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7日)
全省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协会)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六大”精神和中央书记处对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提升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和“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服务能力,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随着甘肃省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工作者队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至2005年底,全省科技人员总数达45.65万人,居全国第21位。其中从事科技开发和成果转让人员达到12.57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14.7万人,企业研发人员达到7.37万人。科技队伍的年龄结构明显改善,青黄不接的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中青年人才成为甘肃省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科技人员的就业方式、分布状态和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一、围绕全省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大力开展科技服务
全省各级科协及所属团队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报送专家建议报告238份;组织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论证和决策咨询132项。组织科技专家团到基层开展咨询考察活动,引进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53项,提出咨询建议500余条。省科技专家团提出的《关于把永昌县建成甘肃省高标准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关于白银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等,为当地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承办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西部行活动。组织8万名企业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完成立项2183个;“金桥工程”、“千厂千会协作行动”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协作项目近300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05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联合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向国务院报送了《专家建议书》,编辑出版了200多万字的论文专辑。
与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等10部门联合组织“三下乡”活动,认真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与组织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面向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农函大作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五年来,全省各级科协共举办各类培训1.2万多期,培训400多万人(次)。
二、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科繁荣和科技进步
(一)努力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和创新
五年来,甘肃省科协成功举办了以“科学技术与甘肃工业化”、“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的5届学术年会,有3.2万名科技人员参加,收集论文3100余篇。全省科协系统共举办学术会议3600余次,交流学术论文64000余篇;聘请两院院士和专家举办学术报告会900多场(次),听众18万人(次)。学会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还针对全省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科技论坛、科技沙龙等特色学术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许多建议被采纳。2003年3月,成立了甘肃省沙草产业协会,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省荒漠化治理和沙草产业的研发。
(二)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增强学会自身活力
五年来,甘肃省科协对学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发展了一批新学会,注销了一些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学会。目前,全省性学会有97个,会员12万人;市级学会332个,会员6.2万人;县级学会626个,会员12.2万人。通过调整改革,民主办会意识不断增强,组织体制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有所改善,经营学会的理念初步形成,学会间学术和工作交流频繁,学会生存和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学会依托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和研究课题,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工程咨询,在承接机构改革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政府职能,拓展工作领域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省级学会设立了27种科技奖项,承担了36项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或技术鉴定,开展了14类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定。省水利学会开展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和咨询,省医学会承担了全省医疗事故鉴定,省老科协承担了离退休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省项目管理学会承担了项目管理人员资质评定,省地质学会开展了矿业权评估等服务项目,省机械工程学会开展了中国机械工程师国际资格认证工作。
(三)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往,促进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拓科协对外交流,加强了与国际科技组织的联系。五年来,共组织107名科协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参加在香港等地组织的培训和考察,先后与香港工程师协会、香港科技促进会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接待来访国外科技官员75人(次)。认真实施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申报项目8项。向中国科协和美国纽约科学院推荐了40名博士生会员。与台湾牵成永续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了“西部大开发——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征文评选活动”,征集论文1270篇。联合社会力量,成立了“甘肃省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先后组织12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入选论文230篇。参与了西部5省(区)科协和内蒙古科协联合举办的“中国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会议。
三、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不断拓展科普工作新路子
(一)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
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年来,全省科协系统共派出科普工作者7.58万人(次),组织科技大集13.6万场(次),举办各类科普展览4789场(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2500万份。承办的中国科协“科普列车西部行”活动,为天水市援建4个图书室,赠送了30万元的科普展品。2003年,针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击非典”科普卫生教育活动,在全省防治“非典”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创建了8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6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4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命名了34个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在甘肃省实施的3个“西部科普工程”项目,通过了中国科协的验收。目前,有11个县(区)正在创建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省科普示范县。
每年开展的“科普活动周”、“科普日”活动,主题鲜明,参与科技人员众多;“科技下乡”、“科普大集”、“科普之冬(春)”等活动已扎根基层,惠及民众;“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使200多万名青少年受到科学熏陶;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大型展览,影响广泛。结合世界物理年、航空百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神五”和“神六”上天等重大科技事件和纪念日,广泛开展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宣传活动。在农村、社区、学校、党政机关和军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展览和报告会900多场(次),参加群众340万人(次)。
(二)加强培养,注重实践,不断增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平台,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青少年科普活动。五年来,共举办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届,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6届。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28个。在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甘肃省选手总成绩名列西北五省区第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首次召开了全省青少年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甘肃青少年心理素质调查”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我们先后举办了《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和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大型科普展览。借助社会力量,实施了在社区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示范项目,举办了5届儿童科幻绘画比赛,开展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信息学)等学科奥林匹克选拔竞赛,组织了“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
进一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命名3个特色科技馆,建成“青少年科学工作室”12个,组建市级农函大14所,县区级农函大43所,建成标准科普宣传画廊540多个。
加大科普资源的开发。成立了甘肃省科技新闻学会,实现了《甘肃科技报》的复刊,创办了《大众科普》杂志,开通了省科协局域网和甘肃大众科普网,组织编创科普作品11520种,与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科技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第四届“甘肃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活动。加强了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的合作,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搭建了科技传播平台。
科普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科普网络格局,拥有各级专兼职科普人员18.84万人。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科普志愿者队伍75支,有科普志愿者1.4万人。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利用“科普大篷车”在全省各县(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347场(次),使108万少数民族群众受益。
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对全省5117个农技协进行了调查摸底,筹备成立了甘肃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渭源县五竹良种洋芋繁育协会和肃州区俊林蔬菜协会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百强农技协,命名了59个农技协为全省“十佳”和“五十强”农技协。
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与科协组织共同开展科普活动。在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下,定西县、靖远县被列入“甘肃中部干旱区生态扶贫项目”计划,已完成靖远县磨儿沟生态扶贫项目,项目总预算2321万元。
(四)发挥市县和企业科协的作用,深入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市、县(区)科协通过有效的服务,找准了定位,突出了特色。武威市科协开通了全省第一家“科普110”服务热线,连续三年坚持为群众开展电话科技咨询和上门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天水市科协在秦州区40个社区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科普知识竞赛,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受到了中央文明委、中国科协的表彰奖励。
重视企业科协的建立与发展,深入开展了“民营科技企业调研”活动,完成了中国民协布置的调研、评奖和考察交流任务。组织开展了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举办了“甘肃省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提出了培养人才、保留人才、使用人才的政策建议。目前,甘肃省企业科协已发展至132个。2004年,甘肃省3个民营企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非国有企业科协先进集体。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积极配合中共甘肃省委人才工作机构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方针政策,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诉求,在党和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和双向沟通的渠道。积极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在天水市科协、兰州市安宁区科协、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交通大学等单位设立了调查站点;组织了女性科技工作者现状调研;建立省科协法律服务顾问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维权服务;加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搞活科技工作者节假日的联谊和慰问,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和科协的交流与沟通。
与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人事厅联合开展了3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奖励工作,共奖励青年科技人员77名。先后推荐17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编辑出版了《院士与青年科学家》大型画册,宣传介绍了在甘两院院士、陇籍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甘肃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科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