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48578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恩格斯指出:“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四卷,第284页)

旨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其立足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哲学是其核心与精髓。基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中国传统哲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哲学的发展概况和历史演变及思想精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在多年开设中国传统哲学课程的基础上,编着了这本书。

中国传统哲学,上溯到殷周,下续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历时2000余年。中国的文化浩如烟海,这对今天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怎样学习,确实是个大问题。目前社会上出版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论着很多,但一般存在因拘泥于按年代顺序,面面俱到的缺点。为了更具有针对性,本书采用了专题性质论述,以儒学为主干,结合道、释(佛教)两家的传统哲学思想,择其精粹部分,特别是讲授那些对现代社会还有深刻影响的内容。所以,本书定名为《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的特点在于:第一,将哲学派别和历史发展这两条线索相结合,将具体哲学人物的介绍和其所属派别思想及其背景的介绍相结合,避免了有些教科书只注重某一方面的缺点;第二,注意分析不同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理工科学生能更好地、从多角度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特点和精髓;第三,在体例安排上,每章开篇都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具体要求,指出重点、难点,每章结尾都有本章思考题,便于学生自学。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共分八章。第一章,中国传统哲学概述;第二章,儒家哲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章,道家哲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四章,魏晋玄学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哲学;第六章,宋明时代的儒学;第七章,明清实学思潮的哲学意蕴;第八章,中国近代哲学。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学术界的一些着作、文章,引用了一些资料,除文中注明的以外,限于篇幅,未一一注明。在此,谨向原着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此外,也向曾给予我许多帮助和指导的原北京计算机学院滕裕生教授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疏漏甚至是错误,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得到北京交通大学教材出版基金的资助。

杨蔚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