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网为什么粘不住蜘蛛?
有一则谜语:“将军多威风,独坐大网中,布下八卦阵,捕捉飞来虫。”聪明的小朋友会脱口而出,谜底是蜘蛛。没错,蜘蛛有一个很特别的本领,它用不着像其他的昆虫一样四处觅食,而是织好了网以后,就可以坐等美味自己上门了。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蜘蛛网能粘住其他昆虫,但却从来不粘蜘蛛自己,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原来,蜘蛛织网时,先做一个由放射线组成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上铺设很稀疏的圆形网线,这些丝都不粘。蜘蛛最后铺设的圆形网线才是粘丝,蜘蛛通常从外圈往中央织网,这种丝不但粘,而且铺得也密,每当靠近原先铺设的圆形网线时,蜘蛛都会把那些不粘的丝吃掉。一直织到中央后,再从网中央到藏身处拉一根细丝。如果昆虫被粘在了网上,这根丝会振动,蜘蛛就会踩着不粘的放射线去吃猎物。如果蜘蛛不当心踩着了粘丝,也不要紧,因为它爪上分泌有油,还是不会被粘在网上。看起来,蜘蛛的这种“踩钢丝”的水平还真高?
哪一种昆虫的寿命最长?
动物界的范围所指很广,在动物中,也不乏长寿者。但若专指动物中的昆虫,长寿者就很少了,许多昆虫的寿命非常短暂,有的甚至连一天也活不到。
在所有的昆虫中,蝉可算是它们当中的寿星了,你大概很难想到吧。
有一种蝉最长可活17年,虽然比起许多动物来都差得远,但这在昆虫中却是独一无二的。这种蝉生活在美国,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惯,差不多全部生命都在地下度过。一旦它从土里钻出来,大约只能活一个月。
为什么它要在地下度过漫长的17年呢原来,它生长发育的过程十分漫长,需要17年才能完成。雌蝉把卵产在树枝上幼虫从卵中孵出后,掉到地上,钻进土里攀附在树根上吸食营养。沉睡17年之后,完成发育过程的蝉才钻出地面,爬上树梢,只不过,它享受美好大自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昆虫冬天躲到什么地方?
到了冬天,气温大大下降,而且有的地方还经常刮风、下雪,身体弱的昆虫怎么能够抵挡得了呢所以,一到了寒冷的冬天,昆虫们就不见了踪影。
除了一部分一年生的昆虫冬天要死掉以外,大部分的昆虫冬天都到哪里去了呢其实,昆虫也有自己的办法,既然冬天不能出来活动,它们就得想办法冬眠,这是昆虫求生存的本能。
昆虫冬眠的形式各不相同。少数昆虫,如蝼(lóu)蛄(ɡū)的成虫秋末冬初在地洞里冬眠;有的昆虫如螟(mínɡ)虫、蜉(fú)蝣(yóu)等等,用幼虫的形态找地方过冬;地老虎等则是用蛹的形态过冬;蟋蟀等昆虫把卵埋起来或藏到一个地方,也能度过寒冬。
各类昆虫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过冬,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先要在体内储存下足够的营养,排掉体内的水分,还要选择保温并隐蔽的地方。这样,它们才能安全地度过漫长的寒冬。
哪些昆虫是飞行健将?
你别看昆虫个子小,长相也不起眼,但有些昆虫真的要飞起来,本领可实在不简单,可以称得上是飞行“健将”,比起那些能长途飞行的鸟来,并不逊色多少。
要说蜻蜓长得很普通吧,看上去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它却能以每小时150千米的速度进行长途飞行。有的蜻蜓甚至一次能飞行1000多千米。蝗虫在迁徙的时候,如果是顺风飞行,能飞几千米,阿尔及利亚的蝗虫群可以飞行3500公里到达美国。蝴蝶也擅长飞行,每小时飞行18~40千米,在迁徙时能长途跋涉几个月。
这些昆虫之所以能飞这么远,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拿手的飞行技术。蝴蝶在飞行时,会利用上升气流进行滑翔。这就节省了“力气”。蝗虫更独特。它头上的触角能根据风向变化发出信号,使神经系统调节的扇动,保持固定飞行方向。蜻蜓的翅膀前边上端有一块角质加厚的翅痣,它可以减少翅膀颤动,以利于平稳地飞行。
为什么说蟑螂是活化石?
你知道蟑(zhāng)螂(láng)有多长的历史吗蟑螂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亿5000万年?蟑螂刚出现时,正是地球古生代的石炭(tàn)纪,当时连恐龙都没有出现。
我们是怎样了解到蟑螂的“家底”呢原来,科学家根据发掘(jué)出土的古代化石发现了这一事实。由于昆虫的躯体比较小和软弱,能被完整地保留在地层中比较困难。但是,有少数古代昆虫还是保留了下来,最早被发现的昆虫化石,是距今3亿5000万年前的无翅弹尾虫,后来又发现了最早的有翅类昆虫化石。蟑螂化石也是被发现的化石之一,把那时的蟑螂和现代蟑螂相比较,它们十分相似。
古代生物的遗体化石,是我们了解古代生物及其演化的直接证据。可见,蟑螂确实是极为古老的动物,对于研究昆虫的进化有重要意义,所以被称为活化石。
为什么雌螳螂要杀夫?
螳(táng)螂(láng)虽不起眼,但却是很古老的动物,曾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身躯庞大的恐龙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小小的螳螂生命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说明,螳螂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螳螂成虫的体形是雌大雄小,秋季是螳螂繁殖的季节,当螳螂交尾完毕后,雌螳螂扭过头来,用自己强大的前足将雄螳螂的头牢牢钳住,然后张开口,将自己的“丈夫”一口一口吃掉。
雌螳螂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原来,在自然环境中,雌螳螂生理上所需要的蛋白质,如果只依靠它捕捉的小虫是远远不够的。雌螳螂为了产出饱满的卵,培育出健壮的后代,至少要吃掉四五只雄螳螂,才能满足它所需要的养分。尽管雌螳螂身体非常强壮,但是产完卵以后,它也会精疲力竭而死。因此说,不管雌螳螂,还是雄螳螂,都要为下一代而献出生命。
为什么蜜蜂蜇过人后会死?
大家都知道,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xiàn),所以它是“毒针”。毒针是蜜蜂在自然界进行自卫的武器,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身体,然后放出毒液,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有时你无意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但是却被它蜇了,那是因为误会,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
不过,蜜蜂是不会轻易地用毒针蜇人的,因为一旦蜇了人,它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会很快死去。为什么蜜蜂蜇了人就活不成了呢原因很简单:蜜蜂的毒针尖端有几个倒刺,扎进皮肤以后,就拔不出来了。而毒针是和内脏相连的,这样当蜜蜂蜇了人飞走时,就会把毒针和一部分内脏留下来,蜜蜂失去了重要的内脏器官,因此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
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见过蜻(qīng)蜓(tíng)。蜻蜓的样子特别像一架飞机,再加上蜻蜓是益虫,所以,蜻蜓特别受到小朋友的喜欢。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夏天,如果你去池塘边玩,往往会发现几只蜻蜓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并不时地将尾巴在水面上轻轻地点一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
蜻蜓为什么要经常点水呢其实,蜻蜓这样做是有目的的,这是它们特有的产卵方式。蜻蜓和其他昆虫不一样,幼年一般是在水中生活的。蜻蜓将卵产在水中后,卵就孵化变成稚虫,俗称水虿(chài);水虿虽有三对步足,却没长翅膀,根本不像它的蜻蜓妈妈;水虿的下髻很长,能屈能伸;顶端的一对钳子,是专门捕捉孑孓(jié jué)的锐利武器。水虿在水中生活一年,蜕皮约10多次,才从水面下的水草上爬出水面。再蜕最后一次皮之后,最终变成真正的蜻蜓。
蛾子和蝴蝶有什么区别?
蛾子和蝴蝶长得很像,有不少人分辨不出来。不过,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仔细比较,还是会发觉差别很大。
首先,从头部的触角来看,蝴蝶头前面的一对触角根细头粗,像打垒球的棒子;蛾子的触角根粗头细,像马鞭子。
其次,我们再比较二者的身体。蝴蝶身体瘦长,翅膀阔大,飞起来翩翩起舞,停飞时两对翅膀立在背上,前一对在内,后一对在外,有时上下扇动。蛾子的身体比蝴蝶粗短,翅膀狭长,飞速明显快,东撞西撞,静止时后翅被前翅覆盖,半斜形平铺身体两边,像屋脊一样。
第三,从生活习性上讲,蝴蝶一般都是白天活动,它们舞动漂亮的翅膀,在花丛中漫舞;而蛾子则大多晚上出来活动,它们喜欢光亮,经常在有光的地方活动。
蚕为什么最爱吃桑叶?
我们都喜欢漂亮的丝绸(chóu)制品,你知道吗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是由蚕吐出的丝成的。蚕平时最喜欢的食物是桑叶,这也是蚕一生的主要食物。
为什么蚕喜欢吃桑叶呢鲜桑叶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蛋、糖类、脂肪、矿物质、纤维素和有机酸。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矿物质,是被蚕用来制造蚕丝的主要原料。
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别桑叶气味的。如果破坏了这些嗅觉和味觉器官,它就无法辨别桑叶的气味,于是,它就不再挑剔,而能随便吃其他植物的叶子了。
一条蚕,从孵(fū)出来到吐丝结茧,要吃掉0.03千克的桑叶。到现在为止,已经知道蚕能吃的食物很多,除桑叶外,还有柘叶、榆叶、无花果叶、蒿柳叶、蒲公英叶、莴苣叶、生菜叶等。但不管怎样,蚕最爱吃的是桑叶。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夏天,在田野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盏盏的“小灯笼”飞来飞去,它们就是萤(yíng)火虫。萤火虫身体扁平细长,大多数雄性有翅,雌性无翅。萤火虫是很有趣的昆虫。它像一盏小灯笼,能发出闪闪的萤光,因此,许多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有趣的是,荧光虽亮,但并不灼手。原来萤火虫在发光时几乎不产生热,发出来的是“冷光”。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萤火虫能发光吗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的腹部末端有一个发光器。发光器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角质表皮,表皮下排列着几千个内含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发光细胞。当体内氧气充足时,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激发下,就同经过气管吸入的氧气起化合反应,合成氧化荧光素,释放能量并转化为荧光。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之所以一明一暗,正是它的开关气门控制氧气进入发光器的结果。了解了萤火虫有趣的发光原理,你会感觉到,萤火虫虽小,却也很不简单哩?
竹节虫有哪些自我保护措施?
竹节虫身体长得细长,一般的长度在10~30毫米左右。由于竹节虫的整个身体形状就如同一根枯竹枝,所以我们就叫它竹节虫。竹节是绿色或黄褐色,所以当它趴在竹枝上时,往往被误认为枯枝,冷眼一看很难看清它到底躲在了哪里。
竹节虫身体的颜色还会根据环境的颜色变化而变化,所以从颜色上敌人更难以发现它。有一种竹节虫的形状和颜色都酷似绿色的阔叶,平时它们就栖息在阔叶植物之上,白天不出去活动,静伏着不动,到夜里才寻找食物。竹节虫的绝妙保护色,使它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在遭遇危险时,竹节虫还有一个逃生绝招,当它又细又长的腿被敌害捉住时,它就毅然把腿舍弃。但是过不了多久,它会长出新的腿。不过,这种再生能力,只有生长发育中的竹节虫才有,完全长成的竹节虫不能再生。
为什么蝗虫喜欢成群结队?
蝗(huáng)虫行动喜欢成群结队,而且队伍越来越壮大,有的时候甚至大到铺天盖地的程度。蝗虫群所到之处,可谓是一片狼籍(jí),一大片庄稼,倾刻间就能被它们吃光,所以蝗虫是人类农业的最大敌害之一。
为什么蝗虫总是成群结队地行动呢?
首先,蝗虫产卵时,对环境选择非常严格,既要土地坚硬,又要有一定温度,还要阳光能够直射。所以,能被蝗虫选中产卵的地盘不会太大,而所有的雌蝗虫也就都来了,卵孵化整齐,一出生就是一大批,蝗虫自然也就群居而生。
其次,蝗虫生存需要较高体温,它们必须群居并且相互紧紧依偎,以维持体内温度。所以它们飞行和落下,都是成批成群的。
为什么埋葬虫要掩埋尸体?
埋(mái)葬(zàng)虫是一种黑色的甲虫,背上有橙色或红色的斑点,体长2~4厘米。埋葬虫的嗅觉特别灵敏,当附近的小动物死去后,它能用触角很快闻到尸体的气体,探明尸体的位置,然后在飞行中,用翅膀的震动声为信号,招来大批同伴。当几十只埋葬虫汇聚到小动物的尸体上以后,它们便会在动物的尸体上爬上好几圈,好像在测量尸体的长短大小,考虑该挖多大的墓穴才能将它掩埋似的。接下来,所有的埋葬虫就钻到尸体下面,齐心合力地挖起土来。土越挖越松,尸体就越隐越深。埋葬虫就这样把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尸体埋葬到土里。
埋葬虫克服重重障碍,把小动物尸体埋葬起来,是有它们的特殊目的的,这是在为未来出生的宝宝准备食物。埋葬虫在埋下的动物尸体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就可以美美吃着它们父母早为它们准备好的佳肴,快快地长大。
由于埋葬虫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人们把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清道夫”。
为什么天牛是树木的天敌?
天牛是树木的天敌,对树木的危害十分严重。不管是在公园还是在果园里,被天牛蛀蚀的树干,会出现弯曲交错的沟纹,情况严重的甚至会整株树木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