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由外而内的过程之后,医学语言还有第二个外化过程:下达医嘱。医学诊断形成后,还需借助医学语言的书面语将诊断结果表达、记录下来;同时,围绕着疾病的诊断,医生要尊重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利,更需借助医学语言对疾病本质、机理、预后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根据诊断结果“对症下药”地制定治疗方案、下达医嘱,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治疗方案的制定、医嘱的下达,医学语言的第二次外化的完成,临床思维的一个单元步骤才能宣告形成;而且,这个单元步骤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复和递进的过程,也是医学认识主体通过医学语言把握认识客体的过程。
(二)医学语言是实施心理治疗的处方
医学语言不仅具有实施躯体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是进行心理治疗的有效处方。希波克拉底指出:医生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一是语言。
心理治疗,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诊疗交际过程中,以言行对患者产生良性影响,使患者阻塞的心理状态得以疏通、引导,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疗方法。医学语言的心理治疗作用,一方面体现在:通过良好的语言,解决、满足临床生理疾患病人的心理问题和需求,是配合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另一方面,由于心理疾患的主要症结,是对自身或外界事物的认知偏差,属于思维学的范畴,它需要医生以正常的思维去疏导、影响患者,使其排除认知障碍、理顺思维。这就使医学语言在心理治疗中发挥着直接、有力的效用,成为治疗心理疾患的主要手段。
医学语言的心理治疗,主要表现在医疗口语的运用方面。心理医生用语言将治疗信息传输给医疗对象,一方面对患者的认知进行有益的调整,矫正,改善其变态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治愈心理疾患的目的;另一方面,用医疗口语解决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们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指导健康人的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等。
在心理治疗中,医疗体态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医疗体态语通常包括:脸面朝向、目光注视、表情、身体动作、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等,它伴随医疗口语的内容出现,既有辅助、补充口语内容的作用,又能独立地表情达意、产生语言交流的明显效果。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除言语交流外,体态语的使用也很频繁。一方面,医生需要密切观察对方的体态语言,在区分患者体态语和内心活动是否一致的基础上,了解患者的体态语言的真正涵义,从中把握患者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还需要妥善地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以恰当、自然的体态语配合口语共同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
(三)医学语言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媒介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健康卫生知识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其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口头、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戏剧、网络等等。各种宣传媒介,都离不开人类语言。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容蕴含在医学语言之中,通过词语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征表现出来。医学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体态语等,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的实际载体,与各种宣传媒介融为一体,以其声形并茂的生动形象,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医学语言,宣传媒介会失去传播的内容,大众的健康教育也将无从体现。
(四)医学语言是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手段
医学为人学,即爱人之学、人道之学。它的精髓是对人的生命本体的同情、尊重、仁爱与体恤,是对人的生命健康的维护,是对人各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它关注人的康寿,关注人的生活、生命的质量,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就使得与之相应的医学语言,也具有了浓厚的人文性,成为临床医学人性化服务的必要手段,贯穿于了解与满足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服务过程中。
患有各种身心疾病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极为敏感,需要得到同情和安慰。如果患者的各种身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愤怒等不良的负性情绪,并导致病情恶化,出现并发症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首先需要借助各种医学语言,如通过对患者富有情感、耐心细致的询问;根据对患者姿势、动作、表情、目光、声调等体态语和口语副语言的密切观察等,了解患者各种社会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满足患者的需求。而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医学语言。医学语言融入医护人员一言一行替病人着想、时时处处急病人所急、视病人如亲人的言谈举止之中。
在医学的口语中,礼貌性语言、解释性语言,使病人感到亲切和信任,满足了患者被尊重的需求;安慰性语言使病人感到温暖、体贴和欣慰,满足了患者爱与被关心的需求;鼓励性语言唤起患者生活的希望和激情,满足了患者对自身生命、生活价值的追求;咨询性语言对患者进行住院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的主动介绍,满足了初到医院的患者迫切了解周围环境、消除孤独感、增加情感交流和安全感的需要。
在医疗体语中,医护人员通过仪表气质、行为举止、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目光眼神等无声语言表现出的专心致志、机智敏锐、豁达大度、温文尔雅、情绪稳定、富有活力的精神风貌,可满足病人信赖感、安全感的需要;庄重、素雅、合体、规范、洁白、干净的服装仪表,与医院幽静的治疗、修养环境浑然一体,可满足患者高雅、纯洁、明快的愉悦感之需要;医护人员动作规范、力度适中的检查、治疗操作行为,可满足患者对医护人员良好业务素质和关爱思想情感的需求;在与患者交往中面部表情的微笑所表示的礼貌、关心,能激发、满足患者对乐观精神的需求;在手术台或抢救中的庄重、严肃,能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仔细认真、高度负责态度的要求;注视、凝视、正视等目光眼神在不同场合、不同气氛的恰当运用,也可满足患者在无声信息交流中对同情关心、认真细致、理解信任等方面的需求,如此等等。
第二节 医学语言的哲学分析
一、语言是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本质要件
(一)重新认识医学语言的价值
在传统哲学的视野中,语言仅仅是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知识的载体。随着20世纪哲学向语言的转向,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深化了。一些哲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方式,世界的一切如本原、实体、本质、理念、上帝等全部浮现在语言之中。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伽达默尔说:“语言是我们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基本活动方式,而且是世界之构成的无所不包的形式”。
后现代主义哲学语言转向的思潮在20世纪末已趋于平缓,世界除了语言和本文之外别无他物的后现代主义断言也受到一些哲学家的质疑。透过支离破碎的本文现象,人们注意到,后现代主义哲学对语言在人类文明中的无与伦比的意义的揭示,对语言的某些属性的研究如语言的不稳定性、语言在表意状物时的不确切性,乃至语言结构中的某些成分对自己所述本意的颠覆等等,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在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时候,在人们形而上地思考医学的产生、思维存在和发展过程的时候,医学语言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和价值的问题,更加明显地凸现在我们眼前。
(二)医学语言不仅只是具有工具和载体的外在功能
将医学语言只看成是医学认识活动的工具和载体,只是看到了语言的外在的功能。医学语言是建构医学的本质要件。作为工具和载体的医学语言和作为本质要件的医学语言,本身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而是人们对其内涵深度认识的不同的价值认定。工具和载体是可以替换的和非本质意义上的;本质要件则是构成一事物不可替换的和本质意义上的。语言对医学的这种本质意义首先就体现在语言对医学的产生具有的价值。
在影响、决定古猿向人类进化的多因素(自然环境的变迁、直立行走和手的解放、自觉的劳动和制造工具、火的运用、语言的产生等)集合中,语言是使“人猿相揖别”的本质因素之一,“语言改变了人的感知、思维方式和人在世界的存在方式”,使劳动成为社会性的自觉活动。在影响和决定医学起源和发展的多因素(劳动、本能自救、巫术等)集合中,语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类医学是人用语言理解和把握生命与疾病世界的产物”,医学的诞生是一个文化事件,“只能起源于有文字对人体器官和疾病的命名之时”。离开了语言,自救行为只是动物层次的本能,而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医学是对人的特殊生命状态的认识,它通过语言展现人类认识生命的能力所在,从特殊的视角把握生命。如果把语言仅仅当作医学科学的符号、工具,而忽视其在医疗实践和医学发展中对认识生命、把握疾病本质,形成、建构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积累、传承医学经验和医学文化过程中的作用,就不可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医学的本质。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动物。”这里的符号主要是指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等“文化形式”。语言对于人、文化、医学,是个内在的本质要件,有了语言,才有文化,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有了语言特别是医学语言,才有医学文化,医学也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因此,语言是决定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本质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