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胃病的饮食调养
48535200000012

第12章 常见胃病症状的饮食调养(6)

(3)陈皮、枳壳、茯苓各6g,姜朴、泽泻各4.5g,莱菔子、大腹皮、白芥子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温热服用。功能理气消胀,适用于热型腹胀等。

(4)陈皮、槟榔各10g。水煎服,每日1~2剂,分次饮用。功能理气消胀,适用于脘腹痞满等。

(九)胃脘痛

1.胃脘痛的概念

胃脘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证,同时常伴有嗳气、泛酸、呕吐等症状。本病,历代医家命名各异,如《内经》为心痛,《伤寒论》、《金匮要略》称心下痛,《诸病源候论》称心腹痛,《千金方》提出九种心痛,《兰室秘藏》当心胃痛,还有心脾痛、肝胃气痛等。胃脘痛发生的原因较多,但多数由忧思恼怒、饮食失调引起,其共同的发生机制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致胃的气血淤滞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生胃脘疼痛。临床上,胃脘痛有急、慢性、寒热、虚实、气血之分。一般地说,邪气犯胃所致胃脘痛,多为急性胃脘痛,以实证为主;胃痛日久,脏腑失调,胃脘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则多为慢性胃脘痛,以虚证为主。凡病程长、痛处喜按、饥时痛着、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凡痛程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后痛增者,多属实证。凡胃脘冷痛、喜热饮食、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证;凡胃灼热痛、喜食生冷、吐泛酸水者,多属热证。凡胃胀痛、攻窜胁背者,多属气滞;而胃痛如刺如割、疼痛持续、痛处不移、入夜痛甚者,多属血淤。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胃脘痛可辨证分为肝气犯胃、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湿热阻胃、淤血停胃、脾胃虚寒、胃阴亏虚七型。

①肝气犯胃型,可见胃脘胀痛、痛窜胁背、嗳气痛轻、气怒痛重、胸脘痞闷、嘈杂吞酸、排便不畅、善喜叹息、舌边红苔白、脉沉弦等;②寒邪客胃型,可见胃凉暴痛、纳呆喜热、口淡乏味、泛吐清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紧等;③饮食伤胃型,可见伤食胃痛、脘腹饱胀、厌食拒按、嗳腐酸臭、恶心欲吐、吐后症轻、大便不爽、矢气酸臭、舌苔厚腻、脉弦滑等;④湿热阻胃型,可见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口苦口粘、头身重痛、纳呆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等;⑤淤血停胃型,可见胃痛如割、痛久拒按、痛处不移、呕血黑便、入夜痛甚、痛彻胸背、食后痛重、舌系带紫暗、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脉弦涩等;⑥脾胃虚寒型,可见胃凉隐痛、喜按喜热、纳少便溏、胃寒肢冷、得食痛减、遇冷痛重、餐后饱胀、口淡流涎、舌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迟等;⑦胃阴亏虚型,可见胃热隐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手足心热、纳呆干呕、空腹症重、似饥不食、舌红少津、有裂纹无苔、脉细数等。

西医认为,胃脘痛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其中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荡、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胃癌、十二指肠炎等。

2.胃脘痛的饮食调养原则

胃脘痛发作,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累过度等有关。故在胃脘痛的预防上,应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养,其饮食调养原则如下:

(1)胃脘痛者,平时应注意饮食有节。每天可少量多餐,并做到按时用餐;宜食软而易消化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炎症和溃疡等病变的修复;饮食宜定量,每次吃7~8成饱,不宜过量,并克服吃零食及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应注意饮食温度宜适中,不宜过凉,亦不宜过热。

(2)忌烟酒,并注意饮食质量。不宜多用坚硬、油炸、咖啡、浓茶、辛辣及易产气的刺激性食物,以免泌酸过多、胆汁反流和胃粘膜受损而加重或诱发胃脘痛。

(3)根据胃脘痛的中医辨证类型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饮食调养原则。如食积所致胃脘痛,饮食宜素净,忌暴饮、暴食及油腻;如为气滞寒型胃脘痛者,饮食可偏温热,忌用生冷;如为热型及火郁伤阴胃脘痛者,饮食宜偏寒凉,忌用热烫饮食。

(4)对胃脘剧痛而伴吐血黑便者,应禁食,以使胃休息并减少蠕动,有利于止血及胃病的恢复。如在禁食12~24h后,吐血已止,可逐渐缓慢地进食米汤、牛奶、豆浆等流质饮食,进而可进藕粉、山药粉、米粥等半流质饮食;对胃酸多而饥饿时胃脘痛加重者,可进苏打饼干或烤面包片、烤馒头片等,以利于中和胃酸而减轻疼痛。

3.治疗胃脘痛的饮食调养方

(1)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2g,莱菔子、枳实、厚朴、半夏曲各10g,鸡内金、大黄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消食导滞、调理气机,适用于饮食伤胃型胃脘疼痛等。

(2)茯苓、白术各30g,人参、甘草、食盐各15g,砂仁9g,橘红10g。前6味加水2000ml,煎至1000ml,滤渣取汁,入橘红末煮干,为末备用。每日3次,每次取6g,温开水送服。功能健脾益气、安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等。

(3)黄连18g,炮附子3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分次饮服,每日1剂。功能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止痛,适用于肝火炽盛型胃脘剧痛等。

(4)人参15g,白术27g,肉桂3g,葱、姜、料酒、盐、味精等调料各适量,鸭1只。鸭杀血,各味和匀填入鸭肚内,入沙锅加水炖至烂熟服用。随量当饭服用,可顿服,也可分次服完。功能健脾暖胃、止痛,适用于胃寒型疼痛等。

(5)生砂仁30g,生姜12g,鲜草果(连叶)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功能健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虚型胃寒型疼痛。

(6)肉桂、延胡索各9g,青木香30g。前2味为末和匀,备用。

每日3次,每次取3g,以青木香水煎饮送服。功能暖胃、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型疼痛。

(7)党参、刀豆子、九香虫各9g,丁香3g。共为末和匀,备用。

每日3次,每次取3克,白开水送服。功能益气养胃、理气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

(8)猪肚片150~200g,生姜片30g,肉桂3g。隔水炖至烂熟。

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温中、散寒、健胃,适用于虚寒型胃痛。

(9)赤小豆30g,当归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清热、养胃、止痛,适用于肝气犯胃型肝胃气痛。

(10)生韭菜30g,五灵脂末9g。韭菜洗净切碎取汁,分2次送服五灵脂末,每日1剂。功能温肾、化淤、止痛,适用于胃肠痉挛型胃痛等。

(11)红枣1500g,鲜蒲公英2500g。红枣煮烂去核,蒲公英水煎煮沸10min取汁,与枣泥汁一起煎熬膏状,备用。每日2次,每服50g左右,空腹服之。功能清热、和胃、止痛,适用于胃部胀满疼痛等。

(12)干萝卜种头60g,青盐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型胃痛。

(13)猪肚1只,七叶一枝花20g,盐适量。猪肚洗净,七叶一枝花洗净,塞入猪肚内,两头扎紧,入沙锅内,加水2500ml,再加入盐,用文火炖至1500ml时,捞起猪肚去药渣,切成片再入沙锅内,煮沸即可。隔4天服用1剂,每剂可分数次服用,每天可佐餐服用1~2次。功能养胃止痛,适用于胃虚型疼痛。

(14)猪骨头200g,野荞麦根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服。连用7天为一疗程,以后每隔2天服1剂,至愈为止。功能养胃止痛,适用于虚型胃痛。

(15)乌龟肉250g,猪肚1个。猪肚洗净,乌龟肉放入肚内,一起炖煮至烂熟即可。吃肉喝汤,分数次数天服用,可经常服用。功能补虚损、健脾胃,适用于体虚日久胃痛者。

(16)紫杨梅若干,盐卤适量。杨梅洗净晾干,浸于盐卤内数天即可。痛时服用,每次服用1~2个。功能消食止痛,适用于食积型胃痛。

(17)鲜猪苦胆一只,黄豆适量。将黄豆装入猪苦胆内,装满为止,口用线绳扎紧,挂于通风处,让其阴干后,炒黄为末备用。每日2~3次,每次服6g,白开水送服。功能和胃止痛,适用于一般胃脘疼痛。

(18)橄榄10个,青水萝卜片500g,食盐适量。前2味共加水煮熟,加盐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3次饮汤服用。功能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滞型胃脘痛。

(19)火腿肉片250g,姜、葱、花椒、食盐各适量。火腿肉入葱,姜及水少许,隔水蒸熟待用;花椒研碎,与葱、盐一起入烧热铁锅煸炒,直至花椒香味四溢为止。每日1剂,火腿肉蘸花椒盐,分2次佐餐食用。功能温胃、理气,适用于中焦寒盛型胃痛。

(20)新鲜带皮生姜数块,红枣数枚。生姜切开成两半,挖空姜心,各纳入红枣2枚,合好后,放在炭火上煨至生姜焦黑时,取出红枣食用。每日2~3次,每次食红枣2~3枚。功能健脾和胃止痛,适用于虚寒型胃脘疼痛。

(21)豆腐50g,生石膏30g,盐适量。前2味加水煮1h,加盐调味后饮用。每日1剂,分2次饮用。功能泄热和胃,适合于胃热炽盛型胃脘痛。

4.治疗胃脘痛的粥疗方

(1)醋柴胡、枳壳、元胡、炒川楝子各10g,醋炒白芍15g,甘草5g,粳米50g。前6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舒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气犯胃型胃脘胀痛等。

(2)香附、紫苏、荆芥穗、厚朴各10g,荜拨6g,生姜、高良姜各5g,粳米50g。前7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凉暴痛等。

(3)厚朴、栀子、法半夏各10g,藿香15g,六一散包20g,黄连6g,吴茱萸3g,粳米50g。前7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

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清化湿热、理气和胃,适用于湿热阻胃型胃脘热痛等。

(4)丹参15g,生蒲黄、五灵脂、檀香各10g,生大黄6g,三七粉(冲)3g,粳米50g。前5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入三七粉调匀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理气行郁、活血化淤,适用于淤血停胃型胃痛如割等。

(5)黄芪、白芍各15g,党参、桂枝、元胡、甘草各10g,干姜6g,粳米100g。前7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3次服用。功能益气健脾、温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凉隐痛等。

(6)白芍30g,北沙参20g,生地15g,麦冬、玉竹、天冬各10g,甘草6g,粳米100g。前7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3次服用。功能育阴生津、益胃止痛,适用于胃阴亏虚型胃热隐痛等。

(7)炮姜、炮附子各10g,白术12g,人参、炙甘草各6g,饴糖适量,粳米100g。前5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加饴糖调味服用。每日1剂,分2次空腹服用。功能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绞痛等。

(8)干姜5片,高良姜4g,花椒3g,红糖15g,粳米100g。前3味洗净,用白纱布袋装好,与粳米一起加水煮粥,30min后去纱布药袋,继续煮成稠粥,加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常服见效。功能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等。

(9)北沙参、麦冬各15g,冰糖10g,大米100g。前2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加冰糖调溶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能养阴益胃,适用于胃阴亏虚型胃脘痛。

(10)吴茱萸10g,生姜3片,大米100g。前2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温胃散寒,适用于寒邪犯胃型胃脘冷痛暴作等。

(11)肉豆蔻末10g,生姜5片,粳米50g。粳米加水煮成粥,再加肉豆蔻末及生姜调匀煮沸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用,连用3~5日为一疗程。功能开胃消食、温中下气,适用于胃虚型脘腹疼痛等。

(12)高良姜5g,干姜3g,粳米50克。前2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用3~5日为一疗程。功能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心腹冷痛等。

(13)山楂20g,神曲15g,大米100g。前2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消食导滞,适用于食滞胃肠型胃脘胀痛等。

(14)包心菜500g,粳米50g。包心菜洗净切碎,加米煮30min,捞出菜入粳米煮成稠粥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用。功能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拘急型疼痛等。

(15)砂仁末3g,大米50g。大米加水煮成稠粥,入砂仁末调匀稍煮即可。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用。功能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胃湿冷型脘腹胀痛等。

(16)高良姜10g,粳米50g。高良姜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稠粥即成。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热服用。功能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脘腹冷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