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北望
48538400000017

第17章 蒋元明

生于重庆,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文艺部副主任、媒体战略发展研究专家、高级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先后出版了《嫩姜集》《晨曦集》《人生小品》《黎明风景》《说三国话股市》《怪味品书》《人生有缘》《曹兵到底多少万》等20余部杂文、散文、随笔集。有7篇杂文被选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集》《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

从题“羲皇故都”说起

河南淮阳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名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因为陵的主人是6000多年前的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

到淮阳,自然要去参拜始祖。走到陵园前,只见门楼高悬一匾额,上书“羲皇故都”四个大字,而落款竟是“朱镕基”,不免有点吃惊:是那位宣称“不题字”的朱镕基总理吗?

“不题字”是朱镕基的特色之一。有老同学请他题字,这位总理同学很不给面子:“我一不怕你借钱,二不怕你求职,就怕你找我题字,因为我有五戒,此其一也。”把人家给堵回去了。有一次在大会上,他大声说:“我很少为人家题词,因为我的字很丑……”

细看“羲皇故都”这四个大字,完全是一练家,没有十数年的功力是不能为的。显然,因“字很丑”不题词是借口。朱镕基到这里来却欣然命笔,首先伏羲的名头太大了,始祖的面子怎么着也得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没有进陵园前,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皇帝祭陵”活动。一身龙袍、气宇轩昂的皇帝在凤冠霞帔的皇后陪同下,率领群臣登场了,伴随鸣锣开道,还真像那么回事。据说,这是再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祭陵的那一幕!

我们跟随“朱元璋”君臣进了陵园。导游开始讲解:当年朱元璋起兵反元,一次兵败,被敌军追得紧,眼看无路可逃了,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座破庙,朱元璋立即钻进去,一看是伏羲老祖坐在上面,朱元璋趴在地上磕头不止,说请老祖保估,若朱元璋躲过这一劫,得了天下,我一定按我的皇宫规格给老祖重修陵园……话音刚落,一只大蜘蛛迅速在破门上来回几下织成一张网,然后自个儿趴在网中。元兵追到这里一看,破庙、蜘蛛网,就转身往前就追……朱元璋运气好,果然做了皇帝,他也没失言,命令大将徐达按照南京皇宫重修伏羲陵,并且率群臣祭拜老祖兼大恩人。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躲追兵一节有传说的成份,但修陵、祭陵却是有据可查。1997年朱镕基参观伏羲陵,导游能不讲他们老朱家这一节有趣的故事?陪同的官员能不作一点修陵、祭陵的介绍?介绍之后再一煽乎,总理严肃的面孔就露出笑意来,再请题字——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朱”来……总而言之,“羲皇故都”,朱镕基是题了。

说到朱元璋,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本事的人,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老朱贫苦农民出身,老爹老妈死了都没地埋,从小当和尚,讨过饭。他居然能造反成功当皇帝,开创二三百年的大明江山,没本事能成吗?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苦,所以,自己生活简朴外,特别痛恨贪官,铁腕治贪。先是规定贪污60两就杀头,后来凡贪官一律处死:“我想杀贪官污吏,没有想到早上杀完,晚上你们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60两为限,全部杀掉!”他杀的大大小小贪官数以万计,是历史上治贪第一皇帝。当然,那样的封建制度,杀多少贪官也还是根治不了贪污腐败,但治总比不治强。

朱镕基可以说是新中国以来的一位铁腕领导人物,个性鲜明,特别是对贪官一副铁面孔。他有一段“棺材宣言”:“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显然,一百口棺材没来得及用完朱镕基就到点了,这是不是一大遗憾?

香港报纸曾报道朱镕基很厉害,动不动拍桌子、瞪眼睛、捶板凳。朱镕基在记者招待会上回应说:“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比较一下,这两位朱家大能人的脾气是不是有点相似?

观音为何不选假猴王?

组建取经队伍时,西天人事部长观世音为什么不多选像孙猴那样神通广大的顶尖人才呢?如果有两个三个孙悟空保驾,唐僧不是更安全、取经不是更顺利吗?

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顶级人才是极少数的。多少万年天地间才孕育出这么一个石猴,大闹天空也就这么一个孙大圣,再找第二个,没那么容易。

那个半路杀出的六耳弥猴,观世音根本就不知其来历。

二是,中国有句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取经路上突然冒出个假猴王——六耳弥猴,假冒而不伪劣,与孙悟空本事一样大,也会七十二变化,一个跟头也是十万八千里,也使一条如意金箍棒。更绝的是,长的也一模一样,就像是克隆出来的,连法力广大的观世音也分不出真假来。两个猴子从地上打到天上,从凌霄殿打到西天佛祖那里,闹得天翻地覆,不亦乐乎。

有人会说,这个六耳弥猴想参加取经队伍,干嘛不找观音说说,凭他的本事是完全有资格的。但这个猴儿不干,他想单干,自己组织一支取经队伍,也是五个人,除了孙悟空,唐僧、八戒、沙僧、白马都是他拔毛变的。他不想和孙悟空他们搀和,他一人就干了,也就是说,他看不起孙悟空他们:你五人的活,我一人就包了。说白了,就是不服!所以就出来闹,没想到闹大发了,结局出乎预料。

同样,孙悟空也不希望有第二个美猴王,一山难容二虎。真假猴王打到西天,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才道出了假猴王的来历。六耳弥猴万没想到还有人知他底细,就想开溜,哪里跑得了,周围都是佛门一等一的高手,一连手就如铜墙铁壁,最后佛祖使了法宝,才现了原形。说时迟,那时快,孙猴举起棒子就打下去。佛祖如来好不惋惜,说你这猴头也太性急了,干嘛要他命呢?如来的意思,六耳弥猴也是一个灵物,一个人才呀。孙悟一语道破:免得他坏了俺老孙的名声!不能容忍有第二个孙大圣。

再说,当领导的,一个孙悟空就够唐僧挠头,再来两个三个那还不要了他的命?但凡有本事的人,个性往往都很强,脾气都很大,不好驾驭。一般领导,宁用庸才,不用人才,更别说奇才了。本事不大的容易听话,好使。

唐僧师徒五人,看上去参差不齐,实际上是最佳组合。这样的组合,有矛盾,有是非,有曲折,有失败,但经过碰撞,经过磨合,不断沟通,增进了解,团结协作,才容易取得成功,修成正果。所以,一个团队,并不一定是人才越多越好,关键在组合,在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