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薛定谔正确地设置了“生命”的属概念,刻意运用了“生命是……行为”而“生命体是……系统”的表述。薛定谔在谈到“生命”的时候说:“seems to be orderly and lawful behaviour of matter,not based exclusively on its tendency to go over from order to disorder,but based partly on existing order that is kept up”·(生命是……物质有规律的行为……)而谈到“生命体”的时候,薛定谔说:“ The living organism seems to be a macroscopic system which in part of its behaviour approaches to that purely mechanical(as contrasted with thermodynamical)conduct to which all systemstend,as the temperature approaches absolute zero and the molecular disorder is removed.”(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宏观系统……)。
医学哲学属于应用哲学。比较医学-医学哲学-哲学三者研究对象的层次,医学哲学的抽象程度居中:更具体的问题,是医学甚至是医学分支学科的研究范围;至于更抽象的问题,那是元哲学研究的领域。生命定义和定义生命是医学哲学适宜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也正是医学哲学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医学哲学的生命定义,基于生命科学而超于生命科学,有元哲学的深刻而无元哲学的空泛。
医学哲学的生命定义是:生命是集合生物体的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
二、叩问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体,不仅仅有其复杂的生物学内涵,更有其丰富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内涵。对人之生命本质的认识,需要经历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从生物学到社会学的深入过程。
(一)不仅有生物内涵
1.从整体到局部
人类对生命体的认识,首先经历了由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五个层次的宏观认识过程。生命体是由多种器官构成的功能系统;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按一定的结构联合形成;组织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及其细胞间质,在生物体内按照一定规律组成。除了原始生物以外,所有生物都具有机能结构的一致性,即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例外)。构成生物的各种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都显示相同的生命活动属性,都能从外环境吸收养料,都能生长、增殖、感应刺激。在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这个由整体到部分的各个层次上,发育、生长、循环、排泄和生殖等新陈代谢现象,被认为是一切生命体的主要特征。
2.从宏观到微观
自然界生物体的统一性,不仅表现在它们都由细胞组成,还表现在无论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如何,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蛋白质和核酸。因此,人类对生命体的研究,由从整体到部分进展到由宏观到微观的层次,许多生命体的奥秘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中被不断揭开。所有的生物体具有微观结构的一致性。虽然组成不同生物体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不同,但构成各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氨基酸和核苷酸是完全相同的。与生命体宏观的机能结构一致性相比,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的一致性,更深刻地反映了生命的本质属性。
关于遗传现象,在宏观层次上观察到的是性状(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分离、组合规律;在细胞层次上了解到的是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基因载体;只有在分子水平上,才能看到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中的DNA,而基因则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构成基因的各种核苷酸数目及排列顺序表述着遗传信息。人类对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的研究将生命的特征看作是核酸分子运动的结果,这是对生命体认识的更进一步深化。
3.从生物学科到社会学科
对人的生命体的研究需要还原方法,但对生命体本质的认识不能还原为细胞、核酸和基因水平。人的生命体具有其他生物生命体本质不具有的复杂性,表现在人的生命现象在本质上不能还原为细胞、核酸或基因等某种生物结构的功能,人类通过对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和不同层次的研究成果,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体生物学本质。但对部分和层次的研究不能替代对生命有机体整体的研究,正像对零部件的研究,不能替代对整个机器的研究一样。
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科学家惊奇地发现,人类的基因并不是想象的15万个,而可能只有3万个左右,只是两倍于果蝇或线虫基因的数量。而水稻基因却多达4.6-5.5万个。学者们认为,低等生物的基因功能非常单一,基因之间的协同能力也是非常差,需要大量的基因来补偿。人类的基因具有多功能性,每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重新组合搭配,通过基因选择性切割,可以制造多种蛋白质,因此人类3万多个基因却能制造40多万个甚至更多的蛋白质。
可见,即使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本质,与其他生物生命的本质,也有着质的差别,更何况人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本质是其他生物所根本没有的内在规定性。事实上,即使是基因的基本结构,也只能说明生命现象最基本的机制,人的高级智能和社会行为,很可能体现在比基因更高、更复杂的层面及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二)生命三重奏
1.生命的质量属性
1993年WHO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对生命质量的概念进行了讨论。WHO认为,生命的质量属性是指个体在其所在的文化、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他生活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他目前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
生命质量属性的测评,常用多元评价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生理方面:主要分析躯体的功能发挥状况。
(2)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健康水平的测定。
(3)社会方面: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的评价和社会角色的扮演能力评价。
临床医学对生命质量属性的研究和评估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和评价治疗效果;医学哲学研究病人的生命质量属性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其在生命三维属性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生命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生命质量属性的认识对生命伦理问题如克隆人、安乐死所持态度的影响等等。
从个体生命质量与人类生命质量的关系分析,生命的质量属性,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孤立现象。正常的个体生命质量是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并有利于人类生命质量水平的提高。异常的个体生命质量,由于其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不健全或不同程度受损,从而不能适应个体生命活动的要求,其中一些个体生命还可能通过血缘关系对其后代的生命质量产生遗传学意义上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来认识生命的质量属性:
人体生命的质量属性,不仅关系到个体生命健康存在,而且关系到人类整体生命质量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个体生命质量水平的变化过程来分析,个体生命质量的水平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健康存在——生命的结束,生命质量不可抗拒地从无到有、由高质量向低质量转化直至生命的低质量区域。人体生命在低质量区域运行是难以避免的,而“人的生命是有价的,这是后现代伦理学的一次最伟大的飞跃……对生命应采取什么行动只有用什么质量的高低作为判定标准,在临床上才可以操作”。
2.生命的价值属性
生命的价值属性是指生命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扮演一个有意义的社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属性。生命价值属性是人的生命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体的根本区别。
个体生命的价值属性的表现是个体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其方式有两种:一是有利于同类个体生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利他行为;二是有利于个体生命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利己行为。我们是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的统一论者,并把利他行为放在衡量个体生命价值的首位。
实际上,绝对利己的个体生命是无所谓价值的,个体生命的价值须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时,才能得到承认和显现。
3.生命的神圣属性
生命的神圣属性,是指人体生命是崇高的、可贵的、不可轻弃的。生命神圣属性表现在:
第一,生命产生的偶然随机性。在自然状态下,生命的产生是自然的选择而不可随意创造。
第二,生命存在的社会价值性。个体、群体、人类生命的健康存在是我们这个星球文明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类生命,其他一切都无所谓价值和意义。
第三,生命的唯一性。
林德宏教授认为,生命至高至尊,因为生命具有唯一性。生命的唯一性主要表现在生命过程的不可逆性、不可中断性、不可再生性;生命整体的不可分割性、不可组合性以及不相容性、不可共存性、不可取代性、不可交换性、不可移植性等等。
第四,宗教和传统文化对生命神圣属性的定位产生了重要影响作用。
宗教将人的生命神圣属性神学化,传统文化将人的生命神圣属性绝对化。
两者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形而上学地将人体生命的神圣属性和生命的其他属性特别是本质属性的联系割裂开来。
(三)生命的本质内核
1.人的生命的本质属性
人的生命的本质属性是生命的价值属性,更为全面地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的神圣属性、质量属性和价值属性的统一整体。生命三重属性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以完美的三重结构共同构建健全的生命,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缺损,轻者影响生命质量,重者使生命存在失去意义。生命价值属性正是这样缺之使生命存在失去意义的本质属性。人类尤其应该摆脱由于片面认识生命的神圣属性或片面强调生命的质量属性独立现象所造成的思维僵滞。
2.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关系
生命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生命的神圣属性、质量属性和价值属性三者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生命的神圣属性包容着生命的哲学内涵,是对生命实体的逻辑抽象;生命的质量属性揭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命实体的生理界定;生命的价值属性体现着生命的社会意义,是对生命实体的本质反映。
健全的生命是生命的神圣属性、生命质量属性和生命价值属性的辩证统一。生命的质量属性是神圣的生命和有价值的生命的生理条件,离开了正常的生命质量,生命便会失去神圣的光辉和有价值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属性是生命的神圣属性和生命的质量属性的社会表现形式,是人体生命三维属性结构中的核心。没有价值属性的生命,是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生命,其神圣属性是空洞的,其质量属性是无意义的。生命的神圣属性是对生命质量属性和价值属性内在实质的概括,生命神圣的光辉总是通过生命的高质量和社会价值折射出来。
3.个体生命价值属性与生命存在关系的复杂性
个体生命价值属性与生命存在关系是复杂的,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不曾具有,将来也不会具有价值属性的情况;另一种是可以具有价值属性,但由于其较低的生命质量制约了其生命价值属性的充分展现的情况;还有一种是曾经具有生命的价值属性,但由于某种原因而部分丧失甚至完全丧失的情况。个体生命所处于生命过程不可避免的低质量阶段是生命过程的逻辑延伸,是生命价值属性表现的特殊阶段,因此,老年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关怀和照顾。
4.生命质量属性的独立化现象
生命质量属性以低位形态脱离生命的神圣属性、价值属性而独立存在,这是生命三重属性结构严重失衡的表现。片面强调生命质量属性的独立化,将之与生命其他属性割裂开来,特别是与生命的本质属性割裂开来,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能使有关理论和实践陷入难以解脱的二难境地,同时从根本上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