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拆楼记
48584500000004

第4章 高血压(1)

姐姐的房子位于张庄村的最南排,也紧挨着灵泉河,和张庄小学都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说,如果现在还有灵泉河的话,她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当然,这种情形想象起来虽然诗意,但住起来恐怕就只是湿意,令人沮丧。在灵泉路尚未拓展成未来路之前,这房子的朝向是坐南朝北的阴宅1,还把着村边儿,房后还是河,又阴又潮又不安全。要依我们豫北乡下平常的标准,这宅子算是很次的了。好宅子自然是阳宅,坐北朝南,光照充足,且在村心儿里,人住着既踏实舒展,走东串西听音传话也方便。但是事情就是这样,福藏祸,祸藏福,谁也想不到灵泉河会被填,更没人能想到原来可怜巴巴的灵泉路有一天会变成一条金光大道。几年前,市政的规划图一下来,未来路主道一通,张庄就要被整体搬迁的传闻一出,有先见之明的姐姐立马便用上了所有的积蓄,又朝我借了3万块钱,把自己的主房掉了个180度的方向,将它翻成了坐北朝南的两层新楼房。一楼自住,二楼出租。后来,她又一点点地在房前空地上加盖起了储藏室、厕所和厨房,最终形成了一个16米宽、6米长的院子。自此,原来那座简陋旧小的阴宅瓦房就连蹦带跳地升级为一栋完美的阳宅楼房。每当走进姐姐家,看到院子里种的各色茵茵蔬菜,我就不由得想篡改海子的诗句:面朝大路,春暖花开。

姐姐正在大门口等着,看见我的车,脸上的表情顿时生动起来:“怪快呢。”

“咱姨到底是怎么回事?”停好车,我从后备箱里取出点心水果,和姐姐朝姨妈家走去。

“为盖房子。”

“不是盖好了吗?还盖什么盖?”我纳闷儿。

这个姨是我们的亲姨妈,我母亲的三妹妹。她也是张庄媳妇,当年就是她做媒把姐姐介绍到了张庄。不过她回来住却是在几年前退休之后,她退休之前的身份是市轧钢厂的后勤科长。她的老宅和姐姐一排,在姐姐家的西边,隔着两户。虽然贵为市民,但她的老宅这些年一直没有丢下。几年前她光荣退休,姨父也患脑溢血去世,她和小儿子两口住在一起,因为性格暴烈没少和小儿媳妇闹矛盾。后来她便回到了张庄。回村后她做的首要大事就是把老宅进行阴阳转变,盖楼加院,和姐姐的做派一模一样。

“看到乔庄那几家盖房子的没有?”姐姐说。

“看见了。”我说,“咱姨不会是还想盖吧?”

“让你说着了。”姐姐笑了。

“往哪儿盖?”

“就住的这院子再往前盖啊。”

“那不是盖到路上了吗?”

“到不了。离路还有八九米呢,是绿化带上。”姐姐笑道。

“这怎么行?!无法无天。”我没好气地说。本来么,加盖了院子也就罢了,还要再往前加盖房子,这就太过分了。盖院子是平面行为,盖房子是立体行为,这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人可以过分,但不可以太过分。

“要说,也行。”姐姐看着我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反正慢车道和绿化带都还没修。乔庄那边就都盖在了绿化带上。”

“迟早会修。”

“不是迟早,听说眼下立马就会修!”姐姐两眼放光,看着我的脸色,又把光收了收,“所以咱姨才想要盖。这一盖,上头一拆,钱一到手,多好。”

“又是听说?”我道,“听谁说?你当初盖楼的时候不就是听说要拆迁吗?都两年了也还没个动静。”

“一码是一码。整体拆迁是大动静,到底慢。这个,肯定快。确实得了准信儿,说这边的绿化带很快就会开始建,只要在绿化带上盖房子,肯定最先得钱。”姐姐笑道,“用现在流行的词说,更给力!”

“那姨妈这病到底是个什么缘由?”

姐姐细细道来,竟是一个齐头故事:乔庄那几家开始盖以后,村里就有人来递信儿,鼓励姨妈和姐姐也盖。姐姐怕事,不敢——就是敢也没有钱,就没有什么举措。姨妈在城里待的年头长了,对村里的事情想得简单,就自顾自地挑头盖了。她刚一有动静,村支书就带着人过来把匠人们的工具给收了。姨妈跳脚跟支书吵了一架,便犯了高血压,躺到床上开始打点滴。

“谁递的信儿?”我对这人很好奇。很明显,他递信儿是次要,撺掇才是主要。这人也是真会撺掇。要不是他,我姨妈也当不了这个炮灰。

“叫王强。”姐姐说。

“他也在这一排吧?”

“你咋知道?”

我笑:“这不明摆着让你们给人家打前锋吗?”

“那你可想岔了。”姐姐说,“人家可不盖。人家只是个好心。”

“为啥?”

“人家说,一来人家哥当着干部,人家不好拆哥的台;二来人家也没钱盖。人家只是顾念着乡里乡亲的情分,来给咱通个信儿。”

“他哥是什么干部?”

“就是支书,叫王永。”

什么什么?我哑然失笑。这事,有意思了。弟弟撺掇人盖房,哥哥带人来拆房,这哥儿俩唱的是哪一出呢?

“这事摸不透呢。所以就和你商量啊。你不是咱的主心骨吗?!”姐姐甜言蜜语起来,“这房呢,咱姨肯定是想盖。不瞒你说,我也真想盖。这村里的形势呢,是肯定又盖不了。你拿个主意吧,到底咋办?”

“要是盖的话,能盖出多大面积?得多少本钱?按现在的政策能得多少赔款?你有谱吗?”终于,我问。

“太有谱了!院子是16米宽,6米长,全盖满,还能再往外接盖4米,也就是说,总共10米长,那盖满了就是160平米,两层就是320平米。320平米啊,按国家新颁布的政策,赔偿要参照周边的商品房价格,现在咱村周边的商品房都到了三千多了。就算咱违法,在国家的地皮上盖了房子,可说到底房子是咱盖的呀,国家的赔款就是给咱打个对折,或者再低点儿,一平米也能给个千把来块钱,就能赔三十来万,完了拆了的材料还是咱自己的……再说本儿,”站在姨妈家门口,姐姐跟我算起了细账,“下地基,石头地基,5000多块,外墙砌成三七砖,啥是三七砖?就是37公分宽的砖。一个砖24公分宽,12公分厚,一块平砖加一块立砖,对,这是36公分,可还有灰呢。再加一层灰口,也就37公分了,所以叫三七砖。内墙一般都是一层平砖,是24公分宽,二四墙就是这个意思。咱不用二四砖,用一二砖就中了,就是立着起一层砖。内墙是界墙,不承重。用二四砖一来太占面积,会少赔钱;二来也费砖,得多花钱。用一二砖的话,一反一正能多得一笔。——这么算下来,得6万块砖。旧砖两毛一,新砖两毛六分五,咱用旧砖。哪儿来的旧砖?都是南水北调拆迁的家户下来的旧砖。有专门倒卖旧砖的,他们一毛六买到,刮一刮,美美容,拉到这里,是两毛一。买砖这一块需要花一万五。第一层得是圈梁再现浇,得一万;第二层用水泥板就中了,得六千。还有水泥,360块钱一吨,得15吨,也得五六千。钢筋是麻花筋,也就是螺纹钢,13块一米,得两千多。另外还得四架大梁——把这院子搭盖成房,不用大梁哪儿中?三根七米四长的,一根四米二长的,得四五千块。还有工价,工价是房价的大份儿呢。找熟人去说,再好的关系,也得65块一平米,将近两万。还有门窗……”

姐姐给出的数字是六万五到七万。

倒真是划算的买卖。六七万的成本,二十四五万的纯利润,确实让人心动。

“让我先打个电话吧。”我沉默片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