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乙型肝炎居家疗法
48555300000023

第23章 从一点一滴做起——乙型肝炎的生活调养(4)

(二)日常生活

防寒保暖是乙型肝炎患者冬季养生之要。饮食、睡眠、日常活动都需要“暖补”。可以使用暖水袋、暖热宝等轻便的保暖工具,随时随地暖手、暖脚、暖前心、暖后背。外出时要穿轻便保暖的棉衣,戴好围巾、口罩、帽子、手套。

老年人抗寒能力和反应能力下降,有时候穿得再多也会觉得冷,因此,天气太冷时最好待在室内,等到天气晴好的中午再出门活动;也可以在阳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肢体。

(三)冬季饮食

冬季是老年人进补的黄金季节,但不要自行乱补,要遵医嘱,辨证选食选药,男性进补重在补肾,女性进补重在补血,山药、当归、枸杞子、黄芪、党参、白术、银耳、芝麻等均是冬补上品。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冬天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万物蛰藏潜伏,河水结冰,大地冻裂。人应该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养阴气。最好等到阳光照耀时起床,不轻易扰动阳气,不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如。要躲避寒冷,避免身体过多地暴露在寒冷空气之中。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腠理开泄而耗伤闭藏的阳气。这就是冬季人体闭藏功能的养生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一道理,就会损伤肾,到了春天就会发生痿厥,这是因为冬季不注意闭藏,供给春季升发之气的能力被削弱的缘故。

第四节体质养生

中医学上的体质,是指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几个方面所故有的特质,概括起来即形和神。不同体质的人,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决定了人体的健康,从这个角度说,养生应该从各自的体质出发,顺应体制的稳定性,优化体质的特点,改善体质不好的变化和偏颇,否则盲目调补结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中医学将正常人群的体质分为8种,它们的特点及养生调补方法介绍如下,可供肝病患者参考。

一、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主要特点是畏寒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小便多、夜尿多、小便清白;经常腹泻,有的喝一点凉水就会拉肚子;头发稀少、不浓密,口唇发暗。从性格来说,因为阳气不足,而表现为性格沉静,时常情绪消沉。

阳虚体质的养生原则是伏阳固本,不伤阳气,畅通气血,防寒保暖。

1.饮食养生要注意不吃或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如绿豆、苦瓜、芹菜、丝瓜、黄瓜、竹笋、香蕉、西瓜、火龙果、梨、螃蟹、田螺等性寒凉的食物,还有各种冰镇饮料、冷饮等。可以将这些食物配合温热食物一起吃,或者是少量食用。蔬菜不要凉拌,而应焯水后再吃,或用炖、煮、蒸方法烹饪。

同时,阳虚者宜多吃温热食物,这些食物包括以下几类。

(1)水果类:荔枝、榴莲、樱桃、龙眼、大枣、腰果、核桃等。核桃是典型的温热食物,可以温肾阳。

(2)蔬菜类:有生姜、韭菜、辣椒、南瓜、胡萝卜、山药等。

(3)肉类:羊肉、牛肉、鸡肉。当归生姜羊肉汤补阳、补气、补血,是张仲景着名的食疗方剂,很适合于阳虚体质者食用。

(4)水产类:虾、海参、黄鳝、鲍鱼等。韭菜炒虾仁可以改善阳虚体质,尤其是男性。

(5)调料类:花椒、姜、茴香、桂皮等。冬季可用这些调料炖肉。

2.起居养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颈背部、脚部、腰腹和各关节的保暖。

冬季穿衣戴帽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空调风直吹,在空调房里不穿露肩、露膝、露脐的衣服。坚持运动,勤晒太阳,不熬夜。夜晚12时以前,冬季11时以前一定要睡觉。注意季节转换时的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宜春捂,不宜秋冻。

二、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体内津液相对不足,津亏液少不能制火,而出现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之征。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易怒,很容易上火,表现为胃火偏旺,五心烦热,皮肤干燥,口唇、舌苔红。

阴虚者的养生原则是滋阴降火、镇静安神。

1.饮食养生少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宜吃凉性水果、多喝汤水。石榴、柠檬、苹果、柑橘、香蕉、枇杷、桑葚、西瓜、丝瓜、冬瓜、苦瓜、黄瓜、生莲藕、银耳、百合等酸甘或甘寒的食物适合于阴虚者。肉类宜选鸭肉、猪肉、海参、兔肉等。烹调方式宜为红烧、焖、煮、蒸等,少用花椒、八角等热性调料。

2.起居养生适合在湿润环境,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和生活,宜睡午觉。

三、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即人体气不足而导致体质偏颇,主要表现为肺、脾功能偏弱。说话语声低怯、呼吸轻浅,季节转换时容易感冒,冬易受寒,夏易中暑。脾胃虚弱或是胃强脾弱,腹胀、大便困难,面色萎黄,口唇缺乏血色,四肢无力,经常疲倦。

气虚体质者的养生原则是健脾补脾,慎避风邪。

1.饮食养生宜吃具有补益作用、性偏温热的食物。蔬菜有红薯、莲子、芡实、南瓜、胡萝卜、卷心菜、土豆、山药、香菇、莲藕(熟者甘温,健脾益气;生者甘寒,清热凉血)等;水果有大枣、葡萄干、苹果、龙眼等;肉类有鸡肉、牛肉、羊肉、鹌鹑等;水产品有黄鳝、泥鳅等;谷物类有糯米、黄豆制品等。烹饪方法最好选择炖、蒸、煮、焖、熬、煲等方法。并且要缓缓进补,不能操之过急。

2.起居养生不能过劳,不要思虑过度,不熬夜、定时进餐,坚持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一般而言,气虚者适合选择慢跑、散步、瑜伽等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注意季节转换,春捂,不秋冻。

四、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较弱,使气血津液运化失司,导致水湿在体内聚积成痰,主要表现为容易发胖、身体笨重。小便浑浊、起沫,不是出汗多,就是少汗无汗;形体动作、情绪反应缓慢迟钝,经常头晕、嗜睡、头昏脑涨。

痰湿体质养生原则应为健脾祛湿。

1.饮食养生可吃些性偏温燥以及健脾祛湿的食物,如生姜、薏米、赤小豆、淮山、鲫鱼等。从时间上看,以夏季、潮湿天气、早起吃姜较好,俗语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早喝姜汤如参汤,晚喝姜汤如砒霜”。

这是因为夏季、晨起吃姜能顺应天地阳气生发,人体气血外达的特点,这一点也适用于阳虚及气虚、淤血体质。

痰湿体质还要少吃寒凉、生涩、酸性及腻滞的食物,少喝高糖饮料。

2.起居养生夏季少用空调,适度运动,衣着宽松,注意躲避湿和寒。

五、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原因是体内湿热积聚,排泄不畅,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容易发火;面色发黄、油腻,口唇发红,口干、口苦、口臭;大小便、白带异味大。湿热体质养生原则是疏肝利胆、祛湿清热。

1.饮食养生宜吃冬瓜、苦瓜、丝瓜、芹菜、竹笋、西瓜、紫菜、海带、赤小豆、梨、鸭肉、田螺等食物,不宜食用银耳、燕窝、阿胶、蜂蜜等滋补食物。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少饮酒。在烹调方式上忌用煎、炒、油炸、烧烤等方法。

2.起居养生避免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和工作,选择纯棉衣物,在湿热环境中可使用空调。秋季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冬季不宜多补。

六、淤血体质

淤血体质是由于血脉运行不通畅,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离经之血所致。当这些失去其生理功能的血液停留体内,就会壅遏于经脉之内,淤积于脏腑器官组织,而产生疼痛。

淤血体质养生原则是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1.饮食养生宜吃具有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螃蟹。冬季宜吃韭菜、洋葱、大蒜、生姜等温热食物,夏季宜吃生莲藕、竹笋、木耳等。红酒、红糖、米酒适合于女性淤血体质者食用。不宜吃寒凉、收涩之品。

2.起居养生活血化瘀最廉价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坚持合理的运动就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瘀者得疏,滞者得行,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多做运动,少用电脑,注意秋冬保暖。

七、气郁体质

气郁体质者经常郁闷、不高兴、生闷气,多数睡眠不好,大便干燥。养生方法是调养气血、疏肝理气、补益气机。

1.饮食养生宜吃柚子、橙子、橘子、丝瓜、香菜、萝卜等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可以少量饮酒,但不能过度。

2.起居养生要多参与社会生活,结交朋友,学会发泄,可多听音乐、多旅游以畅达情志。

八、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总体而言表现为形神和谐。食欲、体重稳定,大小便有规律,皮肤光泽洁净,情绪稳定,性格平和,脏腑、气血和谐,七情适度。这种类型的人养生最重要的原则是“不伤不扰,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