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天牛为什么如此厉害呢原来,天牛的大颚非常尖利发达,还没长大,幼虫就开始在树皮下面吃树木的纤维,它们在树皮中转来转去,啃成螺旋状的沟纹。等幼虫长大后,成年的天牛就开始向树干里面蛀蚀,把树干啃(kěn)出弯弯曲曲的隧道,然后钻进去。
天牛从此住进树干的洞里,边吃边排泄,有的小朋友会在树干上被天牛蛀的沟纹里,看到一些细碎的东西,那就是天牛的粪便。天牛在树洞里一住就是一两年,可把树木害苦了。所以,为了保护宝贵的林木资源,我们都要定期喷洒药剂,或者采取其他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消灭天牛。
为什么衣鱼要吃书?
衣鱼并不是鱼,而是最原始的小昆虫,它的确是与众不同。虽然衣鱼已经从远古到现在在地球上生活了2.6亿年,但身体和外观却一直没有变化。
衣鱼的身体分为14节,约10毫米长。没有翅膀,体形扁平,披一层银灰色鳞(lín)片。衣鱼被称为“书虫”,它很喜欢吃书,所以常能在书里发现它。每当夜晚来临,它便开始活动,吃书和纸张,有时也吃衣服。衣鱼喜欢吃含有淀粉和胶质的东西,书籍在装订时要涂上浆湖或者胶,所以自然就成为它啃吃的对象了。衣鱼能长期住在书里而不须饮水,这是因为它体内组织中有氢(qīng)元素,吃下的食物与氢产生化学作用,就能产生水。
昆虫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体上,吸取它们的营养而生活,这是昆虫的寄生,一些昆虫都有这种习性。比如跳蚤(zǎo)寄生在猫身上,吸吮血液;虱子寄生在鸡身上,吸吮(shǔn)血液等等。衣鱼长期寄居在书里,也是一种寄生。
为什么独角仙总是爱打架?
独角仙是一种长相特别的昆虫,在南方的树林里,常见到它的踪迹。白天独角仙躲在树干上或泥土缝里,晚上才出来活动,它们专吃树木、其他昆虫的幼虫和植物的茎。
为了对付敌害,争夺食物或者配偶,独角仙常常大打出手,雄独角仙争斗时,角较大的一方,把角插到对手的腹部下方撑起,把对方弄翻。或利用角和前额的突起物把对方挟住,有时甚至把对方的前肢弄破。在争夺配偶时,雄性独角仙之间往往展开激战,获胜者把对方赶走,迎娶“新娘”。独角仙特别喜欢吸食甜树汁,常常为了抢食树汁而争斗,胜利者可以饱饮一顿,失败者只好灰溜溜地走开。
头顶上像犀牛角一样的角是独角仙得心应手的武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独角仙都长角,长角的只是雄性独角仙,雌性独角仙不长角。雄性独角仙长得个头较大,再加上头顶上的角有杀伤力,一般昆虫都不敢惹它们。
蝉真的听不到声音吗?
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听觉器官,接受的声波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而且不同种类的动物所能接受的声波的频率范围也不尽相同。当然,昆虫也不例外,每一种昆虫能接受的声波范围也各有差别,超过或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它们就听不到了。
曾经有一位法国昆虫学家对蝉的听觉作过试验。夏季,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唱个不停。这位昆虫学家在蝉的周围发出很大的声响,如拍掌、叫喊,但都无法使蝉产生反应。后来,他动用土枪,在蝉的旁边连连发射,可是蝉依然无动于衷。于是这位昆虫学家就断言:蝉是聋子。
其实,蝉并不是聋子,只是它们接受的声音频率与人不同。现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结论:蝉和其他昆虫一样,是有听觉器官的。蝉的听觉器官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由较肥厚的像丝样的物体所组成,上面布满灵敏的感觉细胞。当声波传到听觉器官时,感觉细胞把该信号传到脑子里,蝉就能听到声音了。
白蚁与气温升高有关系吗?
一提起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不少人都能说上几条。但你知道吗白蚁居然也与此有关。美国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气象化学家帕特里克·齐默尔曼教授认为,除了人类活动而不断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形成“温室效应”,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外,昆虫家族中的白蚁居然也与此有关。
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令人不可思议,小小的白蚁怎么会与气温升高扯在一起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白蚁的腹中大约生存着100多种细菌和原生动物,由于它们的存在,喜欢啃咬木头的白蚁,把大量木质纤维素食物吞下肚后就能被消化。但是,这类微生物在消化分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出甲烷气体。甲烷有个特点,在较低的大气层里,经过反应后能够形成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地球中的热量不易散发,形成“温室效应”现象。
蚂蚁为什么能认路?
蚂蚁外出寻找食物一走就很远,相当于到几百千米以外去一样。可是,蚂蚁没有眼睛,它又是怎样准确无误地回到自己的巢穴中去的呢?
科学家通过长期研究发现,蚂蚁是依靠气味来导航认路的。蚂蚁没有眼睛,它走路时,完全靠头部的一对触角来探路。蚂蚁的触角十分灵活,它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触觉作用,蚂蚁利用触角,探明前面物体的方位、形状、高矮、大小以及硬度等情况,然后很快作出是否通行的判断。另一种作用是嗅觉作用,原来,蚂蚁边走边从肛门和腿部的腺体里,分泌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在路上暂时留下气味和痕迹,当蚂蚁返回巢穴时,只要闻着这条留有气味的痕迹,就能准确无误地回到家,这叫做“气味导航”。
有人做了个试验,如果在蚂蚁的身上或走过的路线上洒上香水,蚂蚁就再也回不了家了。即使回到家也会被其他蚂蚁咬死。这是因为每一个蚁巢中都有它特殊的气味,蚂蚁就是靠这种气味来区别自家人或外人的。
小小白蚁为危然害大?
白蚁是一类隐蔽、群栖的昆虫,它们的个头很小,但对人类的危害却很大。
白蚁爱吃木材,以木材纤维素为主要营养源。所以木柱、木桩、枕木、坑木,甚至秋千架、树木都成了白蚁的美味佳肴。由于白蚁的破坏,有些房屋、船只等往往被蛀成像隧道一样的无数洞孔,木材也变得腐朽脆弱,一触即碎,所以时常发生倒塌,沉没事故。
白蚁危害木材的速度惊人,损失重大。中等程度的白蚁群体,只要10天时间,就可以把30立方厘米的木材吃光。在野外建筑70平方米左右的木结构建筑物,只要经过一次大群白蚁筑巢蛀蚀,2~3年间就需改建,否则,就有倒塌的危险。当白蚁的群体繁殖扩大以后,雌蚁、雄蚁的老巢可伸延出几十米长的通道,能危及房屋建筑、铁路桥梁和仓库物品。
由于白蚁的种类多、分布广,对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房屋建筑、铁路桥梁的危害极大,所以我们必须消灭这种害虫。
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
蚊子飞的时候能发出“嗡嗡(wēng)”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的翅翼(yì)振动率很快,每秒钟达到250~600次,能推动空气来回很快地运动,产生细微的“嗡嗡”声。
盛夏的夜晚,当人们休息时,蚊子的“嗡嗡”声很烦人,搅得人不能安然入睡。但是,这声音对蚊子本身来说却是美妙的,是它们求偶的特殊信号。
在雄蚊子的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上面有刚毛,另外还有两个球形的弦音感觉器。雌蚊子发出的“嗡嗡”声的信号,能通过空气被雄蚊子头顶触角上的刚毛接收到,并刺激弦音感觉器,雄蚊子就知道雌蚊子所在的位置,赶快过去向它“求婚”。依靠这种手段,蚊子才能不断地进行繁殖。
为什么只有雌蚊子叮人?
蚊子,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夏天蚊子多时,人常被它们叮咬,轻则皮肤上起红色小包,发痒;重则可能被蚊子传播的病菌感染而患病。
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叮人的,只有雌蚊才吸人、畜的血。
雌蚊子的“嘴”是由六根口针组成的,看上去就像一束极细的管子。这六根口针分别是上唇、两个上颚、两个下颚、舌。下颚针的末端上有小齿。这六根口针位于下唇的纵形沟槽中,有软有硬。由于蚊子下颚硬,所以用来刺穿皮肤,其他的口针随之伸入伤口,一直伸到血管吸血。雌蚊子必须吸食人畜的血液,才能使卵成熟,成功繁殖后代。
雄蚊的口针比雌蚊的退化得多。它的下颚又短又细,不够坚硬,无法刺穿人、畜的皮肤。所以雄蚊不吸人、畜的血。它一般吃植物的汁液、花蜜等食物,寿命也因此很短,只有1周左右。
昆虫有语言吗?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感到惊奇:象昆虫这样小小的动物,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从广义上说,如果把同种昆虫的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昆虫种类之间甚至昆虫与包括其它动物和植物在内的环境之间的“对话”(信息联系)都看成“语言”的话,那么昆虫的“语言系统”还可算是丰富多彩而且相当有趣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是用语言或手势、眼神进行交谈和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虽然昆虫属于较低等的动物,它们的“语言系统”远远不能与人类的语言系统媲美。但作为动物界中种类最多,个体数量最大的昆虫,必定需要自己的“语言”,而且还具备了眼睛、“嘴巴”(口器)、“鼻子”(嗅觉器官)和“耳朵”(听觉器官)等应用“语言”的条件,因此可以借助颜色、声音、气味和动作等进行“对话”,特别是在两性间传递寻偶、觅食、防卫和避敌等信息。
昆虫的“语言”多姿多彩,表达方式也五花八门。遗(yí)憾(hàn)的是,迄今人类对这种“语言”知之甚少,有的方面只是刚刚涉足,有的则尚未有人探索。尽管如此,我们可以相信,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研究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人类必将越来越深人地揭开昆虫“语言”之谜,并运用这些知识主动而有效控制昆虫的行为。
屎壳螂为什么要滚粪球?
一提起屎壳螂,许多小朋友都直咧嘴,因为它的名字实在是太难听了。
因为屎壳螂的名声不好,人们还总结出了不少和它有关的歇后语,比如:屎壳螂戴花——臭美等等。
其实,这种小昆虫并不是一无是处。夏秋之季,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屎壳螂在笨拙地滚动一个个粪球,越滚越大。屎壳螂为什么要滚动臭烘烘的粪球呢原来,它是在为生儿育女做准备呢。屎(shǐ)壳(ké)螂(láng)把粪球推到僻静处,用头足把粪球下的土挖开,使粪球下陷,并把粪球四周的土翻松。这时候,雌屎壳螂便在粪球上产孵。产完卵后,屎壳螂再松土掩盖粪球,直到与地面齐平。等到屎壳螂的卵孵出幼虫后,幼虫便以粪球为食。
这就是屎壳螂辛勤滚动粪球的目的。看起来,屎壳螂还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呢。
鱼都有什么样的语言?
鱼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它们有语言吗?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大部分鱼类都有“观察语言”。鱼儿整天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凭着姿态和表情相互了解。不仅如此,鱼类还会相互通知何处有食物,哪里有敌人。当然,不同品种的鱼类,向敌人表示威胁的姿势会不一样。
鱼类还有“音响语言”。借助于自己独特的发音器官,鱼会发出不同的震音、颤音、号叫声和鸣声等。我们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因为它不能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来。如小黄鱼发出的声音像蛙鸣,河豚的叫声却像狗吠。
鱼类有以嗅觉为基础的“化学语言”。如果领头鱼从皮肤中排出一滴粘液,鱼知道附近有凶恶的敌人。一些生活在深水的鱼,则是通过脉冲来互相交往的。
为什么鱼的身体上有侧线?
大多数鱼的身体两侧都各有一条侧线,侧线对鱼类生活的作用很大。侧线对水振动的感觉十分灵敏,能帮助鱼感觉到周围的情况。当周围有其他鱼游过来或者遇到障碍物的时候,鱼身体周围的水会产生振动,侧线不但能感觉水流很微水的振动,而且也能感觉到周围的声音,因为声音也会使水产生振动。
此外,海洋深处很黑暗,眼睛无法发挥作用,还有些鱼的眼睛功能已经退化,鱼只能靠侧线了解周围的情况。有了侧线的帮助,鱼就可以在乱石丛中随意游动了。
侧线之所以有这样的功能,是与侧线有完整的神经组织有关。在鱼体外表的侧线是些小孔,这些小孔接通皮下侧线管,管壁上分布有许多感觉细胞,靠感觉细胞上的神经末梢,通过侧线神经而直达脑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神经网,使鱼脑能及时地感觉到水的波动,并作出迅速的反应。
鱼身上的粘液有什么用?
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有些鳞片已经退化,由皮肤直接与外界相接触。在它们的皮肤上有一种粘液腺,粘液腺里的细胞能分泌大量的粘液,粘液布满鱼的全身,形成了一个粘液层,使它们的皮肤十分光滑。
你知道鱼身上的粘液有什么用途吗粘液的作用可大啦?它可以对鱼的身体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细菌、霉菌、寄生虫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qīn)蚀(shí),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以保证鱼的正常生存。
粘液对某些鱼来说,还是逃命的法宝。比如鲶鱼的身体表面就有一层粘液,使敌害很难捉到它。泥鳅(qiū)也是依靠粘液,才能够在泥水中通行无阻。
粘液还可以帮助鱼类繁殖。在生殖季节,有的雄鱼用粘液粘住一些植物形成鱼巢;有的雄鱼将吹出的气泡粘附在粘液上形成泡沫块,为的是使雌鱼易于产卵,并使卵子容易受精。
鱼有耳朵和鼻子吗?
不少小朋友会问,鱼的脑袋上只能看见眼睛和嘴,它们有鼻子和耳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