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乙肝转阴过七关
48555000000012

第12章 重新学吃,乙肝转阴从饮食做起(8)

(3)多果蔬:经常吃水果、蔬菜,每天至少食用300~400克蔬菜和水果。

(4)多进钙:鱼、杏仁、脱脂奶制品和绿色蔬菜都含有丰富的钙,宜经常食用。

(5)多餐少食:每餐吃得过饱,反而吸收少,增加内脏的负荷。老年人合理节制饮食,每餐吃七八成饱即可,宜少食多餐,有人主张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甚至可以一日四餐。

乙肝患者饮食方式的“四宜四忌”

(1)宜细嚼慢咽:有些乙肝患者有不好的饮食习惯,习惯于吃快食。由于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磨碎,久而久之对人体的消化功能产生影响,于健康不利。而吃得慢些容易产生饱腹感,可以防止进食过多,所以细嚼慢咽是中老年健康的必要保证。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细嚼慢咽不仅能帮助乙肝患者消化,而且人们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它能使食物中致癌物质的毒性减弱。食物进入口内,一般要细嚼30秒以上,方可达到最佳效果。在咀嚼时,不要单侧咀嚼,单侧咀嚼天长日久会造成下颌骨单侧肥大,对侧的牙床也会萎缩。

因此,还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

(2)宜定时就餐:“不时,不食”,这是健康饮食经验的总结,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一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便会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好吃零食的人,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常会没有饥饿感,勉强塞进些食物,也不觉有何滋味,而且难以消化。现代医学也提倡,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

(3)进食宜乐:乙肝患者进食要宜保持乐观情绪,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力戒烦恼忧愁,避免情绪过极。进食过程中,不谈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多想令人高兴、愉快的事。

《寿世保元》谓:“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合。”故在进食中,听一些轻快的音乐,也有助于消化吸收。食境宜洁,宜静,有助于激发食欲。嘈杂、脏乱不堪的环境,势必影响人的情绪,于健康不利。

(4)过节时宜节制饮食:每当逢年过节,佳肴、醇酒满桌,格外丰盛。有些乙肝患者常过分追求美酒佳肴,过度饮酒饱食。有的人在餐后0.5~1小时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脉搏频数、血压升高、上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发生所谓现代文明病——节日“美味综合征”。近些年来,这种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美味综合征”是过量食用美味佳肴引起的。所以,乙肝患者过节要忌大吃大喝。

(5)忌不吃早餐:不吃早餐,实际上是实行了少餐制,即两餐制。

因为上午饿得透,中午就吃得多,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沉积起来。

如果晚餐又很丰盛,油水较大,由于晚上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至高峰,就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使人日益发胖。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血中胆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要小。临床也证实,早上起床后2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其他时间高1倍左右,这种情况可能与较长时间没有进餐有关。胆结石的发生也与不吃早餐关系密切。因为空腹过久,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的含量相对增高,这就形成了高胆固醇胆汁。如果不进早餐,久而久之,胆汁中的胆固醇达到饱和,在胆囊里成为结晶沉积下来,就可发生胆结石。

(6)忌晨起后立即进食:乙肝患者早晨刚起床,胃还处于半休眠状态,至少需要半小时才能“苏醒”。同时,早上唾液的分泌很少,胃液分泌也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乙肝患者如果立即进食或再吃一些难以消化的脂肪,就易导致消化不良。因此,晨起后最好先喝一杯水,休息半小时后再进食。

(7)忌食熏烤食物:熏烤类食物有致癌作用,主要是由于燃料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污染食物所致。医学家们也早就有这样的发现,居住在冰岛的居民,他们常年吃大量的熏烤食物,如熏鱼等,死于胃癌者占癌症死亡总数的50%以上。但冰岛地区的海员则不然,他们在海外港口可经常吃到较多的新鲜食物,癌症发病率就相对减少。波罗的海沿岸从事渔业生产的居民,经常大量吃熏鱼,癌症的病死率达318/10万;而该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癌症死亡率仅为149/10万,消化道癌症死亡率为38/10万。有资料报道:在我国贵阳花溪地区,人们也惯常食用腊肉、熏鱼,胃癌病死率较高。由此可见乙肝患者还是忌吃熏烤食物为好。

(8)忌吃腌渍食物:腌渍食物味道醇美,为许多人喜欢食用,如四川泡菜、朝鲜泡菜、酸菜汆白肉、酸菜炒鸡丝、酸菜猪肉饺子(包子)、酸菜草鱼等。但腌渍食物一般含盐量高,盐吃多了会给心、肾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升高,因而乙肝患者不宜经常食用。另外,腌渍食物维生素含量甚低,加之有些腌渍食物操作时不规范,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而乙肝患者肠道抵抗力较弱,常吃这类食品,容易引起胃肠道疾患。

(9)忌吃冰镇食物:乙肝患者脾胃功能减退,所以一般禁忌食用冰镇食物及冷饮,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宜食用。因为冰镇食物进入胃内,会导致胃液分泌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即使少量食用,也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而定,而且要避开饭前、饭后半小时,以免影响胃液分泌。运动之后或感到疲劳、体弱的时候不宜食用,以免减弱机体的抵抗力。

乙肝患者食后需要“四个行动”

食后养生是乙肝患者重要的养生法之一,科学的食后养生保健,是乙肝患者强身健体的重要内容,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食后摩腹:腹内为胃肠所在之处,腹部按摩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食后进行。古人有“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肝腹”。食后摩腹的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此种摩法能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

(2)食后散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见人们对饭后散步的健身方法是非常重视的。饭后散步,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家知道,饭后胃里盛满了食物,既不适合剧烈运动,又不适合躺倒睡觉,而适宜做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如在院里或田野散散步,轻微活动一下,对消化是大有帮助的。这是因为,散步的轻微震动,对内脏器官有良好影响。再加上走路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黏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防止发生“积食”。

若吃饭后即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惟有食后散步,才有利于胃肠蠕动。饭后散步,每次以百步为佳。散步之后,宜适当休息。

(3)食后漱口:医圣张仲景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牙齿不败口香”,清楚地说明了饭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做到食后漱口。这是因为,食后口腔内易残留一些食物残渣,若不及时清除,会发生龋齿、口臭、牙周炎等病。一日三餐之后或平时吃甜食后皆须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津漱、盐水漱、食醋漱、中药泡水漱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食后漱口,是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4)食后禁忌:中医认为,食后看书、说话、跳踯、骑马、登高、劳作等各种活动,都是应当避免的。此外,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因此,食后须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情感变化,如愤怒、忧郁、思虑、悲哀、惊恐等。

乙肝患者食用海鲜时的“三个注意”

海鲜例如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例如牡蛎、蚌、蛤、蟹等含有微量元素硒。硒能避免过氧化物之损害,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被破坏之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硒甚至可以抑制黄曲霉素诱发肝癌,所以肝炎患者吃点海鲜是有好处的。但食用海鲜应注意事项如下:

(1)注意烹调得当:海鲜品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蒸煮海鲜时应在100℃中继续加热半小时以上,防止外熟内生,没有完全杀死细菌及毒素。不能腌制或生食海鲜,若生吃凉拌的海鲜,可以在洗后加入食醋浸泡10分钟,再加其他调味品。熟海鲜如暂时不食时,再次食用时应回锅加热煮之。

(2)应选用新鲜之海产品,有刺鼻氨臭味的海鲜不宜食用。

(3)一次食用量不宜太多。吃海鲜不宜暴饮暴食。海鲜含蛋白质较多,特别是未吃过海鲜的,易引起变态反应,如腹泻、腹胀、荨麻疹、水肿等,增加肝脏负担。还有,海产品中硒含量比较丰富,但利用率却不如植物食物。所以对海鲜过敏或不喜欢食海产品者,可以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洋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