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痔简便自疗
48575900000016

第16章 导医解读(9)

(2)饮食、生活方面的准备:不需禁食者,手术前3天可保持正常的生活与饮食,需禁食者应控制饮食。尽量不要吸烟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3)身体方面的准备:做好术前检查和其他有关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证。积极治疗有可能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和术后恢复的原发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高血压、腹泻等。预防感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成年女性必须待月经干净后才能手术。有习惯性便秘者,手术前应调整好排便,以免因手术后排便困难而增加痛苦。

(4)肠道与皮肤准备:手术前采用清洁灌肠方法或通过自行排便方法排空肠道内的粪便,由医师或护士帮助剃净肛门周围的体毛,用肥皂水洗净肛门部位。

(5)用药准备: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前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有些手术需从手术前3天开始适当使用抗生素。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需服降血压药继续治疗,患有感染性疾病时需继续使用必要的抗生素。手术前应做普鲁卡因及青霉素等皮试,手术前半小时由护士注射苯巴比妥等术前针。

(6)其他准备:准备几件宽松的内裤和较大的、可用于坐浴清洗肛门的坐盆以及清洗肛门用的柔软的毛巾或纱布(可用旧毛巾或拆开后的消毒口罩)、柔软的卫生纸等,以备手术后使用。

肛肠手术后活动方面应注意什么

手术后由于麻醉、术后疼痛、活动后易引起出血等原因,手术当日应卧床休息,从手术后第2天起即可进行适当活动。内痔或息肉等结扎术后结扎线尚未脱落时,活动量不宜大,以免引起手术后大出血。内痔结扎线或息肉结扎线脱落后,相对进入安全期,可根据身体与疼痛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尽早恢复健康,重新开始工作。

为什么有的患者肛门部位创面难以愈合

临床常见到有的患者肛门部位创面愈合得十分缓慢,或虽然想方设法却不能愈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为“切口愈合缓慢”。造成切口愈合缓慢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疾病因素:如结核感染、糖尿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的手术创面常常愈合缓慢。

(2)体质因素:如营养不良、严重贫血等,导致切口愈合缓慢。

(3)治疗不当:如切口设计不当、肛瘘或脓肿治疗不彻底、切口引流不畅、创面有异物、假性愈合、换药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创面愈合缓慢。

手术后排便应注意什么

手术后排便时应注意

(1)尽可能一次排空大便:有的患者因手术后肛门疼痛而惧怕排便,或因肛门疼痛大便未排空即结束排便,从而导致大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粪质变干而难以排出。

(2)蹲厕不要过频过久:有的患者因为手术后肛门坠胀,便意不尽感明显而频频蹲厕,而蹲厕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肛门水肿或创口出血。患者可根据自己平常排便的量与手术后每次排便的量来判断自己的大便是否一次排净。如第一次大便量较多,也较软,以后每次量很少或没有粪便排出,则有可能是炎症等刺激导致的便意,应减少排便次数,或及时告知医师自己的病情,接受医师的指导。

手术后如何进行肛门部位坐浴和淋浴

一般肛门疾病做开放术式手术者,在手术后第2天就可以进行肛门坐浴、淋浴,但应注意用水清洁。做缝合术式手术者,不宜进行坐浴和淋浴。

坐浴是清洁肛门、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促进肛门直肠和盆腔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一般用水量为1000~1500毫升,水温通常控制在不烫手的程度(40℃左右),倒入一个大于臀部的盆中,使臀部放松,坐于盆中,坐浴15~30分钟。

坐浴时需要注意的是,肛门水肿比较明显时不可用力揉搓水肿部位,以免使水肿加重。可用一块较柔软的小毛巾或纱布轻轻揩擦肛门,清除肛门部位粪便和污物。坐浴时要尽量将肛门放松,两侧臀部不要夹紧,特别是在手术后肛门切口疼痛明显时更要避免用力夹紧肛门,否则达不到清洗和治疗的目的。

肛门部位坐浴使用的药液主要有以下几种:

(1)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有一定的消毒灭菌和清洁创面的作用。

(2)在1000毫升温水中加入约9克食盐,搅拌溶解后坐浴。水肿较重时,食盐用量可稍多些。这是民间的传统方法,有一定的清洁创面、杀菌和消肿作用。

(3)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活血化淤的中草药煎汤外洗或先熏后洗。荔枝草、鱼腥草、虎杖、生大黄各30克、五倍子15克,煎水1500毫升用于坐浴,效果较好。用中药煎剂坐浴,疗效一般明显较前两种药液为好,但成本较高,使用也不太方便。为方便使用,许多肛肠专科或专科医院常制作一些坐浴用中草药成药供患者使用,如痔瘘洗剂等。

为什么说术后换药特别重要

由于肛门位置特殊,容易受到两侧臀部肌肉挤压,暴露较差,且每日要进行排便,容易受到刺激与污染,同时肛门手术创面多是开放性创面,大部分位于肛门内,容易出现创面引流不畅、肉芽增生、水肿、出血、延期愈合,甚至创面感染导致病变复发等情况,一般不换药就不容易正常愈合。同时,肛肠手术常有橡皮筋挂线、内痔结扎线、对口引流等特殊情况,需要在换药时予以观察并及时处理,所以肛肠病手术后的换药显得特别重要。

换药一般在排空大便、清洗肛门以后进行,一般每日早上或晚上排便后换药一次。

如何防治手术后疼痛

因肛门部位神经丰富而敏感,肛门直肠手术后疼痛比较明显,故有效防治手术后疼痛十分重要。可采用以下措施:

(1)手术前一日起给患者口服止痛药。

(2)手术时保持良好的麻醉,并维持足够长的无痛时间。

(3)手术后使用有效的抗生素防止感染,及时换药,便后及时清洗肛门。

(4)及时使用止痛药,最好在麻药作用消失、痛觉恢复前使用止痛药。

(5)防止粪便干硬。

(6)肛门疼痛难忍时,可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毫克或吗啡8~10毫克,每4~6小时1次。但应注意使用哌替啶一般不要超过3次,以防止成瘾。

手术后用长效镇痛泵静脉持续镇痛的方法防治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后疼痛,患者手术后基本上无明显痛感,即使有也都在可忍受范围之内,很受患者的欢迎。

与一般疼痛不同,肛门直肠手术后的疼痛虽然用热水袋等热敷后会稍微减轻,但会加重肛门部位的炎性反应,甚至会导致创面出血或血肿形成而加重疼痛,故对肛门部位刚做完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建议服用止痛药或注射止痛针治疗,而不能用热敷或按摩的方法。

术后为什么会发生肛门坠胀

肛门坠胀是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者肛门部位下坠不适,或有堵塞胀满感,或便意频频使排便次数增多,或有里急后重感。

导致肛门坠胀的常见原因有:

(1)手术后创面局部炎性充血水肿或发生感染。

(2)痔核残端压迫引起的刺激。

(3)用橡皮筋挂线引起的刺激。

(4)肛门内塞置油纱条引起的刺激。

(5)未处理的内痔核肿胀脱出等。

手术后创口炎性反应引起的肛门坠胀,一般手术后数日即可缓解;感染引起的肛门坠胀,经全身或局部抗感染治疗后亦可缓解;因痔核结扎线所致者,一般在痔核结扎线脱落后可缓解;因橡皮筋挂线压迫引起者,挂线脱落后肛门坠胀多可明显缓解。此外,减少在肛门内或创面内填塞过多的油纱条,彻底处理内痔等病变,也是积极防治肛门坠胀的措施之一。

肛门坠胀较重时应卧床休息,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活动,同时可配合中药熏洗坐浴,肛门内应用痔疮栓等,0.5%或1%明矾水20毫升保留灌肠用于治疗肛门坠胀,疗效显着。此外,局部采用低功率激光、红外线或微波等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缓解肛门坠胀感有明显作用。

术后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发热现象

除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少数病例外,一般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治疗后体温会有所上升,这是手术切口的炎性反应或手术创口的分泌物被吸收而引起的机体反应,一般不会超过38.5℃,通常3天后就会恢复正常,长者也不会超过1周,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

当手术后体温升高超过38.5℃或体温升高持续1周以上时,在排除感冒等疾病因素后,应考虑发热为切口感染或肛瘘、脓肿手术仍有无效腔(死腔)残留等原因所致,需及时采取抗感染或敞开死腔等处理措施。

术后为什么会发生排尿障碍或尿潴留

排尿障碍是肛门直肠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症状轻者仅为小便费力,排出不畅,重者小腹胀满膨隆,下腹疼痛,小便点滴不出,导致尿潴留。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手术后当日,偶有手术后持续数天才消失者。

有少数患者虽诉排尿困难或解不出,实则是膀胱充盈不够,出现假性“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情况,多因手术前不吃饭,手术后禁食,或害怕尿潴留而控制饮水、进食,手术中出血较多,创面大而渗液较多,加之天气热出汗多等因素所致,在增加饮水或输液后多能顺利排尿,故不属于排尿障碍或尿潴留。

支配肛门和尿道的神经都来自阴部神经,肛门和尿道部括约肌在会阴部又有广泛的联系,故肛门部位手术后很容易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痉挛,发生排尿障碍或尿潴留。

导致排尿障碍和尿潴留的常见原因有:①骶管麻醉或腰麻后神经功能尚未恢复。②肛门部位疼痛剧烈。③注射或手术刺激,尤其是肛管直肠前侧的疾病,如前侧的内痔接受结扎术或硬化注射治疗后。④肛门内填塞物的压迫,如手术结束时在肛管内放置较多的纱条、手术后加压包扎过紧等。⑤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患者原来小便就不很通畅。⑥精神与环境因素,如手术后精神过于紧张、不习惯于卧床或在病房内排尿等。此外,发生排尿障碍和尿潴留的男性较女性为多,这可能与女性尿道较短而男性尿道长而弯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