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眼保健知识荟萃
48548500000023

第23章 眼病诊疗知识(10)

84.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先天性慢性进行性眼病,具有遗传倾向,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原发性变性。视网膜光感受器功能异常,大多数病例视杆细胞受累更为严重,使得患者夜视力受损更重。患者早期即有夜盲症状,但中心视力可正常。最初视野出现环形暗点,以后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视野呈向心性缩小,夜盲症状逐渐加剧,直至白天行路也感困难。后期视野成为管状,甚至陷入失明。在本病早期患者初感夜盲时,眼底可无明显改变,以后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视盘色淡而带蜡黄,边缘稍模糊,此为视盘部胶质增生所致。视网膜动、静脉均变细,尤以动脉为甚,在晚期病例,动脉几呈线状。骨细胞样黑色素斑开始分布在眼底的周围部,逐渐向后极发展,少数不规则的色素线条,可出现在视网膜血管的前面。晚期视网膜常呈污秽的青灰色调,同时可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有时黄斑部呈鲨革样反光,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本病中医称“高风内障”,对早期病例,应用中医综合疗法,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因本病是一种与先天遗传有关的眼病,应以补肾为先。肾为先天之本,故其治疗,应调补肾中水火阴阳,张景岳创左归饮(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甘草)壮命门之真水;创右归饮(熟地黄、枸杞子、杜仲、山药,山萸肉、炙甘草、肉桂、制附子。常去桂附加鹿角胶、龟板胶)治命门之阳衰,将两者合而用之,则肾中水火阴阳,得到双向调节而达平衡,以此为基础,再酌情加减,以适应个体差异。常加黄芪、党参以补气升阳;加丹参、夜明砂以活血消积。还可采用肝肾双补或五脏兼补之法。前者的首选方,有十全明目汤(熟地黄、枸杞子、桑椹子、蒺藜子、覆盆子、楮实子、菟丝子、决明子、车前子),后者的首选方,有全真散(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枸杞子、枣仁、龟板、五味子、淮山药、黄精、肉苁蓉)。守方多服,缓以图功。不但视力有可能提高,夜盲、视野缩小也会得到改善。

配合针灸治疗,更是中医治疗本病的一大特色。常用的针刺穴位有睛明、球后、风池、养老、肾俞、肝俞、臂臑、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远近配合,每次选用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针灸疗法还包括梅花针、耳针、头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众多内容。为了对下一代的健康负责,确保后代视力良好,每个人都要了解有关遗传学知识,对自己的某些眼病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婚后子女的发病机制有所了解,能在生育以前预防的,就要尽力预防,对于已经出生的子女,也要及时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要真正做到“生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就必须禁止近亲结婚,还要做好遗传咨询工作及羊水检测工作。

85.视网膜血管病变的激光治疗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型光源,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战线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上,国外从60年代就开始应用激光治疗眼底病。我国从1971年以来,开始应用激光治疗多种眼病。

激光治疗眼病有特殊效能:激光具有光谱纯、发射角小、方向性好等优点;激光发射时间短,能量密度高,且不损伤病变周围组织,适用于结构精细、范围较小的眼部病变;激光的物理效应(光热效应、电磁场效应等)作用在视网膜和色素膜上,很容易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达到治疗目的。

眼科常用的激光器有:①红宝石激光器,主要用于封闭视网膜裂孔或虹膜切除;②氩离子激光器,对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疗效好;③氪激光器,主要用于视网膜血管疾患,尤其是黄斑区附近病变;④二氧化碳激光器,用于外眼部肿物的切除;⑤YAG激光器,用于切割眼部无色素组织或虹膜切除(如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等);⑥其次还有氦氖激光器、氙激光器、染料激光器、钕玻璃激光器等,也可用于治疗眼病。

哪些视网膜血管病适合激光治疗?①视网膜血管异常。如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等;②视网膜血管炎性或阻塞性疾病。

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③全身疾病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出血等;④其他视网膜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干性裂孔、黄斑裂孔等。当然,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病有它严格的适应证,只有适合于激光治疗的眼底病才能显出疗效。因此,得了视网膜血管病后,需到医院请医生详细检查,决定是否行激光治疗。

(肖国士)

第十节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

86.视神经乳头炎

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在眼底后极部集合形成视盘(视乳头),然后在眼球后成为一条直径大约3毫米粗的视神经,它经过眼眶进入颅内,如果发炎仅限于视盘,称为视神经乳头炎;只有眼球后面一段视神经发炎,称为球后视神经炎。根据其发病的缓急,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可双眼同时发病或单眼发病,或一先一后发病。

视神经炎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常突然发病,数天内视力极度下降,甚至达到失明的程度。发病的初期病人,眼球后有压迫感,眼球转动时疼痛。部分病人有头痛、恶心。检查视野,常出现中心暗点或傍中心暗点,也可有周边视野缩小。双眼完全失明的病人,瞳孔开大,对光反应消失。如果还保留有部分视力,则瞳孔直接对光反应和间接对光反应都存在,但在持续强光照射下瞳孔不能维持缩小,而渐渐开大。

眼底检查,如果病变位于视盘,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视盘附近的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或渗出。视网膜中央静脉,由于视盘水肿受压,回流受阻呈现纡曲扩张。如果病变位于眼球后的视神经,则眼底可正常。

无论视盘发炎或球后视神经发炎,炎症消退后。一般都留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即视盘颜色变白,视网膜动脉变细。轻者视力可部分恢复,重者视力严重受损。

引起视神经炎的原因很多,常常与全身疾患有关。①全身疾患:许多急性传染病都可使视神经发炎,如感冒、麻疹、猩红热、肺炎、伤寒、白喉、腮腺炎、丹毒、脓毒血症等,可能由毒素进入血循环所致。慢性传染病如结核、梅毒等,其他如糖尿病、妊娠、贫血、哺乳期及维生素B(下标1)缺乏等,也有因慢性中毒引起的,如烟酒中毒、铅中毒等;②局部病灶:眼部的炎症如色素膜炎、视网膜炎。眼眶和鼻窦的炎症,特别是筛窦发炎常侵犯视神经。

治疗视神经炎的方法:①首先应找出病因,故应作全身系统检查,发现病灶及时治疗;②口服大量激素,根据病情还可局部注射或静脉点滴;③尚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口服烟酸,肌注妥拉苏林或654-2以及服用和注射维生素B(下标1)、维生素B(下标12)、三磷酸腺苷等;④用中药和针刺治疗,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87.球后视神经炎

球后视神经炎,病变在球后段视神经,常首先侵犯乳头黄斑束,故习称轴性视神经炎;如由脑膜或眶内组织炎症蔓延侵犯视神经鞘膜,则称视神经周围炎;当病变侵犯球后段神经整个横断面者,称横断性视神经炎,表现为严重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本病病因与视神经乳头炎一致。更应注意其可能由脱髓鞘病变所引起,但大多数病例很难找到确切病因。本病后期,下行性萎缩性改变达视乳头时,方出现视乳头颞侧或全面萎缩。如能早期除去病因,则预后尚好,如遗留视神经萎缩,则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

视力急剧减退,甚至骤然失明,伴有眼球转动痛及深部疼痛,瞳孔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症状与视乳头炎相似,但眼底只有在炎症接近视盘时,才会出现乳头轻度充血混浊,边界稍模糊,否则眼底无任何变化。

本病特点是骤起视力锐减甚至失明,而眼底无任何阳性发现,故对该病的诊断要特别慎重;重症病例经药物积极治疗2~3周无效或疗效甚微,不论有无副鼻窦病变,均可考虑行视神经管开放术(视神经减压术)。即在手术显微镜下,达到直接解除视神经管内段的神经受压和清除管内病变的作用,改善神经营养,以利视功能的恢复。

88.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又称Devic病。本病主要特点是视神经与脊髓的脱髓鞘疾病。有时伴有视束病变,前者病损多在视神经与视交叉处,后者病变好发在颈段与上胸段,二者同时或先后发病。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有感染与变态反应的二种可能,部分病例病前有非特异性感染史。病理改变以髓鞘脱失和细胞浸润为主。发病率男女3∶2,也有报道为1∶2。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多。

临床上表现为双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或视乳头炎,追溯有横贯性脊髓病史或出现脊髓症状者,即可获初步诊断。部分患者病前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双眼(也可单眼)视力急剧减退,眼球胀痛,严重者患眼有几小时或几天内完全失明。视神经炎和脊髓炎同时发病者,诊断无困难,但多数首先出现急性视神经炎而后伴有轻微下肢麻木、无力,易被疏忽而漏诊,因此有时需要神经科医师会诊。

急性期首先选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本病首次发病经上述处理后可获好转,但不能痊愈,易反复发作,约有50%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肺炎、褥疮等并发症而死亡。

89.视盘水肿

现已查明,本病主要是由颅内压增高所致,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肿瘤,其水肿的发生与颅内肿瘤的部位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

一般属双眼病变,其视力以周期性暂时障碍为特征,早期视力不受影响,当病情发展则视力逐渐下降。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因不同病因和病变部位而伴眼球突出,眼外肌麻痹或瞳孔散大等症状。

眼底初期出现视盘边界模糊,先由上缘及下缘开始,逐渐波及鼻侧和颞侧。视盘充血逐渐加重,并见有毛细血管增生。视网膜中央静脉逐渐变粗,静脉越过视盘模糊边界时呈爬坡状,附近视网膜可有浅在出血。随着病变的继续发展,水肿加剧,视盘呈蕈状突起,一般可超过3屈光度以至9屈光度,生理凹陷消失,肿胀的视盘把周围的视网膜推出,形成环绕视盘的弧形条纹。

后期黄斑部可出现水肿变性,视力受到影响。在水肿后期,由于神经胶质增生和血管闭塞,视盘颜色灰白,出现萎缩,血管变细并有鞘膜,水肿逐渐消退,出血和渗出也可吸收,但减退或丧失的视力很难恢复。

视野改变,以生理盲点进行性扩大为特征,有时也可出现视野缩小或偏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常用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静脉滴注,每日1~2次。

90.视盘血管炎

本病原发于视盘血管的炎症,包括视网膜中央血管的炎症与睫状动脉的炎症,前者以视网膜出血为主,后者以视盘水肿为主。

多单眼发病,好发生于体健青年。自觉症状不明显,早期视力多为正常或轻度下降。病程较长经过缓慢,可长达18个月或更长,一般预后较好。

眼底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缘模糊,轻重高低不等,静脉扩张或明显曲张,动脉改变不大或轻微,视盘内外及视网膜上可见出血斑或棉絮状渗出物质。以视盘水肿为主,称视神经水肿型;以网膜出血为主者称视网膜静脉阻塞型。

如病变波及黄斑部,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可继发视神经萎缩,使视力受到严重影响。常见的后遗症是静脉被鞘、视盘内及边缘毛细血管扩张,黄斑部色素紊乱,可呈尿渍状,视野可有相应改变或生理盲点扩大。

主要应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可降低炎性反应,缩短病程,保护视功能,有显着疗效,预后较好。

91.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大出血或严重贫血,血压过低,血中含氧量减少,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血管病变,眼压高,视盘后部睫状动脉压与眼压失去平衡等,均可引起视盘缺血而发生本病。

好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两眼先后发病,病时或病前多有偏头痛,眼痛或眶上部疼痛,但眼球转动时不痛。早期有一过性视力模糊,视物变色,视力不同程度减退。轻者接近正常,重者甚至无光感,少数患者可有复视。

其特征是骤发性视力障碍,象限性视野缺损。眼底早期可有乳头水肿,线状出血及软性渗出灶,视盘颜色苍白;后期视盘水肿逐渐消失,形成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象限性视野缺损,缺损区常与生理盲点相连,不以水平正中线和垂直正中线为界,也可出现神经纤维束性损害。

眼底荧光造影,在严重病例的早期,可见整个视盘血管不充盈或延迟充盈。轻者仅病变区域不充盈,而在受累区视盘周围血管呈代偿性扩张,水肿消退后萎缩区荧光显示很淡或无荧光。病因治疗最为重要,皮质类固醇类药早期应用,可减轻由缺血引起的渗出和水肿。口服醋氮酰胺降低眼压,以改善后睫状动脉灌注压与眼内压的不平衡。应用血管扩张剂和维生素以营养神经。中药以调补为主,或调气血,或补肝肾,若配合针灸,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