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重于一切(第2版)
48568200000022

第22章 寻求如何做得更好挑战能量极限(1)

如果一个员工有十分的能量,却只释放出五分、八分,尽管他已经按照要求完成了工作,也不能算作一个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的优秀员工。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意味着要寻求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意味着越是在困难条件下,越要勇于挑战自我,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1.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

一些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表现所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只能使我们永远都是能力平平的员工,而无法做到优秀。

对于我们来说,一旦满足于自己尚可的工作表现,平庸将相伴我们一生。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做个优秀者呢?

拿一个运动员来说吧,如果太容易满足的话,那么他别说赢得奥林匹克竞赛,可能连赛场都进不了。把金牌带回家的运动员必须超越已有的记录。就像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的那样:“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扞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我讨厌人们说那是因为天性使然。他们可能会说:‘我的个性不同于你,我并没有你那么强的上进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致使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在某大型机构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一句很让人感动的格言——“在此,一切追求都永远不会停息。”这句话值得作为我们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始终记住这句格言,并付诸实践,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可能完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利不知要增进多少。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不断进取;失败者无论做什么,浅尝辄止,安于现状。

在工作中你应该挖掘潜力,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不错;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并且始终保持这种工作作风,无论客观条件是怎样的,也唯有如此,你才能超越平庸,迈向更高的层次。

2.埋头苦干更易赢得机会

对于机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与它不期而遇,但实际上机遇不是靠等,也不是靠求才能得到的。

我们总以为机会会主动找到那些愿意迎接机会的人。事实刚好相反,机会是一种想法和观念,它只存在于那些认清机会并愿意为获得机会付出积极努力的人心中。因此,如果你在公司中境遇不佳,请别去问老板为什么你没有获得晋升,而应该去问那个最清楚这一原因的人——你自己。

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干出伟大的事业来。富尔顿靠自己的勤奋和苦干发明了一个小小的推进机;法拉第仅仅埋头于药房里的几瓶药品,就成了英国有名的化学家;惠德尼利用小店里的几件工具,竟然发明了纺织机;而贝尔用最简单的器械发明了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最有价值的电话。

历史上有许多让人感慨、让人感动的成功故事,主人公确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尽管在前进的路上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力克服了一切困难,没有机遇自己创造机遇,最终获得了成功。

生活中,我们发现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不是上帝的宠儿!”他们将失败的理由归结为没有人垂青他们,好职位总是让他人捷足先登。而那些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则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干努力去创造。他们深知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在取得了一次战役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机会到来时,再去进攻另一座城市,亚历山大听后竟大发雷霆:“等待机会?机会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机会,正是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伟大帝王的原因之一,也唯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建立不朽的功绩。

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是极其危险的。一切努力和期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大批失业的人群,给人的印象是社会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但同时却有许多空缺的职位,在报纸上、人才市场上到处是“诚聘员工”的广告。不过,人们需要的是那些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和勤奋进取的员工。

你看过林肯的传记吗?你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吗?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木柴燃烧发出的微弱的火光来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正规学校教育,成长于艰苦的环境中,但通过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堪称完美的模范人物。

请记住,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要靠自己的创造。如果认为个人发展机会是别人给予的,那么你一定会失败。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说:“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总统?同时代有许多出生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在漂亮的学校里上学,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看书,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一个在茅舍里成长起来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许多出生于贫民窟的孩子成为议员,成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不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吗?困境也许有时候正是上帝给予你的一粒能产生机会的种子,就看你面对它是怎么做的,你应该明白,埋头苦干正是促使这粒种子结果的根本。

3.坚持进取,一切皆有可能

对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要工夫用到,成功是迟早的事。

年轻的拿破仑·希尔有着一个想当作家的梦。要实现这个梦,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但由于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所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文字上的精深造诣对他来说根本谈不上,因此,好多所谓的“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没有服输,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全面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目标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之后希尔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希尔把他整个的人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就是对一个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里并非是让你从表面上学拿破仑·希尔那样从你的字典里把“不可能”这个词剪掉,而是建议你要从你的心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铲除掉。谈话中不提它,思想中赶走它,态度中丢掉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弃,而用熠熠生辉的“可能”来替代它。

汤姆·邓普西就是通过积极进取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一个好例子。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一直鼓励着他,并且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自卑。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公里,汤姆也同样能坚持走完10公里。

后来他要踢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远。他要别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他并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劝诫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对他也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留下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更有好感了,因为在一次友谊赛中他踢出了50米远。这使他获得了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他一人独得了99分。

在一次比赛中,球场上坐满了66000名球迷。球当时在40米线上,比赛只剩下几秒钟,但是根本就可以说没有时间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结果怎样?66000名球迷全屏住了呼吸,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汤姆一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欢呼,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有人大声叫,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

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坚持进取,积极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不管经营事业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是抱着‘这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念头,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反之碰到事情总是认为‘应该可以办到,问题只是要如何去做而已’,很多工作乍看似乎不大可能办到,结果居然也做成功了。”这就是说,再难的事情,再复杂的工作,只要你下定决心,努力不懈地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一定能把它做到最好。

4.心态决定一切

很难想象,一个整天牢骚满腹,被抱怨、嫉妒、猜疑等消极心态左右的员工能够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继而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相反,所有卓越的成就需要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来争取。

对一个员工来说,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工作负起完全的责任,同时铲除消极的心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法宝,它像硬币一样拥有正反两面:正面写着积极心态,反面写着消极心态。这个法宝的力量令人吃惊:积极心态让人积极进取,获得成功;消极心态却让人在命运面前陷入绝望,永远没有机会改变平凡的命运。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心态的力量都不会主动爆发,而是受到人的主观意志的控制。因此,克服消极心态是可能的。而克服消极心态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使你的法宝的正面永远朝上,让积极的心态帮助你去争取成功。

无论怎样,你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优秀员工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当你认识到你的积极心态并开始积极运用这种力量的那一天,就是你走向优秀的开始!

皮鲁克斯说他成功的奥秘就是一种叫做“积极心态”的东西。积极心态的英文是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简称PMA。

斯通生于1902年,童年时曾做过报童。当他走进一家餐馆卖报时,几次被餐馆的服务生踢出门外,但他还是一再地溜进去。客人们见他勇气非凡,便纷纷劝阻餐馆的服务生不要再踢他出去。结果,他的屁股被踢得很疼,口袋里却装满了钱。这事让他陷入沉思:“哪一点我做对了呢?哪一点我又做错了呢?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形我应该如何处理呢?”他一生中都在这样问自己。他一直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每天不懈地努力,最后成为美国着名的行为学家。

积极的心态是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心态总是和一些正面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例如,忠诚、仁爱、正直、希望、乐观、勇敢、创造、慷慨、容忍、机智、亲切、通情达理……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总能怀着较高的目标不断奋斗,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塞尔玛的丈夫奉命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学习。年轻的塞尔玛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守在一间集装箱一样的铁皮小屋里,这里是沙漠边缘,炎热难耐,周围只有墨西哥人与印第安人,他们不懂英语,无法与之进行交流。塞尔玛寂寞无助,烦躁不安,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想离开这鬼地方。父亲的回信只写了一行字:“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了繁星。”她开始没有读懂其中的含义,反复读了几遍后,才感到无比的惭愧,决定留下来在沙漠中寻找自己的“繁星”。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地面对人生。她与当地人广交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她付出了热情,人们也回报了她热情。她非常喜爱当地的陶器与纺织品,于是人们便将舍不得卖给游客的陶器、纺织品送给她作礼物,她很受感动。她的求知欲望与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许多沙漠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掌握了有关土拨鼠的生活习性,观赏沙漠的日出日落,并饶有兴致地寻找海螺壳……沙漠没有变,当地的居民没有变,只是她的人生视角变了。拒绝借口、自动自发使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先的痛苦与沉寂没有了,代之以积极的冒险与进取。她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激动不已,于是她拿起了笔,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两年后出版了。她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