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胃病的饮食调养
48535200000010

第10章 常见胃病症状的饮食调养(4)

5.治疗呕吐的蛋疗方

中医认为,鸡蛋味甘性平,有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阴虚、心烦失眠、月经不调等。鸡蛋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均衡,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几乎都有,男女老少皆宜,是理想的天然食品。鸡蛋所含的蛋白质,主要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它所供给的热能高,钙、铁及维生素A等含量丰富。因此,合理食用鸡蛋的食疗方,极有利于胃病及呕吐等的防治。治呕吐的蛋疗方如下,供酌情选用。

(1)鸡蛋4个,猪肺块300g,山药粉、干淀粉各100g,生姜、绍兴黄酒各10g,葱15g,盐6g,胡椒粉、芝麻油各5g,味精、花椒粉各2g,花生油适量。鸡蛋打散装入碗内,加入山药粉、湿淀粉调成糊状;猪肺块装入另一碗内,加葱、姜、绍兴黄酒、胡椒粉、食盐、味精混匀腌渍,过30min后,加入鸡蛋糊上浆拌匀;炒锅烧热后,倒入花生油,待油六成热时,逐块放入猪肺炸黄捞出,炸完后,再复炸一遍;把另一锅烧热,放入炸黄的猪肺翻炒,加葱花、花椒粉及淋入芝麻油,再翻炒几下,装盘即成。每日1剂,佐餐分次服用。功能宣肺化饮、调补脾肺、止吐,适用于虚证呕吐等。

(2)鸡蛋1只,鲜芹菜根10g,甘草12g。后2味水煎取汁,再煮沸药汁,打入鸡蛋煮熟即可。每日1剂,顿服。功能补虚、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呕吐等。

(3)鸡蛋1个,生姜20g,白胡椒末1g,盐少许。先水煎生姜及白胡椒,后打入鸡蛋煮熟,加盐调味服用。每日1~2剂,分次服用。功能暖胃止吐,适用于胃虚型呕吐。

(4)鸡蛋1个,百合45g。百合用清水泡一昼夜,漂洗干净,水煎至百合酥烂,打入鸡蛋煮熟即可。每日1~2剂,分次服用。功能养胃阴止呕,适用于胃阴虚神经性呕吐。

6.治疗呕吐的茶疗方

(1)绿茶1g,葱须、大枣各25g,甘草5g。后2味加水400ml先煎,煮沸15min后,再加入前2味煮1min即可。每日1剂,分3~6次温饮。功能和胃、止吐泻,适用于呕吐腹泻等。

(2)茶叶、绿豆粉各等分混匀,备用。每取5g,沸水冲泡,加白糖调味顿服,每日可用1~2次。功能清热解毒、和中止泻,适用于胃热型急性吐泻等。

(3)红茶1~2g,干姜3~5g,炙甘草3g。沸水冲泡,饭后饮用,每日1~2剂。功能暖胃止吐,适用于胃寒型呕吐等。

(4)红茶、菊花各3g,沸水冲泡,代茶饮服,每日1剂。功能和胃理气、消食止吐,适用于嗳气呕吐等。

(5)鲜姜15g,红茶1~3g。生姜捣烂取汁,与红茶一起加沸水冲泡,温热饮用。每日1剂,泡淡为止。功能温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呕吐等。

7.治疗呕吐的姜疗方

(1)干姜、桂枝、半夏、黄连、甘草各9g,大枣12枚,人参6g。加水2000ml水煎,煎至1200ml,去渣取汁服用。每日1剂,分5次温热饮用。功能平调寒热、和胃降逆,适用于胃肠失调欲呕吐等。

(2)生姜12g,白矾3g,丁香末、硫黄各0.3g。后3味为末和匀,分2份备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以温热生姜米汤煎饮送服。功能和胃降逆,适用于呕逆反胃等。

(3)生姜片60g,芦根、竹茹各30g,粳米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温饮。功能清热和胃、降逆,适用于伤寒病呕吐不食等。

(4)干姜10g,藏茴香、陈皮各6g,肉桂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饮用。功能芳香健胃、理气止呕,适用于胃寒呕逆等。

(5)煨生姜、蜂蜜各9g,炒食盐5g,炒早米50g。煨生姜、炒食盐、炒早米加水煮成稠粥,调入蜂蜜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能和胃止呕,适用于呕吐。

(6)猪肚1个,生姜30g,砂仁、肉桂各3g,精盐、味精各适量。

猪肚洗净切块,与生姜、砂仁、肉桂一起入沙锅,加水适量,炖至肚肉烂熟,加盐、味精调味服用。功能温补肺脾肾、化痰散饮,适用于肺脾肾阳虚之痰饮呕吐等。

(7)干姜3g,桂圆干7个,煅赭石15g。桂圆干放入炉中,煅炭存性,研为细末,分为2份备用。干姜、煅赭石水煎取汁,分2次送服桂圆干炭末,每日1剂。功能补脾胃、止呕逆,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机不降的呕吐等。

(8)韭菜汁1小杯,生姜汁10滴,红糖少许。3味一起加热顿服,每日1~2次。功能温补脾胃、止呕呃,适用于胃寒呕吐等。

(9)生姜25g,韭菜、牛奶各250g。前2味捣烂以纱布取汁,与牛奶一起入锅,加热煮沸,趁热顿饮,每日1~2剂。功能滋补虚弱、温胃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弱呕吐频作等。

(10)生姜片15g,玉米须1000g,红糖500g。前2味水煎1h去渣,文火浓缩,加入红糖混溶,装瓶备用。每日1~3次,每次服用50~100ml。功能温肠胃、祛痰饮,适用于痰饮内停型呕吐等。

(11)生姜3片,带根葱白数根(切段),苏叶10g。水煎饮服,每日1~2剂,分1~2次饮用。温中止呕,适用于虚寒型呕吐等。

(12)生姜片30g,狗肉块120g。共入锅加水,炖至烂熟,加盐、味精等调味服用。每日1剂,佐餐服用,可连用数天。功能温补肾气、暖胃止呃呕,适用于阳虚所致呃逆呕吐等。

(13)生姜片10g,面粉50g。生姜捣烂取汁,加入白面粉调匀,再加水调成糊状,逐一拨入开水中即成。每日1~2剂,任意服用。

功能辛温解表、和胃止呕,适用于外邪犯胃所致呕吐等。

(14)生姜丝10g,饴糖30g。生姜丝入杯,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min,再入饴糖调溶即可。每日1~2剂,代茶频饮。功能解表散寒、和中止呕,适用于外邪犯胃所致呕吐等。

(15)生姜10g,花椒末5g。水煎饮服,每日1~2剂。暖胃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呕吐。

(16)生姜6g,茯苓、半夏各9g。水煎饮服,每日1剂。功能和胃止呕、引水下行,适用水湿内停型呕吐等。

(17)白豆蔻末15g,生姜汁适量。2味和匀为丸,备用。每日1~2次,每次2g,白开水送服。温中止呕,适用于胃寒呕吐。

(18)生姜、半夏各9g,党参6g。水煎服,每日1~2剂。功能益气、和胃、止呕,适用于胃虚食后即吐者。

(19)干姜、半夏各9g,藿香6g。水煎服,每日1~2剂。功能温中止吐,适用于胃寒呕吐等。

(20)姜汁一小杯,半夏、砂仁各9g。后2味用姜汁炒干,再用水煎服,每日1~2剂。功能和胃止呕,适用于昏迷呕吐口渴等。

8.治疗呕吐的陈皮疗方

橘子皮入药,称陈皮,其味辛苦,其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用,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痰湿壅滞,胸膈满闷、咳嗽痰多等证。《本草纲目》谓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陈皮配党参、白术,则健脾益气;陈皮配半夏,则燥湿化痰;陈皮配竹茹、生姜,则和胃降逆。治呕吐的陈皮疗方如下,供酌情选用。

(1)陈皮、姜半夏、茯苓、生姜、竹茹各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清热和胃、化痰止呕,适用于痰饮内停型呕吐等。

(2)橘皮、竹茹各9g,柿蒂7枚,姜汁3匙。加水5杯,一起煎煮至2杯即可。每日1剂,分2次饮用。功能清化湿热、通降胃气,适用于湿热壅遏胃气所致干呕等。

(3)陈皮6g,党参、生姜各9g,大枣、竹茹各12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降逆止呃呕、补虚清热,适用于胃虚夹湿的呃逆呕吐等。

(4)陈皮、茯苓、制半夏各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燥湿祛痰、和胃止呕,适用于痰湿引起的呕吐等。

(5)陈皮40g,干姜20g,红糖50g,前2味为末和匀,与红糖一起加水煎熬5min混匀,晾干后制成散剂,备用。每日3次,每次5~10g,温开水送服。功能温中燥湿化痰,适用于痰饮内阻型呕吐等。

(6)陈皮20g,柿蒂10个,姜汁10滴。一起水煎,取汁顿服。

每日1~2剂。功能解郁理气、降逆止呕,适用于肝郁气滞型频频呕吐等。

(7)陈皮90g,人参、生姜各30g。以1000ml水煎煮至300ml左右即成。每日1剂,分3次饮服。功能益气和胃、理气降逆,适用于脾胃虚型呕吐等。

(8)橘皮100g,生姜30g,川椒5g,以1500ml水煎煮至800ml左右即成。分次饮用,每日1剂。功能祛寒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呕吐。

(9)陈皮20g,生姜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服。功能健脾理气、和胃消滞,适用于伤食型呕吐等。

(10)橘皮15g,红枣5~10个。水煎服,每日1剂,吃枣饮汤。

功能和中止呕,适用于妊娠呕吐等。

(11)陈皮15g,母丁香3个(打碎)。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温中、理气、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呃呕等。

(12)橘饼少许,随时嚼食含服之;陈皮梅3~5个,随时嚼烂服之;橘饼适量,泡水代茶饮服。以上三方均有疏肝和胃、滋阴等功用,适用于肝胃不和、胃阴不足型呕吐等。

9.治疗呕吐的柿饼疗方

柿子味甘涩性寒,归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涩肠等功用。《本草纲目》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子的果肉可鲜食,熟柿肉可以作成柿饼,具有润肺、止血、降压、下气等作用;还有柿霜、柿蒂、柿叶等,均可入药,其中柿蒂微温而苦,善长降气止呕呃。治疗呕吐的柿饼方等如下,可酌情选用。

(1)柿饼、橘皮、竹茹各30g,生姜3g,白糖适量。前4味水煎2次,合并汁液250ml左右,加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饮用。功能理气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肝气犯胃的呕吐等。

(2)柿蒂7个,丁香、生姜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降气止呕呃,适用于顽固性呕呃等。

(3)炒柿蒂8个,生姜10g,灶心土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调和脾胃、止呕,适用于脾胃不和型呕吐等。

(4)柿饼1个,藿香6g,生姜3g。水煎服,每日1~2剂,分1~2次饮用。功能去湿和胃、降逆,适用于痰湿型呕吐等。

(5)柿蒂30g,冰糖6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健脾下气,适用于孕妇呕吐等。

10.治疗呕吐的乌梅疗方

乌梅味酸性温,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止咳、除烦止呕、涩肠止泄等功用。《本经逢源》称:“乌梅酸收,益津开胃,敛肺涩汤,止呕敛汗,定喘安蛔。”《饮膳正要》云:“主下气,降烦热,安心,止痢,住渴。”治疗呕吐的乌梅疗方如下,可酌情选用。

(1)乌梅5g,大枣、藿香各10g,砂仁、白豆蔻各2g,炮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健脾、去湿、和胃,适用于外感暑湿呕吐等。

(2)乌梅2枚,生姜2片,盐、白糖各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4次饮用。功能和胃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呕吐。分3~(3)乌梅3个,薄荷、黄连各2.4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清胃热止呕,适用于胃热型呕吐等。

(4)盐梅核、胡椒各3粒,生姜5片。前2味为末和匀,分2~3份备用。每日2~3次,每次取一份,以姜汤送服。功能温中止呕,适用于胃寒型呕吐。

(5)乌梅12g,冰糖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饮用。功能安蛔、生津、止呕,适用于胆道蛔虫症所致的呕吐。

(6)乌梅5个(打碎),陈皮5g。入杯,以沸水冲泡,加盖闷15min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冲淡为止。功能和胃消食,适用于胃气不调之呕逆等。

(七)反胃

1.反胃的概念

反胃,又称胃反,是以脘腹痞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首先指出了反胃的概念,其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反胃。”指出了本病主要的病机是脾胃损伤,不能腐熟水谷,致使胃气上逆。本病有虚实之分,根据其症状表现不同,可辨证分为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气血淤阻、脾肾阳虚五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