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呵护200招
48541000000004

第4章 自身修养篇(3)

(4)振作精神,不要做"没办法"的人。无论怎么困难的工作,都要认真思考解决的办法,不可推托敷衍,不应怕麻烦,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担忧上,不要替自己找寻借口。要知道,成功的哲学在于"天下无难事"。

(5)要与人为善。要学会宽厚待人,不要故意给人难堪,不可对人吹毛求疵,要多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多替别人着想,相信他人、他人也会相信你,你处处与人为善,人家也会给你好脸色看。

(6)学会交友。要交友,首先要择友,交友可广交,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人的影响。最应该交的朋友是有干劲、乐观爽朗、处事练达的人。

按上述方法去做,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境界。你的生活会充满阳光、鲜花、友好和谐,会令你赏心悦目,使自己活得更潇洒,走上成功之路。

10.当受到背后议论时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感情比较脆弱,思想不成熟,一旦受到恶语的攻击,遇到别人的背后议论,就不知所措,缩手缩脚,这也验证了自古以来那"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的说法了。背后议论不外乎讥讽、奚落、非难、恶语中伤,谗言诬陷,也被称为人间"寒流"甚至是"恶流"。多少青春的花朵,多少理想的幼芽、多少事业的嫩叶,被其摧残和毁灭。它造成同志间的不团结,引起朋友间的反目,在人与人之间,同事之间挑起是非,造成隔阂与分歧,甚至使美满家庭破裂。它还会使有进取心的人受冷遇,主持正义的人遭污辱,努力好学的人失去勇气,使人群中的佼佼者受孤立。由此可见,它的危害不小。如何对待背后议论,我们应从下列几方面做起:

(1)理智地对待。一旦发生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事、嫉妒中伤的事,要注意克制自己,不因一时冲动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前途。只要不是故意陷害,没有人身攻击,区区的小议论,我们还是应进行冷处理,把它搁置一旁。

(2)要有宽宏大量的气度。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对别人的议论也不要一概厌恶,盲目排斥。人活在世上,"毁誉参半"的情况是常有的。要正确分析哪些议论确实是自己的毛病和缺点,哪些是需要澄清的,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遇事与人商量,听得不同意见,处以"宽大为怀"的姿态,努力达到"容天下难容之事,和天下难和之人"的境界,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思想修养水平,就能避免因自身缺陷而引发的背后议论。

(3)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即根据社会需要、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地走下去,使自身得到发展。这样就会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如果不是这样,人云亦云。让自己的命运追随缺乏客观、公正与全面的舆论,尽管也可能锦衣美食,但从一个人的人格尊严角度看,仍然是可悲的,因为这样做会自行泯灭自己的才智。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有所作为,起码应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坐在便利和幸福的安乐椅上的人,是会昏昏入睡的。"当然,说走自己的路,并不是说,对别人的批评一概充耳不闻,这固然不可取。但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反应,屈从于世俗的偏见,必然会扼杀自己的才干。我们应看到凡在某一方面做出成就的人,他们大多是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全力以赴,而不是左顾右盼别人的目光,结果,他们就成功了。摘取教学王冠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学者,如果让他去专门适应别人的眼色,别人的议论,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也恐怕会得到一些人的白眼,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只能是个梦。

(4)勇于排除非议的干扰。一个人平庸无为之时,很少引人注意,各种议论自然就少。可当他取得一些成就或一定职位时,非议就会接踵而来。随着其职位名声的提高,非议也会愈多。这说明他已经被人"羡慕"了,或者被人嫉妒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躬身自厚而薄责于人",切可不能悲观消沉,一蹶不振,而应该"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自觉排除非议的干扰,把没有意义的批评置之度外,一切由自己决断,自己行动,轻松自如地在良知的引导下去做想做的事情,这样生活才会有充实感,才能取得工作成就。

11.苦闷的解除

由于困难、挫折、失败引起的失望、沮丧情绪如不及时清理,往往会形成一种沉重的压抑感,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苦闷。如何消除苦闷,心理学告诉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树立克服苦闷的新意识。每当你陷入苦闷时,用这些新的意识提醒自己。①根据自己的愿望去生活,生活是属于我的,对于这短暂的人生,应愉快地度过。②生活最重要的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结果。③衡量智力的标准更切实际的在于是否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真正地幸福地生活着。④聪明的人,应重视现实,"随遇而安"。⑤你要想到,苦闷丝毫不能解决问题,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⑥做情绪的主人,进行自我暗示,我完全可以摆脱苦闷,有什么值得我苦闷的?

(2)改掉不良的思维习惯,相当一部分人考虑问题时,评价事物时喜欢"求全责备",总是"不知足",或"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如果长此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性反应。对那些本属于比较正常的事情,甚至鸡毛蒜皮的小矛盾,都会形成不满,懊悔,不安的反应,引发苦闷。我们要通过改变,通过选择以新的习惯替代旧的习惯,从搞好每一天的选择做起,有意识地这样暗示:我要尽量精神愉快,多想高兴的事,不想不高兴的事;对别人的态度要尽可能友善一些,尽可能表现得对成功有把握,要练习在"行动"和"感觉"上都像个成功者;不让消极的观念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的色彩;练习微笑至少每天三次;对于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无力改变的事实,不予理睬。如果坚持练习4周以上,让积极的选择成为你的习惯,苦闷将与你无缘。

(3)营造快乐情绪。快乐使人兴奋,使人开朗,它是通过心理调适而达到的一种心境。艾匹特培斯指出:"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快乐,那就是停止担心超乎我的意志之外的事。"也就是说要振奋精神,不为自己办不到的事而苦思冥想。要做到这一点,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否则一天到晚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我们要为自己的所有而高兴,不为自己的所无而忧虑,从中自得其乐。

对于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循序渐进,而不要求自己把所有事情都一次做完或解决完。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不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更会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时间进行工作和休息。这种快乐的境界,不是那种寻欢作乐,而是发觉每天过得很充实时的一种感觉。每当一件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时,他就会理智地刹住思想之车,甚至开怀大笑,将忧虑与苦闷消除得无影无踪。

(4)创设安全情境。苦闷是一种抑郁心情,来自方方面面,可以是家庭的,社会的或自身的。如感到一种不安全的因素存在,预感到某种不利情况的出现,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无措等。对于因此而产生的苦闷,最好消除法是要多想有利于自己的种种因素,确认损害不可能出现,即使出现较大的损害,自己也有办法消除或弥补它,树立安全感。

(5)转移苦闷。要知道"苦闷情绪人皆有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言之苦,苦闷心情人皆有之,如你有这种意识,就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会起到"众人壮胆"的作用,使苦闷从心中发散出去,转移开来。

12.忧虑的清除

忧虑是一种不良情绪,其突出表现是什么事情总往坏处想,往难处想。有一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感觉,如孩子出去玩,总是担心摔着;丈夫出差怕发生意外事故;做生意投资又担心亏本;工作干坏了,怕领导批评;干好了,又怕同事嫉妒;怕受到责难和打击报复,等等。

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这个念头荒谬可笑,立即否定了它,但这种忧虑会固执地再次出现。反复多次。如不加克制,就会影响生活,折磨自己、出现"强迫症"。内心充满矛盾、抱怨,不能自拔,常常抑郁,焦虑,吃不香、睡不甜、使人陷入痛苦之中,造成恶劣的心境,并诱发多种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甲亢、糖尿病等。由此可见,消除忧虑,是心理保健的重要课题,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努力:

(1)忘却。给人们造成精神压力的,并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对昨天所发生事情的悔恨,以及对明天将发生事情的忧虑。但昨天发生的事情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明天的事情只活跃在我们的思维中,不应让他们干扰我们的今天,特别不应老是追忆痛苦的往事,回忆痛苦往事如同自己拿着匕首去刺自己的伤口,使人痛上加痛,愁上加愁,等于慢性自杀;或者等同于用一支支毒箭去射自己的心脏,使人失去信心。所以为了事业,为了健康,为了长寿,我们必须命令忧虑滚开。而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你是否忘掉了它。

(2)用概率战胜忧虑。事实上,如果我们用概率认真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事情发生的结果并不像忧虑时所想像的那种情况,许多忧虑,完全是多余的。如孩子出去玩被摔坏的,每万名小孩,每天平均不超过一个;出差人员中,出意外事故的,每万人平均每天也不会超过一个,即不到万分之一,这样量化后,用概率来分析,所担心会发生的事情,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这种概率分析后,可使心情平静下来,忧虑就会自然消除。

(3)从最坏的角度做打算。就是对于所忧虑的事情,你要冷静地分析情况,设想万一发生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比如,你担心干不好某项工作,你思考一下,由此引出的最坏结果是什么?大不了调离工作,开除。然后,对这种最坏的情况,你就准备接受它,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业务专长,即使离开这个岗位,也会凭自己能力做出成绩。在此基础上,你的心情就会平静得多了。因为顾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使人的精神无法集中,思想到处乱转,而丧失决断能力。精神上接受最坏的情况以后,就能够面对所有可能的情形,而集中精力,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减少所受的损失。

(4)轻快地承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都是玫瑰花盛开的时刻,困难、挫折、失意等等总是在所难免。如何对待这些不可避免的情况呢?从对待困难的角度上讲,应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并奋斗到底。但对于棘手的问题,能设法解决的就去做。要是解决不了的,就干脆把它忘却,不要为未来担心。

(5)自觉理清思路,保持乐观的心境。心境是一种较弱但持久的情绪状态。还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的情绪和言行。要想保持乐观的心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清除消极思想,要像砍伐杂草木丛一样将那些引起忧虑的各种因素彻底清除,只保留对身心有利的健康因素使之像大树一样得以挺拔,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心情好时,万物都在对你露出灿烂笑容,即"青山在点头,河水在微笑,万物百花在开放。"你会精神倍增。

(6)宽恕自己。宽恕并不是软弱,是堵住痛苦回忆澈流的主要方法,宽恕是坚韧的特征。当自己做错了某件事,或说错了话,不要总是抓住自己不放,应该自己告诉自己,下次注意就是了。

13.当要发怒时

当人受到不如意事情所带来的较强刺激时,往往会发怒。怒,它会损害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引起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人有七情六欲,发怒在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难以避免。倘若没有相互的谅解和豁达大度,生活中令你生气的事将会俯首拾来,如在公共汽车上,别人无意中踩痛了你的脚,常激起你的火气,评理失败就会对骂,甚至大打出手;受到领导的批评,本是合情合理,如不能正确对待,难免会怒气丛生;不是自己的过错,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会令你勃然变色。

发怒是一种表示不满的反应,它会升腾起无名的旺火,如果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放纵自己的感情,动不动就发火,有百害而无一利。怒火不仅会灼伤别人也会烧痛自己,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很多人在盛怒之际当场卒中,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给生命带来危险。另一方面还会损伤与他人与家庭的关系,是培植友谊之花的蛀虫。可见学会制怒是非常主要的。

(1)认识发怒的危害。当你要发怒时,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发怒对身体、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危害。并牢记这些恶果,发怒的几率就可大大减少。

(2)解除易怒的诱因。令人发怒的原因,因事而异,诸如失败、妒忌、报复、遭辱、失恋,有人常说:"做了好事遭雷打"这就是不满的言论了,也就是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产生了愤怒,要善于寻找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

(3)学会息怒的技巧。可采用"心理解怒法"转移控制愤怒情绪。如意志控制法、转移刺激法,躲避刺激法,自我释放法等。当暴躁情绪即将产生时,要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放松,鼓励自己"不要急",使冲动和急躁的心情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