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眼保健知识荟萃
48548500000015

第15章 眼病诊疗知识(2)

14.眼睑血管瘤

眼睑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或由新形成的血管所组成。可分为毛细血管型与海绵型血管瘤两种。

(1)毛细血管瘤:较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位置浅,多在皮内,质软,皮肤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扁平隆起或斑块,边界清楚。

(2)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多在皮下,表面扁平或呈结节状,紫蓝色,边界不清,质软略有弹性及压缩性,俯卧、咳嗽或哭闹时,肿瘤增大,颜色加深。若深入眶内者,可致间歇性眼球突出。

该病一般出生时即有,或在生后6个月发生,随年龄而增大。

生长缓慢的小血管瘤,可定期随访,或口服激素,可使其消退,已影响眼睑功能或发展较快的较大血管瘤,应手术切除。毛细血管瘤可行二氧化碳干冰冷冻或激光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可局部注射鱼肝油酸钠硬化剂,致使肿瘤萎缩,或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摘除。

15.眼睑恶性肿瘤

(1)眼睑恶性黑色素瘤:多从睑缘,内、外眦部发生,初起时形似黑痣,但色素浓淡不一,可见高低不平,大小不等的黑色素结节,局部血管丰富,如果表面溃破,很容易形成溃疡,一般病人仅有轻度痒感,无其他感觉,往往被忽视。肿瘤可侵犯整个眼睑,早期即可出现转移,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各种年龄皆可发病,但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多。

(2)眼睑基底细胞癌:占眼睑恶性肿瘤的80%,常发生于上下睑或内眦部,多见于老年男性,肿瘤初起时,眼睑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结节状隆起,无任何不适感觉,结节周围可有新生血管。进一步发展,局部溃烂,形成侵蚀性溃疡,边缘隆起,周围较硬。一般进展缓慢,病程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3)眼睑鳞状细胞癌:肿瘤常侵犯上睑,多有炎症或瘢痕损害,与基底细胞癌很相似,但角化明显,常迅速形成溃疡,在表面增殖,进展较快,往往在发病后数月,即可出现远处转移,恶性程度较基底细胞癌高。

(4)睑板腺癌:起源于睑板腺,上睑多见,形态不一,早期像霰粒肿,黄色外观,可呈不规则花瓣状,但质地比较硬,进展较慢,可侵犯睑缘及结膜,也可转移至眼眶深部及颌下淋巴结。本病多发生在老年时期,老年人如发现硬质的睑板腺囊肿(霰粒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肖国士 肖国武)

第二节 泪器疾病

16.泪道阻塞与溢泪

眼泪中98.2%是水,泪水对眼球有保护作用,能够湿润眼球表面,万一有灰尘、小虫等异物飞入眼里,大量泪水就会立即从泪腺分泌出来,起到冲洗或稀释作用,泪水中还含有一种溶菌酶,有杀菌作用。所以,眼尽管天天睁着与外界环境打交道,却很少生病。

泪水由哪里来?在我们眼眶外上方的骨凹里,有一个像小手指头大小的管状腺体,名为泪腺,它就是专门制造泪水的工厂,泪水就是通过泪道从这里流出来的。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泪腺分泌的泪水并不多,每16个小时约可分泌泪水1毫升,在睡眠闭眼时,泪腺的分泌暂停。但在感情激动如悲哀、大笑时,则眼泪分泌增多,在受到各种刺激时,如眼部炎症、强烈光线、冷风刺激、异物进入眼内等,均可引起泪腺分泌增多,由于来不及从泪道排出而导致流泪。

泪道阻塞包括泪小点闭塞、泪小管阻塞、鼻泪道阻塞三种,可分别采用扩张泪小点、探通泪小管或插管、若泪道探通不成功,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目前多采用泪道激光治疗。

17.急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常发生在慢性泪囊炎或鼻泪管阻塞的基础上,也可在并无泪溢史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致病菌通过泪囊壁而侵及附近组织,形成泪囊周围的蜂窝织炎。有时作鼻泪管探通术时,不慎将泪囊壁戳破,使感染播散到泪囊周围组织也可发生。如形成脓肿,破溃后常遗留瘘管。泪囊部皮肤红肿、疼痛,炎症可蔓延到眼睑或面部,伴有局部压痛,全身有畏寒,发热,颌下及耳前淋巴结也可肿大。炎症向周围发展形成泪囊周围炎,逐步形成脓肿,脓液可由泪小点排出或穿入筛窦而得到引流,大多数脓肿,向皮肤面穿破,有时形成泪囊瘘,起初瘘管排出脓液,以后为泪水。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不待脓肿形成,急性炎症逐渐消退,遗留慢性泪囊炎,但可能复发。

治疗原则,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热敷或理疗。

结膜囊点抗生素眼液。脓肿形成后则切开排脓,放置引流条并每日换药,待无脓液时,除去引流条使伤口愈合。当急性炎症痊愈后,如有慢性泪囊炎存在,应抓紧时机行泪囊摘除术或泪囊鼻腔吻合术,如有瘘管则一并切除。在炎症消退后数周进行。对反复发作病例,以摘除泪囊及瘘管为好。急性炎症时,切忌行泪道扩张或探通术。

18.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多发生于女性成人及老年人。本病常因鼻泪管阻塞所致,泪液长期积滞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使之发炎肥厚,有利于细菌生长,因此鼻泪管阻塞是慢性泪囊炎的主要因素。鼻泪管阻塞常因慢性鼻炎、副鼻窦炎引起,且多发生于鼻泪管细而长者。从慢性泪囊炎的分泌物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多为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慢性泪囊炎对眼健康是一种威胁,当角膜损伤后,可引起匐行性角膜溃疡;如施行内眼手术,可引起化脓性眼内炎而导致失明,故列为禁忌证,只有在治愈后才能施行内眼手术。

局部用抗生素眼液点眼,点眼药前先挤空泪囊内的脓液,以便药液进入泪囊。每天点药次数应较频繁,持续时间也应较长。脓多时,用生理盐水先作泪囊冲洗,再灌入0.3~0.5毫升抗生素眼液,每周2~3次。药物治疗若能长期坚持有可能使脓液减少,但不能根治。目前首选泪道激光治疗,手术为慢性泪囊炎的根治办法。

(1)泪囊摘除术:目的在于去除感染病灶,以防止角膜外伤或内眼手术后发生继发感染,但此手术并非理想。手术后因泪道缺如,泪溢难以避免,一般只对不宜作泪囊鼻腔吻合术者才施行摘除术。

(2)泪囊鼻腔吻合术:目的是把泪囊与鼻丘部的鼻黏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泪液由泪囊直接进入鼻腔。此种手术较泪囊摘除术优越,除能去掉化脓性病灶外,还能恢复泪道的通畅,根除泪溢。

19.泪腺炎

泪腺炎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泪腺炎多发生于小儿或年轻人,常为单侧,有的因结膜炎症通过泪腺导管蔓延而引起;或者由远处的化脓性病灶经血循环而感染;也可为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并发症,如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肺炎等。慢性泪腺炎可为急性泪腺炎的延续,但多数为原发性,常为双侧。前者除具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与局部症状外,并见泪腺部红肿、疼痛,伴有炎性上睑下垂,眼球向鼻下方移位,眼球运动受限、复视,颞上方球结膜水肿充血,外上眶缘可扪及疼痛的肿块。

急性者全身应用抗生素。早期局部热敷。已化脓则切开排脓;睑部泪腺炎由结膜面作切口;眶部泪腺炎则由皮肤面切开。慢性者除应用抗生素外,还可配合皮质类固醇治疗。如为全身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应加强对全身原发病的治疗。不论急、慢性泪腺炎,均应点用抗生素眼液。

20.非泪道阻塞性流泪

非泪道阻塞性流泪,是指泪道冲洗通畅而常溢泪者,常见的有以下原因:

(1)泪囊功能不全:系指泪囊正常的舒缩功能消失,泪液的生理引流作用发生障碍,见于老年人的眼轮匝肌软弱无力、泪囊的瘢痕性收缩或无张力的扩大。患者自觉症状是泪溢。治疗应冲洗泪道,使之通畅,行泪囊碘油造影,泪囊充盈良好,但收缩无力,排空时间延长。症状轻者不需治疗,泪溢严重者,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2)泪小点外翻:由于老年性睑皮肤松弛,面神经麻痹或瘢痕性收缩、结膜或睑缘的慢性炎症导致睑缘肥厚变钝等多种原因引起。检查时可见泪小点偏离泪湖,不能与眼球表面接触。应矫正下睑外翻,治疗结膜及睑缘的慢性炎症,可做平行于睑缘的梭形睑结膜切开加缝合术。

(3)泪小点内翻:泪小点内翻,泪水无法进入泪小管,泪水自然向外溢出,最有效的方法是自行按摩下泪小点,每日3次。

(4)泪阜肿胀或突出:泪阜肿胀,泪湖自然消失,泪阜突出,眨眼时泪水随外突的泪阜向外溢出,也可施行下泪点按摩。

(5)泪液分泌失控:多见于老年人和体虚患者,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尿崩症相似,用温补脾肾的药常可奏效。

21.泪道激光治疗泪道疾病

泪道激光,是一种高强度低能量的激光,其生物作用主要是机械作用和强电场作用,而非热作用。临床上利用其方向性好,需要能量小,光切(气化)、气化率高,穿透力强,止血效果好,对周围组织热损伤小,没有凝固作用等优点,通过柔软的光纤传送系统,作用于泪道阻塞部位或泪囊内侧壁,光切具有清除阻塞物,疏通泪道或造孔重建泪道通路,恢复泪道系统的导泪等功能。用激光能使阻塞组织溶化,泪道内的阻塞物清除,是理想的清除管腔内阻塞物操作器械。泪道被疏通后,泪道内可放置各种类型的支撑物,有利于管壁的修复或保持重建泪道通路的通畅(临床上存在争议),防止泪道的再阻塞和狭窄。临床上可检查确诊不同的泪道阻塞部位,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

(1)泪点闭塞:确定泪点位置后,用光导纤维头垂直对准泪点中央,用5~10W输出功率击射,击射时光导纤维头端有落空感,一般击射一次即可穿透打通,再次击射可扩大泪点,经泪点冲洗泪道通畅后,插入尾端膨大的细塑料胶管或聚丙烯线段(长约5毫米),存留于下泪小管内固定,涂抗生素眼膏后包扎术眼。

(2)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大治疗眼的泪小点,再用冲洗探针插入泪小管止于阻塞部,将光导纤维穿入针芯,直抵阻塞部。用左手将眼睑向反方向(即颞侧)绷紧固定,以消除泪小管的生理弯曲。右手持光导纤维针头对准泪囊方向,紧贴阻塞部位,用10~20W输出功率击射1~2次,击射穿通时有突破阻力的落空感。推进光针可进入泪囊触及泪囊内侧骨壁,只退出光导纤维后冲洗泪道,鼻腔或咽部有液体者证实泪道通畅。

如放置上泪道支撑物,将冲洗探针按泪道探通的方式下插入鼻泪管,在针芯穿入聚丙烯缝线或硬膜外导管内的钢丝,并从鼻腔引出,再以钢丝为引导将硬膜外胶管插入泪道,确认插管无错误。将胶管两端分别固定于眼睑外、面颊部,也可用聚丙烯支撑外固定。

(3)鼻泪管激光成形插管:用泪道探通的方式,从上泪小管将9号冲洗探针插入鼻泪管阻塞上段,穿入HO:YAG光导纤维10~12W输出功率,击射推进阻塞部3~4次后,鼻泪管内阻力消失,抽出光导纤维,冲洗证实泪道通畅。如不考虑放置支撑物,可在退针时灌注素高捷疗眼膏或甲基纤维素。如果考虑放置鼻泪管支撑物,可再从针芯穿线或冲洗探针头端侧孔纫线,在He∶Ne激光的指导下,从鼻腔引出结扎带侧孔的双重胶管,逆行牵引嵌入鼻泪管内,止于泪囊内,冲洗泪道通畅后,将上泪点外露线固定。

(魏金鑫)

第三节 结膜疾病

22.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这种病的特点是结膜(白眼珠)充血发红,眼眵(眼屎)多。发病很急,一般在感染细菌后几个小时到1~2天内发病,多数是双眼一起生病,得了病自觉眼灼热,发涩,还有轻度的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被眼屎粘住,不易睁开,有时看东西,会突然觉得模糊,这是由于眼屎遮住了视线,一经眨眼或擦拭干净,视力即可清晰。检查时可看到眼睑有轻微水肿,结膜充血。严重时,黑眼珠受到影响,眼睛痛得厉害,甚至影响视力。

得了“红眼病”要注意隔离,洗脸毛巾要专用,用后洗净晾在通风的地方,脸盆用过要洗刷消毒。集体单位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理发馆、浴池、工厂、车间班组,尤应隔离消毒,如毛巾、手帕可煮沸消毒,不能煮沸消毒的玩具和其他用具,可用75%乙醇擦拭。患者不要到游泳池去游泳。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可用温水洗眼,用抗生素或磺胺眼药水点眼,如0.5%新霉素、0.25%氯霉素、利福平、磺胺醋酰钠眼药水、羟苄唑眼药水、诺氟沙星眼药水、泰利必妥眼药水等,每半小时至1小时滴眼1次,晚上涂眼药膏,很快就能治愈。

23.游泳池性结膜炎

许多人都喜欢游泳,游泳池虽然经常消毒、换水,但在游泳池的水里,仍有许多小的微生物,如细菌、衣原体、病毒等。游泳者在水里常常睁着眼辨别方向。池水与眼球的表面接触,病菌很容易侵入结膜,引起结膜炎症,传播各种眼病。经常感染的眼病是游泳池性结膜炎。患者受病原体感染后,不是马上就发病,一般要经过1~2周的潜伏期才开始发作。潜伏期过后,患者自觉眼部不适,有异物感、流泪、怕光等。眼部检查发现眼睑肿胀,结膜高度充血,睑结膜出现大量滤泡,特别是下睑结膜尤为显着。角膜一般不受影响,病情严重的,也可发生浅层点状角膜炎。

游泳池性结膜炎的病程长,一般几周,甚至几个月。痊愈后滤泡消失,结膜与角膜均不留痕迹,所以预后良好。但在患病期间,对劳动、工作及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还可以把病传染给别人,因此,应该积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