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重于一切(第2版)
48568200000023

第23章 寻求如何做得更好挑战能量极限(2)

不要由于暂时没有取得成功就责备这个世界不完美和不公平,这种心态是可笑而又可悲的。要想取得成功,你就要像所有成功者那样怀着火热地谋求不平凡的愿望,把你的全部身心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并时刻注意不要偏离自己的目标。这样,终有一天,你会像其他所有成功者一样不同凡响。

与此同时,决不要低估消极心态的力量。如果不重视,消极的心态会阻止人生的幸运,设置重重障碍,让你不断碰壁。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令人失望的事情,你该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工作!这时,你应该重新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并且把今天的挫折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这时,积极的心态可以把你从困惑中解救出来,并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转化为现实。

正是因为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次失败之后才发明了白炽电灯。而这个发明标志着伟大的电气时代的到来,并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正是因为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宏伟的“金门”悬桥的建造者,才能在众人都怀疑这个工程违反了工程学原理的时候,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最终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长的单跨度桥。

你的心就是一个两间房的屋子,一间住着“积极的心态”,另一间住着“消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具有吸引真善美的力量,而消极的心态则将使你远离这种力量。最重要的是别忘了你有权利也有能力决定自己将要选择哪一种心态。是拥有健康、财富、成功和幸福,还是被疾病、贫穷、失败缠绕,可以说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5.克服缺陷,提升自我

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不足之处甚至缺陷,但缺陷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自暴自弃的理由,人人都应力求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化缺陷为动力,活出真我的风采。

首先,对自己你要有一个充分的自我认识,即自我心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个体上的自我观念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特别是多年经验而不自觉形成的,这即是第一阶段。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小时候他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大喘气一样,如果被老师叫起来背诵,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由于牙齿的暴露,难堪的境地使别人更没有一个好的面孔对他。像这样的小孩,自我的感受一定很敏锐,不喜欢交朋友,大多会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并不如此,他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他有着克服缺陷提升自我的奋斗精神——一种无论何时都不认输的奋斗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惧怕。不因缺陷而气馁,甚至对其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的巅峰。他的成功是神奇、伟大的,然而先天加在他身上的缺陷又是何等的严重,他却能毫不灰心地将自己的路走下去,直到成功的日子到来。

一个先天有缺陷的人,如果停止奋斗而自甘堕落,也是相当自然而平常的事。罗斯福没有因此而自卑,自暴自弃。他从来不落入自怜的罗网里,这种罗网害过许多比他的缺陷要轻得多的人。没有人能像这位伟大的总统一样,有如此悲哀的童年却有如此伟大的信心。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那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却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认清你的缺点,然后用行动来弥补,确实是建立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假如你不肯正视自己的缺点,那只会使你变得更可笑而已。获得自我认识,不仅是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用行动去弥补它,化为成功的动力,为锐意创新迈出坚定的第一步。如果你决定要战胜一个困难,一个缺陷,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然后你要能心甘情愿地、不断地努力下去,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无论自身的条件多么残酷,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都不会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可能会对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仅不会使他埋怨和不快乐,反而会使他勇敢地挑战自我,克服缺陷,把缺点变成优点,努力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获得最丰厚的收获。

6.不要成为借口的“奴隶”

遇到工作中出现问题或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寻找一个理由推卸责任,另一种是主动承担责任并寻求改进措施。一名员工在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如果总是想着如何找借口逃避,最后就会成为借口的奴隶,而把错误进行到底。

“如果”是一种假设,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借口。有的人在遭受失败之后,时常把这两个字挂在嘴上,逢人便说“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就好了”、“如果我有一个好上司就好了”,等等。其实,这并不是对失败原因的正确总结,而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人意志消沉。

美国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在回答如何训练推销员时说:“我总是教他们做一个只想‘如何’而不是只想‘如果’的人。”

他指出了只想“如何”和只想“如果”之间的差异。

“只想‘如果’的人,只是对着一个困难或一次挫折追悔莫及,既难过又悔恨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做这或做那……如果当时的环境不一样的话……如果别人不这样不公平地对待我的话……’就这样从一个不妥当的解释或推理转到另一个,一圈又一圈地不停打转,结果当然是于事无补。不幸的是,世上有不少这种在遭到失败时只想‘如果’的人。

“只想‘如何’的人,在麻烦甚至于灾难降临的时候,不会浪费精力于追悔过去,而总是立刻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因为他相信总会有办法的。他一般这样问自己:‘我该如何利用这次挫折?我如何能从这种状况中得出些好结果来?我如何能从头干起,重振旗鼓?’他从不想‘如果’,而只考虑‘如何’。

“考虑‘如何’的人能够很有效率地解决问题,总是能在困难之中找到价值。他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如果’上,而立刻去思考更有意义的‘如何’。他总是能够排除有破坏力的想法。而且他永不放弃,无论如何,他也不放弃。”他最后说,“如果今天世界上有更多的只考虑‘如何’的人,你想想看我们会做出多少事来?”

所以,当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的时候,只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此时,关键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当然,每个人所遇到的情况是不同的,针对“如何”的答案也会不同。

日本矿山大王市兵卫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以“忍耐”二字来回答“如何”。

市兵卫在青年时期曾受雇于高利贷业者。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收款员。一天晚上,他到一个客户家里催讨欠款,对方不但不予理睬,甚至干脆熄灯就寝,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对此,古河毫无办法,只能忍饥受饿地一直等到天亮。早晨,市兵卫并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脸上仍然堆满笑容。对方被他的耐性感动了,态度大变,恭恭敬敬地把钱付给了他。

市兵卫这种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随和诚恳的待人态度,让老板大为欣赏。没过多久,老板就介绍他去一个大财主古河家做了养子,之后,他才有机会进入豪商小野组(组等于现在的公司),并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几年后他就被提升为经理。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我们应该从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总以“如果”作借口是没有用的,只有找到“如何”的答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多想想“如何”去做,而不是纠缠于“如果”式的借口中,我们才能克服困难,走出失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