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城市带的一体化发展,其主要内容是实现“八同”目标和实施“六个统一”举措。即致力在沿黄城市带区域内做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在区域内实施六个方面的“统一”举措:(1)统一规划区域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除了交通、通信外,金融、市场、人力、招商、科教、旅游、规划等都可成为一体化的对象,进而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2)统一产业政策准入门槛和政府政策执行标准;(3)统一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供(输)电、交通运输、金融、社保医保等方面的网络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相互对接,打造城市间的“黄金走廊”和“共享网络”;(4)统一组建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如行业协会、担保公司、技术政策咨询服务公司等;(5)统一环境治理和监管,提高环境承载能力;(6)统一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一体化发展,其保障措施是建立健全七个方面的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及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常设协调机构,承担起协调沿黄城市带构建与发展的职能。比如国务院下设沿黄城市带协调发展协作办公室,协调机构全面负责黄城市带建设与发展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对城市群内重大项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战略问题进行研究与部署。
(2)建立健全定期议事制度。沿黄城市带区域内的九省区定期、轮流主持召开协调发展联席会和主要领导座谈会,议定重大合作事项,研究城市带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定与执行机制。加强地方立法协商,通过地方间立法协作制度,推进区域的法制一体化,为城市带一体化制定共同遵循的法律法规和准则,营造统一的执法环境,增强一体化的推进力。
(4)建立健全技术、监测标准制定与执行机制。城市带区域内各级政府应该在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业产品诸方面,制定互认互通、共同遵守的技术与检测标准,有效消除技术壁垒,努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区域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
(5)建立健全金融一体化运行机制。城市带区域内各地政府应当顺应城市群规模化发展这一时代趋势,破除阻碍金融一体化的制度障碍,推动城市带金融管理体制及机制的统一、高效、安全运行,以金融一体化来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6)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对整体规划中的任务进行详细分解,统一编制城市群发展的各专项规划和建设规划,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制定详细的发展政策,指导重大项目建设与重大任务推进,通过加强城市带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各市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7)建立健全评价、监督、反馈和修正机制。对现有政策、制度作出梳理、总结,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准确地判断制约城市带发展的主要矛盾、关键性问题,进而修正偏错,选择正确有效的推进策略。
四、沿黄城市带产业布局及优势互补合作机制的设想
产业的集聚、优化及强大与完善的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是城市群、城市带形成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要有科学、完整、有效的产业布局及优势互补合作机制。
沿黄城市带产业布局及优势互补合作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施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的产业提升战略,完善城市带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互补、市场互动、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通”的发展格局。
沿黄城市带产业布局及优势互补合作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高端化、特色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减少产业雷同,避免盲目竞争和资源浪费,促进产业关联发展,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密切协作的区域产业体系和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为促进的产业发展链条。
沿黄城市带产业布局的关键性产业集群为:
(1)兰西白银(兰州、西宁、白银、银川)城市群——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2)银呼包鄂榆延(银川、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及晋陕豫边城市群——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稀土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3)中原及济南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业、粮油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城郊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业产业集群。
(4)黄河三角洲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外向型农业、渔业及生态保护产业集群。
沿黄城市带优势互补合作机制的关键性领域为:
(1)沿黄中上游城市群的能源、工业原材料及重化工产业优势,通过与中下游城市群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互补与合作,有效形成关联度较高的工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各自的“由产业优势向产业强势进而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沿黄中上游城市群的生物医药、旱作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优势,通过与中下游城市群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业、粮油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业及外向型农业等产业优势的互补与合作,有效形成关联度较高的农牧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合作双赢。
(3)沿黄中上游城市群的黄河水生态治理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建设,通过与中下游城市群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生态网络和沿海生态廊道建设的相互呼应、合作、承接、促进,进而实现共同保护母亲河,共同受益于母亲河的主旨。
沿黄城市带产业布局及优势互补合作机制建设的关键性举措是:
(1)注重确立和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跨地区分布和跨地区并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要素之间的跨地区流动和组合,促进城市间逐步融合。政府应主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更多地从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决策层面上退下来,与此同时,为企业的跨区域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成为区域合作的主角,鼓励企业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有效集聚。
(2)实施强心战略,做强核心城市。以产业集聚为统领,加大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济南等核心城市的交通、通信网络及科教、金融、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力度,尽快使其成为实力超群、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都市圈的核心。
(3)实施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群体系。强化城市带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间的网络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尽快完善大中小城市间的网络化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带的聚集力、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4)切实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关系。各级政府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投资。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尽可能多地吸引社会投资,包括国内、国外的投资,使这些投资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做到“你赚钱,我发展”。
(5)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