如果能打好孩子的牌,同样也会得到理想的效果。遇到办事不顺之时,动动孩子的脑筋,打一打老人家的“主意”,是不可忽视的获取好感、建立关系的绝妙办法。
走老人、孩子路线有几点需要注意:
(1)要主动套近乎,拉家常。谈话是交际中信息交流最直接的手段。进入一个家庭,见到老人、小孩,要想一见面便产生“一见如故”的融洽气氛,登门人应该主动引出话题打开话匣,而不应该等待家庭一方搜寻话题勉强问答。
(2)不可小瞧,谨慎对待。对老人务必态度谦恭、心性美善、行为礼让。这一方面表现你的虚心、诚实,一方面显出你对长者的尊重、敬仰。和小孩交往,必须因情因境,投其所好,把握分寸。
4.曲线进攻
当对一个目标直接进攻失败时,要退一步想一想,绕道而行。比如,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当某一位关键人物成为你成功的阻碍,而你无法说服他时,你可以从他身边的人或事着手,使他感动或者不得不答应你。
一位美国作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妻子是如何一面奉承他,说决定权在他手中,一面又使他不得不答应买下一幢他不想买的房子。我们来看看他对整个过程的生动描述。
我打电话回家,妻子告诉我:“我买了一幢房子。”
“什么?再说一遍。”我惊诧得要跳起来。
“哦,我买了一幢房子。”她小心翼翼地说。
“喂,”我插话说,“我想你大概没有把话说清楚。你可能是想说你看到了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吧?”
“对呀,”她说,“而且,我买下来了。”
我的喉咙里好像堵了一块东西似的。“不,不。你是说你看中了一幢房子,而且为这幢房子提出了订约条件吧?”
“是的,”她说,“他们接受了它,而我们得到了它。”
我努力抑制自己的强烈感情:“你买了一幢房子?整个一幢房子?不可能吧?”
“哦,是的,”她干巴巴地说,“这实际上很容易……你会爱上它的。它是一幢英国式建筑,有16间房,55年前建的,可俯视密执安湖。”
一阵剧痛穿过肩膀并延伸到我的左臂。我结结巴巴、反反复复地说:“你买一幢房子。”
“是的!”我的妻子加强语气说道。
最后,由于认识到我处于紧张状况,她降低声音说:“我确实在合同上写明了购房一事最后要由你批准。”
我左臂的疼痛莫名其妙地减退了。“你是说,如果我不同意,你可以撤回它,是吗?”
“当然可以,”我的妻子向我保证,“在星期六上午10点钟以前,我们还有时间。如果你不喜欢这个方案,我们可以撤回。”
周六,妻子和我要去看她觉得已经买下的那幢房子。
行驶途中,我问妻子:“顺便问一句,有什么人知道你快要买这幢房子了吗?”
“有啊。”她说。
“谁会知道呢?这事刚发生!”
“很多人。”她回答。
“谁?”我追问。
“哦,首先,我们所有的邻居和朋友都知道。实际上,今晚他们正准备为我们举办一次盛大的告别晚会。”
我的嘴部肌肉发紧。“你是说‘首先’?还有谁知道呢?”
“哦,我们的家人知道——你家的人和我家的人。实际上,我妈妈已经为起居室订做了窗帘。我打电话把尺寸告诉她了。”
我的胃缩成一团,同时我开过一个拐角:“还有谁知道?”
“哦,还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告诉了他们的朋友和老师。他们挑选了他们想要的卧室。沙伦和史蒂文在商场给各自的新房间订了家具。”
我还能说什么呢?当然是买下这幢房子。
上面的这个故事中,这位妻子用的是曲线进攻的策略。一件事或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你要学会从前后左右多角度观察。你希望“攻克”的那个人,以他为中心点,去获得中心点上紧密围绕的那些人的支持,你就能左右形势,获得成功。
曲线进攻的过程主要注意:
(1)先从对方周围的人下手,把对方周围的人拉到你这一边,利用外围人为自己的事“煽风点火”。
(2)拿准曲线进攻的时机,在对方“可行、可不行”的时候,曲线进攻最有效。
(3)要求做的事,不能超出对方的能力范围。
5.拐弯抹角,试探实情
人们向对方求难以启齿的事情时,不妨拐弯抹角后才把实情说出来,这样,不仅不会让自己显得唐突,更能让自己获得成事的主动权。
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顽固坚持“剿共”和打击抗日力量的恶劣行径,使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痛心疾首。
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晤面,都有心对蒋介石发难。可对于这样一件关系到身家性命和国家前途的大事,在对方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
杨虎城手下有个着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的会晤中,杨虎城便脱口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于是,两位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试探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得以上演。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十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委员长;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后经各方谈判,终于使得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从此中华民族得以团结在一起,一致抗日。
当时,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和蒋介石交情很深。要是杨虎城直接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而张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于是便借了并不在场的第三者之口传出心声,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谋他策。这种兼有拉“挡箭牌”的自保功用,妙不可言。
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采用隐匿性的言语,表达让对方只可意会的态度与观点。
(2)采用暗示性的言语,以暗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3)借他人的口,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是试探对方的重要技巧。
(4)实话虚说,借机抒情。
6.重视“边缘人物”
众所周知,托人办事儿,最好针对“关键人物”下工夫,突破“关键人物”这道关卡,谋求“关键人物”的赞同和协助,问题往往很容易得到解决。但是有的事儿,“关键人物”不好找,这时你就不妨去找“关键人物”周围的那些“边缘人物”,比如,“关键人物”的亲信、上司、爱人、父母或子女等,尽力争取到他们的同情、支持和帮助,或许就能顺利地打开办事的突破口。
何莹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她很敬业,也很有创新意识,公司的很多改革都是经她一手策划并实施的。
然而,不久前,何莹却接到了让她前往分公司任经理的命令。当然,这并不是何莹愿意的,她本想辞掉这份工作,另谋出路。但是,她还想做一点努力,毕竟她在这个公司待了多年,对之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于是,她找到了董事长的助理,请她代为说好话。
何莹不愧是个聪明的女人!这样的方法果然奏效。董事长助理是与董事长联系最多,也是最熟识的人,所以说出的话很有分量。她说:“总经理真的要调走吗?我觉得她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公司的很多改革都是她来搞的,如果让她走的话,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另外也会影响公司的业绩。您不这样认为吗?”
这番话说得极有道理,董事长在慎重考虑后,收回了命令,而且还给何莹加了薪。
有时候,即使是上司同意解决的问题,也会由于下属某一环节“作梗”而搁置下来。负责这一环节的人不论职位大小,也就变成了解决问题所必须疏通的“关键人物”。因此,人要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稳操胜券,除了着眼于上司一类的负责人外,还可以选择他(她)的下属,尤其是那些可称是上司的“亲信”、“红人”的下属作为突破口,或许因曲径通幽,反而别有洞天,办事效果可能更好。
具体的做法是:
(1)在人际交往中,盯死主要目标,全力以赴,这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目标周围的那些“边缘人物”也要多花费一些心思。
(2)平时多注意主角身边的人,他们就是你走曲线的最好桥梁。
(3)理清主角和“边缘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用好“边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