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保证中小学公用经费。在基本解决教师工资发放问题以后,学校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突现出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对教育来说,公用经费、危房改造和学校必要的建设同样是必须保证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对保证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措施提得很明确,要抓好落实。一是要保证按规定收取的杂费全部作为学校公用经费。二是与标准和定额有缺口的部分,县、乡两级政府要预算安排。三是实行“一费制”后形成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缺口,应在上级人民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现在,一些地方杂费还没有能全部返还学校,学校也没有能全部用于保证学校运转;缺额部分财政没有安排补足;对于实行“一费制”的贫困县,在转移支付资金中没有考虑弥补公用经费的缺口,这些县本来财力不足,如果没有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学校运转将更为困难。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近两年,甘肃省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据甘肃省教育厅的最新调查统计,全省现在中小学危房面积达355.3万平方米,占校舍建筑面积的20.66%;现有危房中D级危房面积250.87万平方米,占全部危房面积的70.66%。从分布情况看,危房主要集中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总量大,危险程度高,分布相对集中。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两基”攻坚的一项重点工作、难点工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县(市、区)要将新增危房的改造和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需校舍建设项目列入本级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多渠道筹措经费。市、州、地要设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中央和省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要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甘肃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为弥补因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形成的义务教育经费缺口,中央和省上每年向各县(市、区)下拨2亿多元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转移支付资金,但有的地方到位率很低,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知道,过去,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主要靠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民教育集资,现在,这两个来源断了,如果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今后农村中小学危房靠什么去改造?对此,各地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严格按照省上的要求,及时、全额落实好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决不能截留、挪用。省上适当时候要组成专门的检查组进行检查,发现有截留、挪用问题,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加强管理,提高“两基”攻坚的质量和水平
“两基”攻坚工作不仅要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更要注重提高“普九”和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当前要注意抓住一些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提高水平。
一是要抓紧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要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按照小学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把方便学生上学与提高学校规模效益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调整要坚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必须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城市新建与扩建时,必须按照“先学校用地、后开发用地”的原则,将学校用地纳入城镇建设整体规划,优先考虑学校建设用地。二是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在教师队伍的编制和结构上抓好调整与优化,在管理制度上深化改革,在培训提高上加大力度。要根据《甘肃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办法》,严格控制教师总量,精简非教学人员,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在动态中调整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三是要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县、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组织入学和控制辍学的力度。要把动员入学、控制辍学的任务落实到乡、村、校、户,责任到人。县长、乡长是主要责任人。要从行政、经济、法律上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认真解决好助学金、免费课本不能按时到位的问题。四是要认真推进扫盲工作。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继续实施好“扫盲革新项目”,每年动员50万人学习,争取20万人脱盲。要坚持“普初”与省颁扫盲标准、“普九”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五是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是国务院两个《决定》提出的一项要求。甘肃省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在边远山区、牧区,这些地方山高路远,地广人稀,实施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对这些地区的学校获得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项工作上,贫困地区抓紧一步,有可能缩小同其他地区的差距,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慢一步,则鸿沟扩大,差距拉大。各地要认真做好规划,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纳入攻坚工作的规划,纳入改善办学条件的规划,纳入攻坚资金安排的计划。改善办学条件,盖房子是必要的,但在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及电化教育的设施配备方面,花一点钱,将会取得难以估计的效益。要指导并督促学校按教育部和省上的要求,实施好“校校通”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推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两基”攻坚顺利实施
(一)加强“两基”攻坚的组织领导
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推进“两基”工作的根本保证。参加这次会议的市县及全省各级党政领导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两基”攻坚的重任,切实把义务教育的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宁可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义务教育问题解决好。加强组织领导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两基”攻坚组织领导机构。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形成权威的领导班子,建立精干的办事机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倒计时工作日程安排,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定各级各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责任,层层签订“两基”攻坚目标责任书,扎扎实实推进“两基”攻坚工作。二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两基”攻坚工作做实、做细。要经常深入中小学、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突出问题。三是要建立健全“两基”攻坚考核制度。对县、乡政府,对教育、计划、财政、建设、人事等有关行政部门,对学校、村民委员会,对有关领导、干部所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表彰奖励;反之,进行批评和处罚。在关键岗位、重要工作环节可试行“一票否决制”。
(二)强化“两基”攻坚的督导检查
多年来,教育督导在推动“两基”的实施和巩固提高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依法治教、加强督导,是实施“两基”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十六大”提出“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是我们推进“两基”攻坚工作的有力杠杆。决策包括规划、责任、政策、措施等;执行包括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等;监督包括检查、评估、指导、验收等。省政府对全省实现“两基”目标的决策是明确的,对执行的推进力度正进一步加大,对监督也高度重视。现在,市、县级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怎么样就显得很重要,县级尤为重要,是关键所在。因此,政府督导部门必须坚持督政为重,督政督学结合,把督促和推动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落实教育战略地位、实现“两基”目标作为当前教育督导的主要任务。当前要重点督导检查六个方面:一是是否按中央和省上的决定落实“治本之策”,做到“四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保发展);二是是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部署“两基”攻坚工作;三是是否建立了“两基”目标责任制和保证措施;四是是否在投资结构中把教育作为重点,保证了“两基”攻坚经费;五是“两基”各项指标是否能够如期达到;六是是否在干部考核、奖励、晋升中,把抓教育的成绩放在重要位置。
(三)形成“两基”攻坚的合力
“两基”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落实政府责任,要体现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中去,靠政府各职能部门把政府责任落到实处。因此,各级政府要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努力形成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共同打好“两基”攻坚战的良好局面。计划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充分体现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土地管理和建设部门要保证学校建设用地及校舍建设工程质量;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对教育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物价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治理乱收费工作;人事部门要做到教师队伍在动态中充实和优化;教育部门要深化教育改革,扩大使用新教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新闻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宣传和正面引导;政法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各部门都要想义务教育之所想,急义务教育之所急,形成“两基”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营造“两基”攻坚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国实现“两基”的经验之一就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甘肃省各族人民对打好“两基”攻坚的决策由衷地拥护和支持。我们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两基”攻坚工作。要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造成一定的声势,使政府、学校和家长增强法律意识,明白各自的权利、义务,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关心“两基”、支持“两基”、参与“两基”的良好氛围,使“两基”攻坚工作健康发展。
(在甘肃省“两基”攻坚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