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均可致肾阴亏损,心火妄动,经行之际,阴血下注,使肾阴更虚,心火更旺,以致心悸不安。
(3)阳气不足:久病体虚,阳气虚弱,不能温养心脉,心阳不振,心脏赖此阳气维持其生理功能,鼓动血液的运行。经行之际,有形血去,心无所养而作悸。
(4)心神不宁:突受惊恐,可导致心神不宁,惊则气乱,神志不宁,故心惊神摇,动悸不安;如《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恐则精却”。恐则伤肾,精气虚怯,不能上奉以安心神,故心悸不安。经行气血耗伤,稍有突然惊恐刺激,郁怒损伤,即可动撼心神,而发心悸。
121.如何运用简易方法自我调治心悸?
(1)中成药
①养血清脑颗粒,每服4克,每日2次。适用于血虚肝亢而心神不安者。
②天王补心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心肾不足,阴虚血少而心悸者。
③人参养荣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心悸者。
④朱砂安神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心火上炎而致心神不安者。
⑤安神定志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者。
⑥磁朱丸,每服4克,每日3次。适用于心身不交,虚阳上亢者。
⑦天麻醒脑胶囊,每服2粒,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不足,心悸失眠者。
(2)简便验方
①酸枣仁、龙眼肉、刺五加皮、五味子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②黄芪10克,柏子仁20克,茯神15克,白芍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③琥珀粉0.5克,水冲服,每日2次。适用于心虚胆怯者。
④石菖蒲,朱茯神各10克,远志6克,水煎服。各型均可使用。
(3)饮食疗法
①龙眼肉、当归各30克,生鸡500克,煮熟后调味食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②朱砂10克,人参30克,远志、石菖蒲各40克,茯苓、柏子仁各20克,黄酒1500毫升。同煮数沸,再浸1周去渣,每服20毫升,每日2或3次。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③茯苓、柏子仁、当归各30克,生地黄40克,麦冬、龙眼肉各60克,酸枣仁20克,黄酒3000亳升,加工与用法同上。适用于阴虚血少者。
④朱砂1克,猪心1具。将猪心割数个小口,把朱砂细末装入,加水煮熟后吃肉喝汤。或炒枣仁为细末,每次3克水冲服,每日2或3次。适用于各型心悸患者。
122.如何选用中成药、验方等调治经行胃脘痛?
经行胃脘痛是指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上腹近心窝处疼痛,经净后逐渐减轻或消失,随月经来潮呈周期性发作的病证。常见的证型有病邪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停滞等,以下方药可以选用。
(1)中成药
①良附丸,每服6克,每日3次。或附子理中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寒邪犯胃者。
②十香暖脐膏或丁桂暖脐贴,敷脐或胃脘部。适用于寒湿凝滞者。
③木香顺气丸,每服5克,每日2次。或舒肝和胃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寒凝气滞者。
④温胃舒冲剂,每服4克,每日3次。或黄芪建中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⑤左金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火旺者。
⑥保和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饮食停滞者。
(2)简便验方
①生、熟香附各30克,炒小茴香30克,炒焦黄共研细末。每服30克,分2次,早、晚用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②白芍30克,乌梅20克,川楝子、甘草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胃阴不足者。
③木香15克,五灵脂、香附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胃痛者。
④炒山楂、莱菔子、鸡内金各30克。共研为细末,每服5克,每日3次。适用于食滞胃脘者。
⑤高良姜、乌药、延胡索各6克,水煎服。适用于胃寒气滞者。
⑥木香、延胡索、乌药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胃痛者。
⑦香附10克,沉香、甘松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各型胃痛患者。
(3)饮食疗法
①厚朴30克,大黄、海螵蛸各20克,莱菔子15克,黄酒1000毫升。煮数沸去渣,每服3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食滞胃脘者。
②乌梅30克,石斛15克,玉竹10克,黄酒500毫升。制法与用法同上。适用于胃阴不足胃痛者。
③小茴香、生姜末各30克,红糖50克,黄酒600毫升。制法与用法同上。适用于胃寒者。
④陈皮10克,莪术3克,代茶饮。适用于气滞血瘀胃痛者。
123.如何选用中成药、验方等调治经行呕吐?
(1)中成药
①香砂六君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而有气滞者。
②木香顺气丸,每服6克,每日2次。或柴胡疏肝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气犯胃者。
③保和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饮食停滞而致呕者。
④理中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脾胃虚寒致呕者。
(2)简便验方
①镇逆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代赭石18克,半夏、龙胆草各9克,台参、青黛、生姜各6克,白芍12克,吴茱萸3克。适用于胆胃火气上逆者。
②干姜、人参各6克,半夏1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虚胃寒者。
③藿香12克,陈皮30克,丁香10克,人参6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寒凝气滞者。
④半夏12克,生姜30克,水煎服。或旋覆花15克,半夏10克,生姜12克,水煎服。适用于各型呕吐患者。
(3)饮食疗法
①竹茹、陈皮各12克,半夏、生姜各1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痰热伏胃者。
②柿蒂12克,干姜10克,代茶饮。适用于胃寒呕吐。
③厚朴、薏苡仁各10克,白术12克,共为细末,与面烙饼食用。适用于脾虚气滞者。
④生姜15克,红糖适量,水冲服。或丁香10克,代茶饮。适用于各型呕吐患者。
124.经行腰痛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经行腰痛是指每逢经行前后或值经期,出现腰部作痛,经净后逐渐缓解的病证。
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阴不足,肾精亏虚,肾阳虚衰均可引起经行腰痛,另外瘀血阻滞,感受外邪等亦可引起经行腰痛。
(1)肾精亏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久病多产,精血亏损,经行阴精下注胞宫,精血亏虚益甚,腰为肾之外府,肾精亏虚则其府失充而作痛。
(2)肾阳虚衰:素体阳虚,或房劳伤肾,损竭其精,耗散肾气。经血下注,气随血泄,命门火衰,阴寒内盛,凝滞经络,形成本病。
(3)瘀血阻滞:跌扑损伤,或劳伤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阻滞经络,经行时气血旺盛,经气壅滞而不通畅,以致出现腰骶疼痛。
(4)感受外邪:由于居处冷湿,或冒雨涉水,或身劳汗出,感受寒湿之邪经脉气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腰痛。或感受寒湿之邪,阻遏经脉,经行时经气受损,运行无力,以致不通则痛。
(5)气血虚弱:过劳多产,或久病体虚,耗伤气血,经行阴血下注,气随血注,气血更感不足,以致筋失所养,不荣则痛,或气虚运血无力,经脉失于通畅,发为经行腰痛。
125.如何选用成药验方治疗经行腰痛?
(1)中成药
①小活络丹,每服4片,每日3次。或木瓜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寒湿阻络者。
②舒筋活络胶囊,每服4粒,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阻滞者。
③桂附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或古汉养生精,每服4片,每日3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④六味地黄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者。
⑤右归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
⑥龙血竭胶囊,每服4粒,每日3次。用于血瘀阻滞者。
(2)简便验方
①甘草10克,干姜12克,茯苓、白术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寒湿型腰痛。
②川芎15克,木瓜12克,桑寄生、川断各20克,水煎服。适用于肾虚或血瘀者。
③杜仲、川牛膝各15克,红花10克,水煎服。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④独活、黄柏各6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者。
(3)外治法
①川草乌、延胡索、乳香、没药、海风藤、透骨草、威灵仙、川芎、络石藤各30克,细辛10克。将药打碎,用黄酒和醋湿透后炒热,热敷腰部,每次1小时,每日1或2次。
②透骨草、伸筋草、艾叶、川椒各60克,狗脊、川草乌、乳香、没药、川芎、白芷、续断各30克。共为粗末,加水拌匀,装入布袋内上锅蒸20分钟后热敷腰部。每次1小时,每日1或2次。各型均可使用。
(4)饮食疗法
①金毛狗脊30克,黄酒500毫升,同煮数沸,每服3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寒湿阻滞者。
②山茱萸肉30克,枸杞子20克,代茶饮。或胡桃20克,补骨脂10克。水煎后喝汤并吃胡桃。或炒补骨脂10克,猪腰子1对。同煮熟后食肉喝汤。适用于肾虚腰痛者。
③水蛭2个为末,黄酒冲服。适用于血瘀腰痛者。
(5)针灸疗法:取穴隔俞、次髎、肾俞、委中、命门、志室、太溪、腰阳关、腰眼、气海俞,大肠俞。每次取3或4穴针刺或配用艾灸。
126.经行便血是怎样发生的?
经行便血是指每逢经前或值经期出现大便下血,伴有月经量少,经后渐愈,呈周期性发作的病证。也称“错经”或“差经”。经行便血的病因分虚、实。虚主要责之于气虚,血液失于固摄而出血;实是热邪迫血,血溢脉外而出血。
(1)脾虚失摄:素体脾气虚弱,或饮食劳倦内伤,中气受损,气虚统摄无力,经血来汛,气随血泄,中气更虚,固摄无权,发生便血。
(2)肠胃郁热:嗜食辛辣厚味,燥血动火之物,火热郁结肠胃,下注大肠,月经将潮和经行之际,冲脉气盛,经起肠中积热,热灼大肠血络,迫血妄行而致大便出血。
127.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自我调治经行便血?
(1)中成药
①槐角丸,每服6克,每日2次。或止血肠辟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胃肠郁热者。
②荷叶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出血者。
③归脾丸,每服8粒,每日3次。或补中益气丸,每服8粒,每日3次。适用于脾虚失摄出血者。
④四红丸,每服1~2丸,每日3次。各型便血均可使用。
(2)简便验方
①大黄炭6克,为细末水冲服。适用于胃肠郁热者。
②番泻叶10克,开水泡服。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③伏龙肝30克,乌贼骨10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虚有寒者。
④乌贼骨12克,藕节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2或3次。或槐花、生地黄各15克,仙鹤草、地榆炭各10克,水煎服。各型患者匀可使用。
⑤滋阴润肠口服液,每服1支,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肠燥大便干结者。
(3)饮食疗法
①槐花30克,冰糖10克,代茶饮。适用于胃肠郁热者。
②鲜生地黄60克,鲜马齿苋3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阴虚有热者。
③黄芪、白术各10克,代茶饮。适用于脾虚气弱者。
④鲜马齿苋200克,做汤食用。或白茅根50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各型便血患者。
128.经行泄泻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每逢经前或经期则大便溏泻或水泻,经净自止者,为经行泄泻,若偶因饮食不洁而发生在经期泄泻者,不属本病范围。本病或称“经来泄泻”。本病总由脾肾虚损所致,脾主运化水谷,然需肾阳温煦,二脏功能失调,则水谷之精无以化生,水湿停留,经行则气血注于胞宫,则脾肾之气更虚而为泄泻。
(1)脾虚:素体脾气虚弱,经期脾血注入血海,脾气既亏则化湿无权,水湿渗于肠胃而为泄泻。
(2)肾虚:肾主开阖,司二便,而经本于肾,若素体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经行则肾气更虚,开阖失司,阳虚无以治水,则经行泄泻。
(3)肝旺乘脾:郁怒伤肝,木气偏旺,横克脾土,经行时经气旺盛,脾虚失运,以致清浊升降失常而发生泄泻。
129.如何运用简便方法调治经行泄泻?
(1)中成药
①人参健脾丸,每服6克,每日3次。或理中丸,每服6克,每日2次。适用于脾虚作泄者。
②四神丸,每服6克,每日3次。或附子理中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③柴芍六君丸,每服9克,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脾虚作泄者。
④补脾益肠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脾虚气弱而致泄泻者。
⑤参苓白术散,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者。
(2)简便验方
①补骨脂、赤石脂、党参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而作泄者。
②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10克,肉豆蔻6克,水煎服。适用于五更腹泄者。
③炒黄芪30克,黑山楂20克,补骨脂、山药、白术各15克,炙甘草、陈皮、吴茱萸、人参、乌梅各10克。每日1剂,连服6剂后,腹痛消失,上方加扁豆20克,连服10剂可愈。适用于脾气虚而作泄者。
④陈皮15克,制香附20克,醋白芍15克,甘草10克,黄酒500毫升。同煮数沸去渣。每服3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3)饮食疗法
①薏苡仁、莲子各30克,陈皮1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②白扁豆50克,鲤鱼50克,陈皮、紫苏叶各10克,调淡咸作饭菜食。
③山药、莲子肉各30克,熟鸡蛋黄3枚,白糖适量,煮粥食。
④肉桂、肉苁蓉各15克,生鸡1只,煮熟食肉喝汤。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⑤韭菜子15克,代茶饮。适用于肾阳不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