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院感染管理知识500题
48554400000004

第4章 传染病防治

68.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按哪两个法规的规定进行报告?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6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属于甲类传染有哪两种?

答:鼠疫、霍乱。

7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属于乙类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答:26种(1)甲型H1N1流感;(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艾滋病;(4)病毒性肝炎;(5)脊髓灰质炎;(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炭疽(肺炭疽);(13)肺结核;(14)疟疾;(15)伤寒和副伤寒;(16)血吸虫病;(17)百日咳;(18)白喉;(19)新生儿破伤风;(20)猩红热;(21)布鲁氏菌病;(22)淋病;(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4)钩端螺旋体病;(25)梅毒;(26)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7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属于丙类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答:11种(1)流行性感冒;(2)流行性腮腺炎;(3)风疹;(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麻风病;(6)黑热病;(7)包虫病;(8)丝虫病;(9)手足口病;(10)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11)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7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哪三种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要求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答:(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3)肺炭疽。

7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答:(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有免疫性。

74.传染病有哪几种传播途径?

答:(1)经空气传播;(2)经水传播;(3)经食物传播;(4)接触传播;(5)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6)经土壤传播;(7)医源性传播;(8)垂直传播。

75.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哪三个阶段?

答:(1)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2)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3)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76.传染病特殊临床表现中可出现哪四种形式的中毒症状?

答:(1)毒血症;(2)菌血症;(3)败血症;(4)脓毒败血症。

77.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是一回事吗?

答: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两者共同特征都是病原体所引起的感染。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中的一部分,是感染性疾病的特殊类型,是能够在人群中传播而形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部分是传统的传染病外,还有许多非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78.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时应怎样报告?

答:除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外,还需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9.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应该由谁来填写?

答:《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第二条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采供血机构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该填写报告卡。由此可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应该由首诊医生填写。

80.如何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答:门诊导诊将传染病患者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挂号,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将这些患者二次分诊到呼吸道(发热)、肠道、肝炎、结核等诊室就诊。其他各科室的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患者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如对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应发给一次性口罩,并要求其佩戴。

81.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接诊哪些患者?

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该科可以接诊发热、腹泻及肝炎等所有感染性疾病患者。

82.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应该包括哪些关键环节?

答:(1)做好预检分诊工作;(2)明确医院内各个区域的划分;(3)感染控制区域内是隔离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制度管理的关键部门;(4)严格医疗污水处理,做好日常自我监测工作与记录,同时,做好固体医疗废物(含患者的生活垃圾)管理;(5)在疾病流行高峰季节,做好患者及陪同人员的登记与留观事项,并在第一时间内报告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以便尽早采取防控措施;(6)传染病医院应加强生物安全意识,尤其是在检验中心。

83.儿科传染病诊室应设在什么位置?

答:儿科传染病患者通常不易立即得到诊断,因此应在门诊儿科中设立发热专科诊室,其位置应相对独立,以减少与其他患儿的接触;如需输液者,应在门诊输液大厅的隔离室内进行。

84.接种疫苗为什么不能预防所有的传染病?

答:接种的疫苗大多是灭活的病毒,是淋巴细胞产生特定的抗体,一种抗体只与一种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以,只接种一种疫苗不可预防所有传染病,另外,有的病毒变异较快,如流感病毒。所以,当病毒变异时,接种的疫苗就会失去原有的功效。

85.何谓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臂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86.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哪些?

答: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组16、4、5、9、10型;B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型(Cox Al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87.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答:(1)好发于夏秋季节;(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4)病程经过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88.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肠道病毒传染性较强,主要经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的传播。在疾病流行期间,要重点针对上述环节采取合理的消毒措施。

89.如何诊断轮状病毒感染?

答: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在我国发病多在秋冬季,有“秋季腹泻”之称。发病初期有咳嗽,继之呕吐腹泻,儿童表现明显,以腹泻为主,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少有粘液或脓血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如果处于流行季节、流行地区,患儿又出现以上临床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测。

90.麻疹是如何传染的?

答: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

91.甲型H1N1流感症状?

答: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92.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定点医院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答:(1)通风良好,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2)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3)分别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4)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5)患者戴外科口罩,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病房内;(6)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93.甲型H1N1流感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1)应将患者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的隔离病房内;(2)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3)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5)隔离病房配置消毒剂。(6)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94.哪些人属于甲型H1N1流感高危病例?

答: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老年人;妊娠妇女;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另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高危病例。

9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其潜伏期为7天,一般为1-3天。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普通型流感。初起发热,体温一般在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感样症状。约半数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查体可发现双肺干湿性啰音。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肺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96.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治疗原则是一样的,都采取一般护理,对症治疗和特效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特效药首选强力霉素、四环素族(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97.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其传播途径及症状是什么?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答:(1)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2)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3)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98.布氏杆菌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哪种隔离措施?

答:本病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等。病原菌主要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复感染或慢性化。不发生人与人的传播,性传播罕见。患者可采取接触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阴性。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及培养物具有传染性,应十分注意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99.感染性腹泻患儿如需住院治疗,应住在什么医院?

答:感染性腹泻患儿可以住综合医院儿内科或在儿童医院治疗,但病房相对独立,一旦临床诊断为法定传染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腹泻时,需到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治疗。

100.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长期稽留高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血白细胞数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