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重于一切(第2版)
48568200000002

第2章 岗位可以普通责任同样重大(1)

可能你长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极其普通的工作,但无论多么普通的工作,都是企业运转中不能缺少的一环,哪一环出现纰漏,对整体利益都有影响。因此,你不能以工作的普通为理由漠视应该肩负的责任,毕竟,工作岗位是由领导决定的,而责任心可以自己取舍。认识到责任、承担起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1.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你肩负的责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担责任,要下定决心,你一定可以承担任何正常职业生涯中的责任,也一定可以完成得很出色。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责任,认为等到以后准备好了、条件成熟了再去承担才好。在需要你承担重大责任的时候,马上就去承担它,这就是最好的准备。如果不习惯这样去做,即使等到条件成熟了以后,你也不可能承担起重大的责任,你也不可能做好任何重要的事情。

责任是一种意识,只有具有这种意识才能把工作做好。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儿打电话给布鲁斯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工?”

布鲁斯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经有割草工了。”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布鲁斯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工已经做得很好了。”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布鲁斯太太说:“我的割草工也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儿便挂了电话,男孩旁边的朋友问他:“你不是就在布鲁斯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样的电话?”

男孩儿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要多问自己“我做得怎样,别人满意吗”,这就是一种责任。

在工作中要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让它成为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而这种责任意识会让我们表现得更加卓越。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他们在谈到自己就职的公司时,使用的代名词通常都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他们业务部怎么怎么样”、“他们财务部怎么怎么样”,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员工至少没有一种“我们是整个机构”的认同感。

现在,在企业里,老板越来越需要那些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

“我警告我们公司的人,”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来普说,“如果有谁说,‘那不是我的错,那是他(其他的同事)的责任’,被我听到的话,我就开除这个人。因为说这话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他愿意,站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醉鬼坐进车子里去开车,或任何一个没有穿救生衣、只有两岁大的小孩单独在码头边玩耍——好吧!可是我不容许他这样做。他必须跑过去保护那个两岁的小孩才行。

“同样地,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都该毫不犹豫地加以维护。因为,作为一个员工,如果想要得到提升,任何一件事都是你的责任。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个可造之才,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抓牢促进公司利益的机会,哪怕不涉及你的责任,你也要那么做。”

老板心目中的员工,个个都应是负责任的人。只有主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公司和老板负责、对客户负责的人,才是老板心目中的好员工。

如果你推卸责任,老板也许会因为你尚有其他长处可用,不愿当众揭穿你推卸责任的行为,但是,在老板的心目中,早已断定你是一个并不可靠的人了。

2.全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有的员工工作多年,都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业绩不好不坏,工资不高不低,即使一时无下岗之虞,却也难有晋升的机会。于是他感到工作乏味,抱怨领导偏心,但就是不去想一想,那些能够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当然也就无法明白一个至为简单的道理:优秀或者平庸全在一个人自己的选择。

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当我们走进一家鞋店买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一双黑色的鞋,也可能会选择一双咖啡色的鞋;当我们走进时装店买衣服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一件浅颜色的衣服,也可能会选择一件深颜色的衣服;当我们打开电视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新闻,可以看足球赛,也可以看电视连续剧;当我们外出度假的时候,我们可以去看桂林的山水,也可以去登美丽的黄山……

总之,选择的权力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选择是人类一种天赋的能力,它不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或教育,也不需要有特殊资质或者有钱有势才能运用成功,它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出身,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所有的人都能掌握它、利用它。如果我们正视这种力量的存在,并且开始加以运用,我们的生活将能够完全得到改观,完全可以合乎我们自己的理想,它将能化失败为成功、化怯懦为自信、化浮躁为冷静、化不安为稳定,它能使我们受伤的心灵得以安宁,能使我们烦恼不堪的生活重获动力,变得美满快乐。

有一则寓言故事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选择的威力。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位天才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打算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然后就来到老人的住所。一个小孩握着那只小鸟,问老人:“你说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鸟是活的,你就会捏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鸟是死的,你就会放开手让它飞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这个寓言故事没有一点渲染,也没有一丝保留,我们不仅掌握着那只鸟的生死大权,更掌控着自己的命运。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分岔路口,在每个路口,我们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道路走下去,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踏上两条道路。

对于员工来说,无论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职员还是管理人员,每个人面前都有两条路,一条走向优秀,一条走向平庸,你的归宿在于你自己的选择,命运的不同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也许你和你的工作都很平凡,可如果你选择了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面对工作,你就能脱离平庸而向优秀靠拢。

3.平凡工作尽显人生价值

社会的发展使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然而无论在哪个行业工作,只要它是合法的,只要你诚实、用心地工作,就没有谁有权力否定你的价值。

认真负责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是真实的人生,同时也是成功的人生。工作松松散散的人,不论在什么领域,都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把工作仅仅当做赚钱的工具,这种看法也是让人蔑视的。在人的身上有一种神性,在舒适的伊甸园里是培养不出这种神性的。人被赶出伊甸园,实际上是不幸中的万幸,这就迫使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去换取生存所需的食粮。上帝是想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经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只有经历过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懂得这一点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正因为缺少某种东西,才有追求它的强大动力。”

蒙格尔说:“只有具备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才能锻造人的品格,提高人的修养;只有具备坚定的立场,才能取得成就。”

同样的画布、同样的颜料,由不同的人来画,有的或许是无价之宝,有的或许不名一文,原因何在?倾注的精力不同,投入的劳动不同。

一块价值2美元的铁块,铁匠将它加工成马蹄铁,得到10美元;刀剪匠将它制成刀具,得到200美元;机械师将它制成针,得到6800美元;钟表匠将它制成钟表的主发条,得到2万美元;而将它制成牙医用的细丝,可以得到20万美元。可见,同样的东西,由于付出了不同的努力,而产生的最终价值就会有天壤之别。

就我们的人生而言,情况也是一样的。我们天生就具有某种潜能,我们总得利用它来做些什么。你想利用它获得一件无价之宝的价值或是一块马蹄铁的价值,全看你自己。有些年轻人用它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有些人没有生活目标,缩手缩脚,浪费了天生的资质;到了晚年,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只能哀叹不已。本来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结果却失之交臂,这不能说不是巨大的遗憾和错误。

在卢浮宫里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画的是女修道院厨房内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忙于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每个天使都是那么全神贯注。行为本身并不能说明自身的性质,而是取决于我们行动时的精神状态。如果一种工作看起来单调乏味,其实这不过是我们的心境使然。

你在工作中所抱的态度,使你的工作与周围人的工作区别开来。你的人生目标贯穿于你的整个生命。随着日出日落,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你的视野更狭窄,这样的话,你的工作要么变得更加高尚,要么变得更加低俗。

如果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你可曾在砖块和砂浆的和谐中涌出成就感?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卷的间隙,你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如果你是学校的老师,已桃李满天下,你是否对从你手中教出的一批批学生感到欣慰?

如果只从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从物质层面或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它或许是毫无生机、枯燥乏味的,好像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吸引力或价值可言。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教堂的窗户,上面布满了灰尘,让我们产生一种单调、灰暗和破败的感觉。但一旦走进门槛,走进教堂内部,我们看到的却是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窗花格也显现在人们的眼前。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这个例子说明了人们观察活动的特点,也说明了人们的观察方式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职业如果只从表象来看,它是索然无味的,而一旦深入其中,我们就会发现它充满盎然的生机。

只有正确地看待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到尽职尽责;也只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地对待你的工作,才能实现你的个人价值,使你获得荣耀和别人的肯定。

4.普通工作中尽足本分

有的员工说:“我做的是最普通不过的工作,工作做得再优秀也看不到出路。再说,做到优秀又谈何容易?”是的,大多数的工作岗位普通而平常,但做到优秀也同样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其实,你能尽足本分,优秀的光环就会不期而至。

清人金缨有句话叫“尽吾本分在素位中”,就是说我们面对平凡的工作,心中存有一股认真做人的念头,在本分的工作中尽心尽力。这是第一等的学问和功夫。换言之,人要是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是平凡岗位上的“圣贤”。

今天,我们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如果说“古人”强调“尽吾本分在素位中”,还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话,那么在今天,尽力尽心地做好本分的工作,就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这种态度,不但个人连工作都很难保证,从而失去谋生手段,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混乱,从而使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组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要取决于他周围许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你要吃肉吃粮,但为你提供这些商品的人缺乏“尽本分在素位中”的意识。你买来的火腿里有刀片,面包里有老鼠屎;你坐出租车赶火车,但司机嫌路途较近赚不了钱而拒载;你期望孩子学习好,但教他的老师业务不精,批改作业时还写错别字……这时,你真要对那些为你提供服务的人说一句了:“请把你的工作做得好一点,行不行?”反过来,你又是否尽本分了呢?你给别人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能让别人满意呢?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我们可以“万事不求人”,但在现代社会,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工作和服务。市场经济的社会就是一个互相服务的社会。我们只有都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才可以大大增加社会的财富,提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尽本分,首先是对我们自己有利。想要保住饭碗,要获得薪水,还想升职加薪,你就要兢兢业业做好你眼前的这份工作。没有一个老板会喜欢雇用一个工作吊儿郎当、业务一塌糊涂的职员。尽本分,也对他人、对社会有利,从而使你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我们没有理由不尽本分。

有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名刹担任撞钟之职。他自认为早晚各撞一次钟,简单重复,谁都能做,并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就这样,他敲了半年钟,备感无聊至极,却又无力改变,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一天,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

小和尚听了很不服气,心想:我撞钟难道不准时、钟声不响亮?

方丈告诉他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没有‘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响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应圆润、浑厚、深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