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痔简便自疗
48575900000032

第32章 走出误区(2)

实际上,现在专家认为治疗痔疮以及其他肛周疾病应尽量避免手术。只有痔疮非常严重时,才考虑采用手术治疗,而且,是否要接受手术治疗,完全由患者决定。所以,患者应该尽早接受诊治,拖延治疗会加重病情,这是错误的。病情较轻时,痔疮的治疗以调节日常生活习惯为主,辅助性地用些保障大便通畅的药物治疗。

近年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手术后的康复速度大大提高,患者所受的痛苦也比以前减轻了许多。手术是以不损害肛门的重要功能为前提的,手术后几乎不会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后遗症。

痔疮是一种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疾病,治疗时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医师治疗,必要时在家中使用一些自我疗法。如果只依靠医院的治疗而不改变生活习惯,痔疮治好后很容易复发。

痔疮手术后会造成肛门狭窄或失禁吗

痔疮术后是否会出现肛门狭窄或失禁是很多痔疮患者术前十分关心的问题。一般说来,专科医师做的规范的手术是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否则就有可能是手术不当造成的。

肛门部有脱出一定就是痔疮吗

内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就是内痔脱出。但脱出于肛门外的东西不全是内痔,在肛门疾病中,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肛门有脱出物,如肛门乳头瘤、直肠脱垂等,都可脱出肛门外,但其临床表现各有其不同。内痔脱出于肛门外区别于其他各种肛门病的表现在于:内痔脱出的脱出物在齿状线上,黏膜覆于脱出物上,可自行还纳肛中,若纤维组织覆于其上时,需休息后还纳肛门中,脱出物基底大,以齿状线为界,上下分明,在肛门可见一个或几个脱出,多不相连成片。而乳头瘤基底部多细而长,瘤色灰白,附着于乳头部位;直肠脱垂则表现为直肠黏膜下移,全部脱出肛门外,肛门环周有黏膜脱出,严重时,直肠肌层均可随之脱出。由此可见,脱出是内痔加重的表现之一,但脱出的不全是痔疮。

有便血就一定是痔疮吗

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一般说来,肉眼可见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与直肠)出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越接近颜色越鲜红。

便血是内痔,特别是早期内痔的一个典型症状,但不能据此就认为便血就是内痔。便血是一个常见症状,临床中的许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①各种肠炎:因炎症作用,破坏了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出现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类肠炎所特有的症状。②肛乳头炎及其肥大:在齿状线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见出血。③肛裂:便时疼痛剧烈,便后鲜血滴沥。④直肠癌: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误诊、漏诊。指诊时,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状不一、表面粗糙不平、边缘不齐的坚硬病灶,需做病理组织活检,才能确诊。该病出血,也可引起贫血。⑤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该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时,粪便上带有血丝,偶尔也有大量出血。但该瘤长而有蒂,肛门镜检查,直肠内可见肿瘤、色红,可带蒂。因此,对便血一症,不能掉以轻心。

人们一般认为,便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大多数患者的便血确实是由内痔所致的。其实,可引起便血的疾病远非痔疮一病,许多疾病均可出现便血,这包括肛裂、直肠或结肠息肉、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肠套叠、梅克尔憩室、小肠肿瘤、直肠癌或结肠癌、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结直肠血管瘤等。痔疮,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疮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患者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①便血。②脓血便和黏液血便。③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等。④大便形状改变。⑤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

对便血患者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直肠及低位乙状结肠癌,必要时行全大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必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前病变:①腺瘤: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常见症状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瘤体脱出肛门外、腹痛等。应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便血、排便次数增多、腹痛。

其他:①全身病变:如血液系统疾病。②肛门损伤等。

总之,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误病情。

友情提示:

大肠癌高危因素及自我检查

(1)高危因素:男性;35岁以上;高脂肪饮食;家族性肠息肉症;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曾患过血吸虫病。

(2)自我检查:无特殊诱因的大便习惯改变,出现持续性腹泻或便秘;无痢疾、肠炎、痔疮、肛瘘等病史,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伴脓血、黏液、血便;近期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有肠梗阻症状逐渐加剧,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乏力、或体重减轻;腹部出现包块;连续出现黑色或柏油样大便。

为什么儿童的肛肠疾病不容忽视

肛门大肠容易患疾病,在儿童尤以先天性畸形居多,如果处理不当,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儿童肛肠病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下列几种。

(1)先天性肛门直肠发育畸形:俗称先天性无肛,是胎儿的肛门直肠发育出了问题,未能形成正常的肛门直肠,它分为高、中、低三种位型。该病常伴有控制排便的肛门括约肌缺损,直接影响生活质量。

(2)先天性巨肠症:它是胎儿的直肠、结肠、乃至小肠的黏膜下层和肌间缺乏神经节细胞,病肠失去有规律的蠕动,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便秘、腹胀,如不及早诊治可发生结肠炎,甚者可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3)肠息肉样病变:最常见的是直肠幼年性息肉,这种肠息肉的病变不仅是儿童便血的原因之一,而且有的息肉会有癌变的倾向性。

(4)肛瘘:肛瘘是皮肤细菌或肠道细菌引起的肛周感染,少数是结核杆菌感染或外伤所致。有的女婴有肛门直肠前庭瘘也是细菌感染所致。

(5)便秘:便秘是症状,许多疾病伴有便秘,如前述的先天性巨结肠症、无肛病等。儿童便秘经过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找不到引起便秘的原因,则属于功能性便秘。据文献报道80%~90%的儿童便秘为功能性便秘。

对于儿童肛肠常见病的危害和诊治,对该类疾病不能轻视,因为婴幼儿处于生长阶段,人体的各种器官之间需要协调配合,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这样才能吸收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体内消化的糟粕,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否则将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商的发育。因此,如出现上述病症的患儿,第一,家长要重视,尽早诊断,抓紧治疗;第二,根据医师会诊的情况,选择手术时的年龄和治疗的方法;第三,在诊治上家长要把正规的大医院作为首选,这些医院在治疗的技术服务上有针对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措施得力。否则,将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久看电视易患痔疮吗

一般说来,有这种现象存在,但是否患痔疮与电视并无太大关系,而与久坐有关。人们在看电视时,都是坐在沙发或椅子上,尤其是看足球比赛或电视连续剧,一般都在1~2小时以上,很少有人站起来活动。特别是老年人,一坐下就几乎到关电视时,才离开座位,久而久之,使肛门部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曲张,静脉小血栓形成,同时,肛门部缺乏活动,使肛门部肌肉弹性下降,收缩力减弱,直肠黏膜下滑,导致痔疮生成或痔疮加重。因此,无论看电视还是做别的工作或学习,都要劳逸结合,坐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一会儿,最好做做提肛运动,这样就对防治痔疮有良好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久看电视,易患痔疮”的说法是有其科学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