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我调控
走上台时,慢慢环视全场,做深呼吸,进行心理暗示,提醒自己别紧张,放慢语速或以内部语言暗示自己“我有胆量,我有能力,何必紧张。”演讲者要尽量做到目不斜视,不东张西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说话内容上,不要担心别人的议论,对自己说,我尽全力讲好,其余让别人说吧。要注意整体的情节和结构,不必为个别词语停顿下来,要聚精会神地将内容说完。
(四)换位思考
演讲训练时既要注意语调,也要注意语态,要说好的确不容易,平时说话前,可能会担心说的时候语速过快,表情不自然……想这想那,很可能就说不好,这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想到自己就是这个大集体中的一员,平时和大家一样自由自在的闲谈,其他人能说好,自己也一定能有出色的表现,提高自信心,是演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五)视线转移
心理学家告诉人们,抑郁质的人容易形成消极品质,情绪抑郁,胆怯多疑,孤僻自卑,这样的人在演讲时,要学会视线转移。可选择台下自己熟悉的人,把目光放在他们的身上,或者环视全场,或选择一些微笑的面孔,看到亲人的微笑,鼓励的目光,往往可以使人很快摆脱紧张的心理,进入自如的演说状态。
案例1:开会了,刘红第一次站在台前给全校5000名师生演讲。过去她很少有机会能在众人面前讲话,今天她要作为全校新生的代表发表讲话。为了今天这一时刻,刘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话题与同学交流。登上讲台,只见会场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几千双陌生的目光像探照灯的光束朝刘红射来。众众目睽睽之下,刘红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一双似乎不怀好意的眼睛上。“他莫非比我高明?对于我要说的话题他恐怕要比我讲的好……”稍一走神,糟糕,她的脑子“轰”地一下,只觉得血往上涌,顿时舌头都转不过来了,大脑一片空白……怎么办,刘红稍稍稳定了几秒钟,心里想:“别害怕,我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我所要讲的话题是和我的个人生活有着直接关系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同学们谁都没听过,只要我讲下去,他们肯定会感兴趣的。另外,在全校新来的2000名新生中,选我来发言,说明我有这个能力,既然老师和同学们都认可我,我就一定能取得这次发言的成功……”想到这些,她把目光转至自己班级的同学,从她们脸上看到了鼓励的表情,刘红自信地开始了她的发言。
案例2:在同学联谊会上,小张正在和一位新认识的老乡轻声交谈,忽然,主持人的声音传到他的耳中:“下面有请我们的帅哥小张同学给大家讲话好不好?”接下来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太突然了,小张此时只觉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但在众多老乡面前,小张也不能出丑哇!他走上台时,慢慢环视全场,同时变换姿势,两手扪胸,做深呼吸,他对自己说“我有胆量,我有能力,何必紧张。”同时在大脑中迅速思考讲什么。“今天是老乡联谊会,就讲乡情吧!”于是小张就从同乡情谈起,开始了一次成功的演说——
“越过一座座高峰,涉过一条条小河,我们今天相聚在大学的校园!也许,你我早就相知;也许是初次相识。但我们有着相同的情怀。既是同乡,就无须顾忌;既是同龄,就不必矜持。一首歌,一句话,就撩开了陌生的面幕;点点头,握握手,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认得古木参天的大兴安岭吗,熟悉碧波如镜的镜泊湖吗?在白山黑水之间,我们有着快乐的童年……波涛汹涌的黑龙江在呼唤,遥远的风筝在低吟,那是故乡期待的目光,那是故乡殷切的叮咛。让我们,用友谊汇成大海,用乡情去构筑长城,用知识去武装头脑,共同谱写我们青春的乐章!”案例3:军训结束了,教官和同学们正在举行茶话会。气氛热烈而火爆,李军作为班长正在作军训总结。讲着讲着,他一下卡壳了,怎么办?他灵机一动,轻轻地用手移动了一下话筒的位置,调整了一下它的高度,然后转向听众说:“说到这里,经历过军训的同学们不知是否有同感?也许各位有更高明的见解,有更深刻的认识,我说完欢迎大家补充。”在这样延宕的几秒钟内,他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一下,下面的话又想了起来,他又充满自信地讲了起来……
第二节交际思维训练
思维科学原理告诉人们,人的思维活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语言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思考的工具。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思维过程中的语言运动是无声地进行着的而已。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这样说,除非表述者有心理障碍,或者其发声功能方面有生理障碍外,口语表述与思维活动之间,原则上应呈现为一种同步发展的关系。才思敏捷,随机应变,慎思明辨,正是交际者思维能力强的外在表现。要提高口才交际水平,就得进行相应的交际思维训练。
一、思维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标准,思维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思维所借助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已有的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是用抽象概念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两种思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在交际活动中,交际者为了使交际对象心悦诚服、精神感奋,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喻之以利,导之以行”。这就要求交际语言既要有深刻的理性阐述,又要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以及动情的气氛渲染。因此,为达到交际目的,构思立意、选材组材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不过,因为交际的时空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各异,有时侧重形象思维,有时侧重抽象思维。
(2)按照思考问题的方向、途径的不同,思维可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这种思维实际上是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找出人们已知的答案。而发散式思维则是指人们遇到问题时,从不同方向、角度、层次进行考虑,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思维的发展面越宽、量越大,就越能发现问题,就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也是紧密结合的。聚合以发散为基础,发散以聚合为归宿。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循环往复,构成人们思维方式运行的动态过程。
交际内容主题的确立,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掌握听众的思想状况、文化水平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等,这便是从不同方向、角度、层次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分析的情况进行综合,确定出具有社会实践意义且为听众感兴趣的论题,这又是以聚合为主的思维。主题确定后,再根据主题进行选材,实际上是从主题出发进行再次发散。
当材料选定后,又以阐明主题为标准进行安排组织,这实质就是再聚合。如此循环往复,使思维更臻完备,使口头表述的主题明确深刻,内容充实具体,结构严谨自然。
(3)依据思维对象的隶属边界及其状态的清晰度不同,思维可分为模糊性思维和精确性思维。
模糊性思维是指思维中关于对象隶属边界及其状态不清晰、不确定的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有精确的一面,又具有模糊的一面,而且两者常常存在着地位辩证转化的必然性,即模糊——精确——模糊。思维总是始于总体的意向把握,在意向的驱动下,再进入精确识别,最后整合,形成判断,即抽象。口语表达,在通常情况下都是边想边说,边说边想,即便是写好了讲稿,也有个临场发挥的问题。比起书面表达,口语表达的思维显然要快得多,是一种快速思维。这种快速思维主要表现在快速选定话题,快速调动积累,快速组织语言,快速将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及在各个环节中对各种情况的快速判定与处理。因为快速,就只能是整体的模糊把握。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追求精确反而不精确的矛盾,抓不到主要矛盾,有时甚至会遇到思维精确性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在交际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有时使用模糊性思维反而比精确性思维效果更好。
有些情况不好说明,不便说,全部精确地说出来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出于策略的需要,有意把本来清晰,很具体的人和事用模糊思维来表述。譬如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明明是美国和英国绕开联合国,单方面出兵攻打伊拉克,对于这个事态大多数国家是持反对态度的,可在发表声明中的措词却是:“希望有关国家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有的外交人员本来就是从事间谍活动,可在驱逐出境的外交辞令中却说:干了与外交官身份不相称的事情,是不受欢迎的人。
模糊性思维与精确性思维联系紧密,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在学术演讲活动中,就要求思维清晰而准确。总之,在交际过程中,应当视实际情况,根据交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精确性思维和模糊性思维。
二、思维的态势
思维的态势,是指思维运行的规律及其走向趋势。
1.正向思维
正向思维法是指从初始状态或边界状态出发,利用某种规则不断到达新的状态,直到问题目标状态的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见到的事物、听到的言语、嗅到的气味……都要通过各自的感官,输送到大脑,然后由大脑分析、思考发出指令性行动。这一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总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即人们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人们依据各自的、习以为常的分析事物的方法来对待外界事物,进行心理活动。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活动,就是“正向”思维方式。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法,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面临新事物、新问题的时候,应该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通过逆向思维,目的是培养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继承能力,善于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一个水平较高的表述者,能从一般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现象中发现谬误、不足,或从传统认为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的成分。其形式特点表现为对传统思维模式作逆向思考。
3.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指思维轨迹的多向发展,即能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思考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立体分析,在思考问题时,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
成语“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一层了,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少走弯路,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艺。“杞人忧天”是说古代那位杞人非常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栖身,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类对自然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环保意识,从而防患于未然。
4.综合思维
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这三种思维态势,其发展角度虽各有不同,但其目的却基本一致,都在于通过拓展思维轨迹的宽度、深度和辐射度,以发现新的论点、论据,新的论证角度和论证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统称之为“发现性思维”,它们注重的是思维过程,在于培养“发现”能力和“标新立异”能力。综合思维与之相比,侧重的是思维的终结环节,即“发现”已经完成,现在需要对所发现事物进行论证时的思维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论证性”思维,主要特点是综合说理。
三、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重在提高自身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等诸方面。这种能力是“内语言”形成的条件,是良好的“外语言”的前提。
(一)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是与常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传统思维模式为由“因”至“果”,逆向思维模式则表现为由“新因”至“否定旧果”,或由“新果”至“否定旧因”。逆向思维的形式特点表现为对传统思维模式作逆向思考,即所谓“反弹琵琶”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从传统观念中认为正确的观点、现象中发现不足之处进行批判,从错误的观点、现象中发现真理成分进行阐述。在逆向思维中,要把握好思维轨迹,要坚持“反弹琵琶”的方向,引导对传统思维模式作出否定式的逆向论证,而且这种逆向立论应当比原见解更深刻、更有积极意义。要避免曲解、抬杠等不良表达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